“文学之乡”昭通文学周系列报道(四)||名家汇聚校园 共赏文学盛宴

教育   2024-11-12 22:58   云南  

11月8日至10日,昭通学院举办了“文学之乡”昭通文学周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文学行动系列讲座。此次系列讲座邀请众多名家大咖,包括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李骞,滇池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宋家宏,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刘军茹,青年评论家、湖南文联《文艺论坛》编辑部主任佘晔,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及著名作家黄玲,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晏杰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泰山科技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教授及著名诗人苏仁聪,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及著名诗人王单单,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翻译家及文学评论家路文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大理州作家协会主席纳张元,昭通市作协、文联、民族宗教和事务局有关领导,昭通文学本土作家等齐聚一堂,与学校师生和文学爱好者共享文学盛宴。
座谈会: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

11月9日上午,备受瞩目的“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昭通文学座谈会在学校昭明楼3楼4会议室顺利拉开帷幕。此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省内外众多杰出的作家、评论家及学者,共同就昭通文学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永华出席会议,昭通市文联主席陈盛主持会议。

路文彬、刘军茹、胡晓舟、佘晔、黄玲、苏仁聪、王单单、陈永华、张伟、尹马、陈盛等人分别从“新气象”的写作应跳出传统框架,追求多元化发展,以“我和你”的视角进行创作,从年轻作家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文学传承中后劲不足的现象,说明昭通应注重品牌建设与时代精神,强化昭通文学的发展路径,同时应充分利用其历史、地域及人脉资源,联合平台、转化为影视作品等传播策略,借助媒体力量加大影响力,也要正确认识昭通文学存在的视野狭窄及地域现象认识不足等问题,共同推动昭通文学的繁荣发展,围绕“昭通文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方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昭通学院及昭通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启示与收获。
座谈会:昭通文学批评现状及新边地写作
11月9日,由著名评论家、滇池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宋家宏老师主讲的“昭通文学批评现状及新边地写作”座谈会,在我校昭明楼3楼4会议室召开。

座谈交流中,宋家宏深入剖析了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指出,文学批评有着独立性,在文学生态链中起着桥梁与中介的作用,连接了文学创作与读者、学者之间的沟通。文学批评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更应保留文学创作中的感性特质,才能更好地吸引普通读者。他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在理论运用上的不同展开,探讨了当前文学批评面临的重要问题。他认为,“新边地”这个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是一种文化的概念。优秀的文学批评应当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作品的艺术魅力。

苏仁聪、刘启涛、聂家伟、陈卫、艾自由、王单单、黄玲等人认为新边地写作要写出差异、找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捍卫边地、重建信仰与信心十分必要,首先它涉及地域性等层面的内容,除地域文化的区分外,应不断丰富理解,考虑行政区划性质的经济方面的区分等。同时,新边地写作要融合进现代价值,要积极参与关注网络文学,为文学评论留更多发展空间,鼓励边地的作家和评论家自主构建研究体系,为“新边地”文学的进步共同努力。

本次座谈会不仅为昭通的文学批评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为昭通文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力,也为新边地写作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昭通作家乡土文学培训会

11月9日下午,昭通作家乡土文学创作培训会在我校弘文楼110报告厅举行。著名评论家、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晏杰雄,青年评论家、湖南文联《文艺论坛》编辑部主任佘晔,以及昭通文学本土作家、编辑部主任杨恩智等嘉宾出席,昭通学院部分师生及昭通本土文学作家共同参与。昭通市文联副主席程云峰主持培训会。

培训会中,几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乡土文学的发展。杨恩智深入阐述了乡土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详细梳理了其发展脉络与创作源泉,围绕“如何平衡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突破乡土文学创作瓶颈”两大主题展开讨论,指出,乡土文学创作应贴近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佘晔从农村题材创作概念入手,用“典型性与非典型性”作品为例,说明“乡土文学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晏杰雄表示,文学本身具有弹性,文学艺术自身有发展史。它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不能固守在传统的创作上。一个作品好不好,不是在于迎合当下流行的主题,而是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品质、艺术品质。

本次培训会加深了学生对乡土文学的理解,传承与弘扬了本土文化,为昭通学院部分师生及昭通本土文学作家参与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座谈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文学行动

11月10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通文学行动座谈会在我校昭明楼三楼四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永华,昭通市文联主席陈盛,昭通市文联副主席程云峰,昭通市民族宗教和事务局局长杨蕾及相关作家、评论家出席会议,著名评论家、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骞主持会议。

李骞、陈永华、杨蕾、陈盛等分别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民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意识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推动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学创作当中,挖掘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要体现人民真实生活,同时把握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明白现阶段的民族工作是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聚焦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为昭通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明确的方向,深入挖掘昭通文学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宣传部
】武天艳(
】任琴音 叶娆 

昭通学院
昭通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学校校园新闻、信息发布、师生风采展示、校园生活服务的平台。欢迎您的关注并给予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