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静音寺禅修营报名即将结束

文化   2024-09-15 07:20   山西  



禅修开示

   第二期





共修殊胜功德

大众师父们慈悲,各位护法菩萨们慈悲!
这几天下来呢,给大家一些分享,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归纳总结: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次第?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讲到了“转心向道”,后边我们又讲了“转烦恼为菩提”、“转识成智”,然后讲了“信心”,然后讲了“知幻离执”——这个部分说的更多的就是空性部分的一些内容。

如果大家修行到一定境界的话,应该对这个内容、这样一种安排有所理解。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老说打坐,如果他在这个理路上不明白,说半天也只是在那里坐,坐不出结果来。所以在这个禅七之前,我们大概商量了一下,这次来参加禅七报名的,有些是老居士,修行多年;有些是初入门;还有一些可能连皈依都没皈依,只是听别人说打禅七挺好就来了。

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禅修比较火。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顾虑,觉得往年这个时候的五台山是蛮冷的,风比较大,温度会比较低。但是今年,也可能是我们这次的共修感动了老天,所以这两天的天气就格外得好,一点都不冷,甚至大家还会觉得有点热。

这两天整个禅修下来,我觉得各方面的因缘蛮好的,禅堂里面坐得满满的。试想一下,禅堂里面有这么多的位置,要是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可能很快我们会放弃。一开始其实是有这个顾虑,但没想到一下子报了这么多人,我从内心里边,特别随喜大家能有这样一种修持的积极性,能够放下生活当中的万缘,来到这边大家一起共修。

其实,共修的这种方式,在整个修行当中是特别善巧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佛教课诵集》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叫做“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和大家一起共修的力量更超十地。十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从见道的那一刻登地,登地菩萨,然后继续往上二地菩萨、三地菩萨……一直到十地菩萨,再往上就成佛了。也就是说,我们大家一起这种共修的力量,可以让我们什么呢?顿超十地而成佛。

但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这个目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我们那个动机,我们那个发心是一样的。比如大家来这就是全心全意来探究的,放下外缘来寻找空性的,就是求解脱的。这个心很迫切,我们不光是有这种迫切的出离心,我们还有强烈的慈悲心。那个心一旦打开了,一旦从内而外的那种真诚、广大平等、大慈大悲,或者说我们前面讲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一旦生起来了,你的烦恼在那一刻就会消尽——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所以,此时其实也是什么呢?也是我们证悟空性的一个关键。前面我们有讲到“一切法皆空性中,当修周遍慈悲心,如是空性悲心中,万物皆成极乐刹”。


劝修慈悲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推荐大家一定要系统性地去修一下慈悲心。阿底峡尊者有具体修慈悲心的一个法,叫《修心七要》。大家把这个关注一下,系统性地学一下,然后按照上面的引导观修,把这个培养下去。阿底峡尊者当年跟着他的师父修的时候,就专门修这个法,修了十几年,就是修这一个法门。他就是因为这个法而获得究竟的成就,其实阿底峡尊者是咱们佛教当中一位非常有名的高僧。大家一定要关注一下《修心七要》,就是慈悲心该怎么去培养。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们再转识成智的话其实不难。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你想转,转不了。心始终是被这种强大的习气和贪嗔痴这种力量牢牢地把控,你想转根本转不了。而且,我们心生不起来的话,应该是有厚重的业障在那盖着,这个本身的东西也无法现前。所以,慈悲心一定要记得好好地修习。


般若正见


另外一个是关于般若正见这一块,在空性见这一块。其实,空性见这一块也很重要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深深的认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深刻的认知,那么你在用功夫的时候就会用。比如说,《金刚经》里面讲“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为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或者说一切有为法,其实其本体都是什么呢——空无一迹。你看到这个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之后,你就知道佛为什么那么讲了。

你在用功夫的时候,你会怎么用啊?此时的你,如果有前半部分(转心向道的基础)的话,你大部分世俗凡尘的想法已经扫除一大半了。而且如果你那个慈悲心生起来的话,它会加起来,你那个身心是极度调柔的。好,在这一刻,如果再有空性见的引导,这个时候把六根全然地打开,记住啊!把六根全然地打开,让它充分地去感受一切。记住啊!充分地感受。当下是什么呢?——空无自性。


赤裸明空 觉性自成


你在这个当下,就看着这一切。让这一切任运,记住啊——任运。什么意思呢?生灭自然,来去自如。只是,那个觉照清楚明白。觉照看起来,不是用眼睛看,记住啊——是用那个“觉”。

当下了知,让这一切任运自成,让它自然地来,自然地去。

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就会“任运而住获暖位”。这个“获暖位”就意味着什么呢?——已经进入了加行道。“暖顶忍世”,再往上是正行,再往上就是见道。

如果你要是能用得上的话,当下就是觉受生起。觉受生起的时候,自然地生起,而且如果你的这种状态越自然越放松,那么,这种觉受会持续地升华,以至于把你引向证悟。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课本里的四句话。这四句话大家应该也都能背下来,叫做“赤裸明空心本性,任运而住获暖位,现空同时纳于行,原始基位证菩提。”这四句话非常重要,要记在心里面,反反复复地这样去念。

 我们看秋天的天空,经典里边经常会用秋天的天空,来形容那些获得真正证悟的成就者的心性。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秋高气爽,是吧?按照四季的运行、气候的变化,到了秋天热气往下沉,内收。我们看,慢慢地,它越来越凉,热气不再向外喷发了,向内收。这个时候整个空气当中的这些污染、灰尘都偏少,所以看上去天格外的高、格外的通透。然后我们再看天上的太阳,这个时候格外的亮,赤裸明空,万里晴空,那个天格外的深,格外的蓝,慧日当空。这种状态就是什么呢?——就是修行者证悟的那个状态。它只是比喻啊,用这个状态来比喻。

修行者内在的证悟是什么呢?赤裸明空,赤裸就是一丝不挂的意思,这个天很干净。好,明空,这个太阳慧日当空,把一切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种情况下,给我们感觉这个心一下子就亮堂了,心好像一下子就被整个天空打开了。内心的无明,一下子就被照亮了。“赤裸明空心本性”,心的本来的那个状态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很多人,可能一是不明白,二是无法去感受体会。如果说你的这个修行还没升华到那个点上的话,你很难理解。所以你看这些证悟者,他一上来就告诉你真相就这么回事,结果就是这样子,“赤裸明空心本性”。


任运而住


 于是你应该怎么样呢?——任运而住。

我们看一年四季太阳东升西落,一切都在自然运转。这个四季变化是人为规定的吗?这个太阳东升西落是人为规定的吗?这个地球自转是人为规定的吗?没有!都是自然而然、自然规律。那么其实是告诉你修行的内在的状态。

你要远离分别执着。因为前面已经讲了“赤裸明空心本性”,心的本性是这样子的。所以安住的时候,一定要任运,你也可以理解成无住而住。

你任运的时候就是这个状态,让一切自自然然地,就像天上的白云,让它自然地飘来,让它自然地再飘去。修行就知道那一片白云,就是你的觉性庄严,或者说就是你的觉性游舞。讲到觉性任运算自成的话,就是这样。


修行障碍:造作之心


那个白云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你的起心动念。但是,此时此刻的你是念念圆融的一种状态,就是你觉性清楚明了,心里面很通透,所以这个时候,念头根本影响不了你、也障碍不了你,它只是你的心的游舞,让它自然地来、自然地去。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但是我们一般人,如果前面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一块功夫不够娴熟的话,他自然不了解。

有的人修行,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时候,他总想着“我要证悟,我要证悟实相,我要证悟自心本性”,他带着“我想要证悟”这种强烈的我执,往往就会把心锁住。

这个心锁住,就是理上好像明白,但是打坐的状态没有,内在的觉性证量生不起来。只是识上,意识上的明白,你根本认知不了。然后那个暖位生不起来,后边的“现空同时纳于行”,你也“行”不了。所以这个时候,是一种比较“死”的状态、僵的状态。

说到这呢,其实是根器的问题。一,比如说我们要想进入佛法的话,首先第一步我们就得转心向道,对不对?就是你那个世俗的心要是死不了,你怎么可能转向出世的心?你转不了。所以,“贼心不死,道心不生”。二,如果你那个慈悲心生不起来,你就不可能成为大乘佛法。因为大乘佛法的根源是这样。第一慈悲心,第二要理解大乘佛法的般若正见,这两个没有,趣入不了大乘。

所以,前者是让我们进入小乘,转心向道,趣入解脱道。而后者呢,是我们进入大乘。再往上,就让我们圆满成佛。所以它是环环相扣的。你前面那个基础不扎实,上面越到高层次其实是越难。要求我们心性上丰富,在运用的时候,越要自然、越要精确。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道理上明白,只是在识上——这个意识上,有一个逻辑思维的推理,大概知道。那么你这个绝对不能成就。而且不但不能成就,修心修一段时间以后呢,把你的心就锁住了。锁住了以后很麻烦的,就僵化了,上,上不去,下,下不来。这个其实是什么呢?——你用一种造作的方式想让自己不造作,你觉得可能吗?——不可能!

所以,有些同学我观察了这些年,他修了好多年,但那个状态不对。其实有的时候也走过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是很清楚的,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所以我跟大家分享这个的时候,大家好好地听一听。然后呢,你自己在观修的时候好好掌握一下,是不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们一上来就要直接安住我们的自心本性、证悟我们的自心本性,是不可能的——如果前面这些不够扎实。

为什么我们有句俗话叫“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见解要像虚空一样高,在取舍因果的时候要像面粉一样细。你看这个,就知道对于修行基础要求的扎实性和对至高无上的圆满的自心本性,两者之间应该怎么样去把握和平衡的问题。就像盖100高层的大楼,100层啊,那是不是基础要非常扎实?基础不扎实的话,楼盖到一半,盖不下去了,再盖下去楼会塌,就怕这种盖到一半,再盖盖,不甘心!你不把它推掉,盖不上去,就卡在那上不去,下不来的,我们的修行也是这样。


人品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我们要想达到究竟的圆满,要从最基础部分的修法开始修扎实。祖师大德都在这方面再三地强调,而且以前的祖师大德在摄受弟子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人品。很简单,别的其实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学都可以的,但是这个东西好像跟先天有关系。人品是我们的修行基础,人品要是不行的话,这个法传给你,一是对内心不起作用。二是传给你会变成非法。为什么?你要通过这个去获取名闻利养,那会出大问题的。

以前的大德高僧摄受弟子的时候,首先看人品。再是要看慧根。佛法太珍贵了,不能轻易传,要传的话,一定要找到法器,而这个法器最重要的就是人品。生而为人,如果人品的基础都没有的话,你还想成为圣人、成为佛菩萨,好像是说不通的。所以在观修慈悲心的时候发现,人品不行,慈悲心培养不起来。

人品是什么?按照咱们儒家的说法,咱们传统文化里边的说法,就是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很多人有机会了解一下《孝经》里的内容,讲得非常好。你把这个孝的要求了解了就发现:“我不是个人”。因为按照人家那个标准不达标。其实这个行孝很重要。好像听起来有人会说:“师父你怎么骂我?”这个不是骂。你要按照孔夫子设计的做人标准,我们达不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从孝的开始,到孝的结束,它把整个讲得非常透彻圆满。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发现哎呀,原来我们人品都不行,那我还想成就一个圣者,这个很难。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当今这个时代,学佛的人多,你听说谁成佛了?是不是很少。坐禅的人是不是很多?你听说谁开悟了?是不是很少?还有很多人喜欢念佛求生净土,念佛的人、求生净土的人也很多,往生却很少!谁能说他能往生!谁能说“我有把握,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出这个结果呀?

以前的大德高僧在真正接触佛法之前,都是大儒,修为极高。佛法传到中国两千年了。为什么能够在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能够在这里遍地开花,历史上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是什么?儒家道家,再加上咱们佛家。大家有机会的时候,其实可以去了解。比如说在唐宋时期,举国上下全民信佛,那个时候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最鼎盛的时候,也是佛教流传最普及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是像咱们现在参“念佛是谁”。你知道那个时候大家怎么修吗?叫“即心即佛”,不谈任何理论。尤其到了六祖慧能大师的时候,就直接告诉我们“即心即佛”。其实就是一念心,你一念心转过来,就是佛,一念无明就是凡夫。如果你能够什么呢?——直下承担,你就是佛,在那一刻顿悟。

但是我们现在的人,我跟你说了1000遍,你不能直下承担啊。到了宋朝之后,我们的根器逐渐开始没落。宋朝之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呢?是不是?同时你看这个佛法也开始衰落,它是同时的。到后面开始参“念佛是谁?”,到了宋朝之后念佛的人比较多,大家觉得一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提倡念佛法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既然是这样子,我们赶紧随缘。怎么去修禅?祖师大德这么说的,叫做“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参“念佛是谁”,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善巧方便),它就告诉你,我们一边在心性上下功夫,一边用念佛的善巧方便。如果你能够把这两者做一个结合,它就像一只老虎,还长犄角,老虎本身就很厉害,那这个老虎要再长犄角,更加猛。

祖师大德们给我们种种的善巧方便,引导我们怎样实修,怎样走向解脱,但是我想说的是什么呢?修行这件事,咱们谁也骗不了谁,这是关乎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心里面应该很清楚的,你应该很明白。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自己欺骗自己,你觉得哪里还不够,觉得哪里还不足,就去补哪里。

我在没有读《孝经》之前,我就觉得,人家都说我好,我自认为我也不错。学了以后才发现不是好人,简直不是个人。以前不太明白,修行的时候,为什么这个道理在做,但是做不到。其实不是道理做不到,而是因为没有从第一步扎扎实实地打基础,一层一层地去修。


成就的要决


以前的祖师大德们摄受徒弟时,一是人品,二是勤快。要人品又好,又勤快。人不怕笨,勤能补拙,笨点不要紧。你看那些修行成就的,往往都是那种看起来笨笨的,有点憨憨的,但是人品又特别好,特别听话,听师父的话。特别奇怪,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依教奉行。往往你看,证悟的人都有这种特质。六祖慧能大师他师父说,你现在米房里椿米去,他就去椿米。据说,传记里写,六祖慧能大师身材比较矮小,比较瘦弱,那个捶米的机器,要使劲往下压,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给它压下去,每压一下,然后把稻壳和米剥离开。由于力量小压不下去,他就弄了一个大石头绑在腰上加重身体的重量。想方设法,师父让我椿米我就椿米。别忘了人家来之前就已经开悟了,开悟了以后,实实在在、本本分分,师父说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人品厚道、又勤快。我们推断一下,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特质?如果不具备,那我们接下来修行,很难出效果。

 “原始基位证菩提”,普贤王如来的发愿文里讲到,“一根二道及其果”,一根,我们本是同根生,觉与无明所变现,那个根就是一基,其实这个“基”我们之前大概描述说阿赖耶。阿赖耶呢,非佛非众生。经典里面这么说的,叫做“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在阿赖耶动的那一刻,法就开始要生了。当法生的那一刻,如果你的心向外去求,“哎怎么回事,这是个什么?”,向外去求,这就是阿赖耶识,然后众生就这么出来了。“心灭则种种法灭”,在心生,在阿赖耶动的那一刻,法生起的那一刻,你当下了知,那个状态,即当下证悟法界实相。威音王如来是第一个成佛的,就是这么成佛的。

向外,就是众生了。明白这个,“心生则种种法生”,当下明白,当下证悟法界实相,成佛。佛法里这么个说法的。向外求是外道,佛法是内道。外是由我们的内心投射的,“心生则种种法生”。所以你要去还原,恢复你的自心本性。你会发现,本自具足,不需要向外求什么。这不是我说的,六祖慧能大师这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在这呢,大家在佛法的见地上,也得有一定的认知。有了充分的见地,如果我们前面的基础也很扎实,从人品到转心向道——到慈悲心——转识成智,然后再到前面我们讲的知幻离执——今天讲的觉性——赤裸明空心本性,任运而住获暖位,现空同时纳于行,原始基位证菩提。大家看一下以后呢,好好想想它们的关系。

好,那么这一句“念佛是谁”,是一把破迷开悟的利器。如果你运用得当,如果你一心参究,总有一天,无明黑暗自然就会脱落,本性自然就会现前。所以大家不要放逸,不要懈怠,一句话头——参!


图片|义工

内容整理|文殊禅林传播中心



拓展文章 点击阅读


 画启大愿|遇见

 见自己·明归途 | 五台山静音寺禅修营第三期报名开启

 五台山静音寺“佛佑中华”艺术展义工招募启事

 佛佑中华:喜迎建国75周年暨静音美术馆开幕展 邀约函

 


文殊禅林
这里是五台山静音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晋(2020)0000009。顿愿法师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关注平台,学习佛法,开启智慧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