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胎记”之谜
人们胎记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你是否曾好奇过它们的具体类型?本文将走进胎记的世界,一起探索皮肤“胎记”之谜。
什么是胎记?
胎记是在皮肤组织发育时异常增生,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其可以根据其成因和特征分为色素性胎记和血管性胎记。
一、色素性胎记
这类胎记是由于皮肤色素细胞增多或减少而形成的。
(1)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蒙古斑)
新生儿最常见的色素性病变。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蓝灰色斑片,但也可能为蓝绿色或棕色。病变直径可能≥10cm。
骶骨区和臀部内侧最常受累,通常在1-2岁前消退。但约3%的病变持续至成年,特别是骶外病变。
(2)先天性黑素痣
多为小型或中型,孤立存在。颜色从棕褐色到黑色、蓝黑色不等,边界往往如地图样且不规则。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出现。
(3)咖啡牛奶斑
无凸起的色素沉着病损,大小从数毫米至大于15cm,且随儿童生长成比例增大。颜色自棕褐色至深棕色不等且通常均匀,但某些患者的病损内可见明显的毛囊周围色素减少或一些深色斑块。
(4)脱色素痣
又称无色素痣,是色素减退或完全缺乏色素的胎记,通常在出生时可见。呈节段性分布,可大可小,但通常是孤立性表现。部分患者伴有皮肤外表现。
除此之外表皮痣 (皮肤良性错构瘤)也具有先天性皮肤病变。
三、血管性胎记
这类胎记是由于血管异常而形成的,包括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等。它们通常表现为红色或紫色,并且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1)鲜红斑痣(葡萄酒斑痣)
真皮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低流量血管畸形。表现为皮肤和/或黏膜上压之褪色的粉色至红色斑,发生在0.1%-0.2%的新生儿出生时。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通常呈单侧或节段性分布,不跨越中线。
葡萄酒色斑不会消退,而会随儿童生长而相应增大,在成年期变得更厚、颜色更深。
(2)单纯痣(新生儿红斑、鲑鱼斑)
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压之褪色的粉红色、红色斑片病变可见于40%-60%的婴儿,最常累及眼睑、眉间和颈背中线,其次累及头皮、鼻、嘴唇和背部。
单纯痣通常在1-2岁内消退,但颈背部的病变可长期保持不变,基本无不良后果。
(3)血管瘤
血管瘤通常在出生时无明显临床表现,但会在出生后的数日至数月内变得明显。可在皮肤、黏膜或内脏器官的任何部位发生,但好发于头部和颈部。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其位置可能浅表、较深或有深有浅。
(1)浅表血管瘤(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最为常见,表现为正常的皮肤上凸起鲜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
(2) 深层(皮下)血管瘤
表现为呈肤色的凸起结节,往往泛蓝,伴或不伴中央毛细血管扩张斑片。
(3) 复合型血管瘤
较为常见,同时包括浅表血管瘤和深层血管瘤。
部分血管畸形引发的皮肤表现常伴有其他异常,如Sturge-Weber综合征特征为面部毛细血管畸形,累及脑和眼部的毛细血管-静脉畸形,可在面部表现为鲜红斑痣。
胎记是否需要治疗?
大多数胎记仅为美观问题,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某些胎记可能合并器官功能异常或恶化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适当的治疗。例如,对于某些不会自行消退的色素性胎记,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来减轻颜色并改善外观;而对于血管性胎记,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综合措施。
- END -
作者:崔勇教授科普团队
本篇执笔排版:王彩熙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