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这种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方式开始为普通民众所知晓。近年来,器官捐献正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同,中国社会的认知程度获得了一定的提高。自2016年起,连续七年,我国年度遗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器官移植是迄今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为理想的手段。而用于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是器官移植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每天要吃很多的药,常常有患者会问,这么多的药物中有哪些是免疫抑制剂呢?
器官移植术后的常用的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分类:
分类 | 代表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甲泼尼龙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 | 他克莫司、环孢素 |
抗代谢药物 | 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咪唑立宾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机能)靶点(mTOR)抑制剂 | 西罗莫司、依维莫司 |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非特异性抗炎药,能够阻断免疫激活过程中的多个步骤,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因子生成,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新发糖尿病或糖尿病加重、高脂血症、高血压、体液潴留、肌病、骨质疏松,以及易发机会性感染。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环孢素以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成为实体器官移植后主要的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它们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而使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反应减弱。现有的2种CNI是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它们可与不同的胞内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这些药物-蛋白复合物随后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环孢素是从真菌多孔木霉中提取的肽,具有强效免疫抑制作用。他克莫司(Prograf)曾被称为FK-506,是从真菌筑波链霉菌中提取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美国FDA最初在1995年批准该药用于肝移植,随后分别在1997年和2006年批准用于肾移植和心脏移植。他克莫司是应用最广泛的CNI。
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血脂异常、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以及神经毒性。牙龈增生和多毛是环孢素所特有的不良反应。
3.抗代谢药物
抗代谢药也称为抗增殖药,可干扰核酸合成,通过抑制T、B细胞的增殖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硫唑嘌呤是一种前体药物,其首先在血液中迅速水解转化为活性形式6-巯基嘌呤,随后转化为嘌呤类似物硫代单磷酸肌苷。这种抗代谢物整合到DNA内,抑制进一步的核苷酸合成,从而阻止快速分裂细胞(如活化的T、B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增殖。该药通常用作辅助免疫抑制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或更常用的CNI联用。主要副作用包括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尤其是白细胞减少。
吗替麦考酚酯现已取代硫唑嘌呤成为首选的抗代谢药。该药也是前体药物,可迅速水解为活性形式的霉酚酸(MPA)。T、B细胞的增殖均可被MPA选择性抑制。主要副作用包括剂量相关性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毒性,如恶心、胃炎和腹泻。
麦考酚钠是霉酚酸盐的肠溶迟释剂,研发目的是提高上消化道对麦考酚酯的耐受性。
4.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机能)靶点(mTOR)抑制剂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也被称为增殖信号抑制剂,目前此类药物已在某些肾功能不全、心脏移植物血管病或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以尝试逆转或延缓这些疾病的进展。
这类药物包括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两者的作用机制类似。抑制mTOR的结果是T、B细胞在细胞因子信号刺激下的增殖过程被抑制。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是从真菌吸水链霉菌中提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见的药物相关毒性包括高脂血症、口腔溃疡、下肢水肿,以及骨髓抑制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依维莫司是西罗莫司的类似物,美国已批准在临床上用于预防肝、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作者简介
张 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免疫系统药物专业临床药师,从事用药咨询、药物重整、互联网药学门诊等合理用药相关工作。
编辑:王瑶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无意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内容属于原作者所有,未经本平台或原作者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已经本平台或原作者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