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从“忧居”到“优居”——景泰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开启百姓新生活
政务
2024-11-03 12:21
甘肃
金秋时节,走进景泰北城融城安居佳苑小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该小区居民李炳贵行走在宽敞的道路上,感受着绿意盎然的清新环境,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是从喜泉镇华尖村搬来的,新楼房宽敞明亮,出门购物、打工都特别方便。”和李炳贵一样,景泰县1934户6837名群众依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住上了户型合理、设施完善的新楼房,开启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近年来,景泰县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纾民困、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总体目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和美乡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位于景泰县寺滩乡永麓社区的张之丰的家,三室两厅一厨两卫,116平方米,干净宽敞,清洁能源、热水器、无线网等一应俱全。居住条件的改善让张之丰倍感欣慰,“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不安全,环境也差。去年10月走出大山搬进了楼房,感到特别舒心。冬天暖气挺暖和的,水电啥都方便,比农村好十倍百倍。医院学校都在附近,看病、学生上学也方便,各方面都很好。”寺滩乡永麓社区是景泰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占地面积62.17亩,建成二类11层住宅8栋,住房502套。有80平方米、96平方米以及116平方米三种户型,能够满足老百姓安居的不同的需求。景泰县地灾搬迁工作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原则,确定了分散和集中安置两套方案。分散安置引导自主购房,自愿进城上楼;集中安置则综合考量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关键要素,确定了“一城一乡”安置布局。北城地灾搬迁小区新建11栋1300户,目前已经6个乡镇选房530户,正在装修236户,装修完成93户,已经入住60多户。在寺滩乡安置点配套建设的养殖小区里,辛明祥正忙着喂羊。“我现在养殖1000多只羊,平时存栏1200只左右,一年出栏一般三茬到四茬,大概在5000只左右,收入十几万到二十万元。今年打算再扩一个羊圈。”辛明祥是从寺滩乡宽沟村搬到永麓社区的,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搬迁前,他在山区养羊,交通不便,羊饲料的运输成本高,羊圈都是土坯墙。现在搬到了政府盖的养殖小区,交通便利,草饲料运输成本下降了,收入增加了。羊舍规划也合理,地方又宽敞,能放开手脚发家致富了。搬得出、稳得住,关键在于有产业、能发展、可致富。永麓社区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以羊产业为主导,坚持集中圈养与山区散养相结合、自繁自育与育肥相结合,建设集中养殖小区8个、标准化羊圈98栋,改造山区饲养场地,依托能人引领、多区并进,打造集“长期扩繁+短期育肥+订单销售”于一体的搬迁养殖产业寺滩模式,村集体经营收益每年增加42万元,带动养殖户户均每年增收5万元。除了搞养殖,寺滩乡安置区周边有煤矿企业及农业企业、产业园,可提供丰富多样的务工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同样,在北城安置点,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可为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岗位;建材物流园、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可为搬迁群众提供创业商铺;蔬菜批零市场,专门出台“一免两减半”配套政策,降本增收。县级零工市场长年提供“长短结合、高低搭配、工种多样、匹配度高”的务工岗位,稳定解决了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景泰县自2022年实施易地搬迁项目以来,共建成集中安置点2个。社区内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暖、光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善,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出门有学校、下楼有超市、进城有公交、务工有去处、收入有保障,真正实现了从“山里人”到“城里人”的生活转变,现代化的生活气息在安置点随处可见。在寺滩永麓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小区居民肖德前来办理社保相关业务,敞亮的办事大厅、耐心细致地讲解,让他很舒心。“在党群服务中心,各个村在这里集中办公,有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法律服务窗口,我们的大部分业务都可以现场办理,非常方便、快捷。”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社区、新生活,景泰县还整合搬迁区7个村党支部52名党员,在寺滩农村集中社区建立“七村合一”治理机制,完善“三站一馆一超市”服务功能,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公共事务。在北城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五镇共治”社区阵地,完善“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治理体系,探索线下办事“一站式”、线上办事“一码通”基层治理新模式,做到了搬迁群众“既挪生产生活地、又换办事便利地”,有效解决搬迁过渡期管理问题的同时,逐步推动搬迁群众完全融合、整体融入、社区自治。在安全又安居、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新型农村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作为“新市民”的老百姓拉开了在“新地盘”上大发展大进步的精彩序幕。(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苏海琴 通讯员 郝姝)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