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远走漠北,为何康熙还要赶尽杀绝?这事对中国影响深远

文摘   2024-12-12 17:00   黑龙江  

【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康熙年间,清朝与准噶尔部的较量进入白热化,噶尔丹曾是这场旷日持久的角力中最顽强的对手。

他在战败后本已退回漠北,不再直接威胁清朝边境,为何康熙依然决意不留余地,誓要追击到底?................................................................................................

这场遥远的争斗背后,究竟隐藏了何种难以化解的危机,甚至让康熙对一名逃亡者也不肯轻易放过?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帝国的边疆、政权的巩固以及王朝的未来,都因这一决定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熙此举究竟是为了消除祸患,还是另有深意?

天潢贵胄 雄踞一方

康熙帝即位之初,面临内忧外患。北有三藩之乱,南有台湾郑氏,东有沙俄虎视眈眈,西有準噶尔部不断骚扰。

位于漠北的蒙古噶尔丹,气焰嚣张。他自诩宗室后裔,雄踞西北,欲吞并其他部落,其野心昭然若揭,成为悬在清廷头顶的利剑。

康熙帝深谙"隔岸观火"之计,暗中派人勘察虚实,伺机而动。噶尔丹自恃实力,在1689年率军进犯漠北的喀尔喀部,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康熙帝却不动声色,背地里加紧战备,蓄势待发。

兵发乌兰布通 噶尔丹远遁

1690年,天时地利人和,时机成熟。康熙帝召集文武大臣,亲自统帅1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乌兰布通。

御驾亲征,士气如虹。两军遥遥对垒,战鼓雷鸣,箭如飞蝗,火铳齐鸣。经过一番激战,清军以绝对优势击溃了噶尔丹的主力部队。

胜利的曙光照耀着每一个将士的脸庞,康熙帝龙心大悦。令人意外的是,主帅福全竟铸下大错,轻敌冒进,放走了噶尔丹的残部,任其逃往漠北。

消息传来,康熙帝勃然大怒,对福全严厉斥责,并暗下决心,誓要斩草除根,彻底铲除叛乱。

多伦会盟 团结蒙古

噶尔丹虽远走漠北,但康熙帝深知其必有卷土重来之心。为稳定蒙古局势,康熙帝决定召开多伦会盟,团结漠南喀尔喀部和漠西厄鲁特部。1691年,盛大的会盟在多伦如期举行,蒙古各部首领悉数到场,规模空前盛大。

会上,康熙帝一改往日威严,以宽厚仁慈的形象示人。他允许土谢图汗承认错误,宽恕其罪过;慷慨大度,对过往恩怨一笔勾销。

康熙帝运筹帷幄,将喀尔喀蒙古重新编组为36个旗,并对其管理体制重新洗牌,废除了部分封号,改授清朝官职。由此,外蒙古正式纳入清廷管辖,成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从文化上笼络人心,康熙帝下令在多伦兴建"汇宗寺",以喇嘛教作为团结蒙古各部的精神纽带。

会盟期间,康熙帝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向噶尔丹和窥探军情的沙俄,展示大清军威。一时间,消息传遍漠北,连远在沙俄境内的车臣、土谢图部众都纷纷来投,局势尽在掌控。

军事部署 三路围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1692年至1694年间,康熙帝与噶尔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噶尔丹不甘失败,试图拉拢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叛乱。

消息不胫而走,康熙帝暗中窥破其诡计,反敌为友,让沙津充当内应,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1695年,形势急转直下。噶尔丹率军东进,直抵温都尔汗,志在重振旗鼓。康熙帝胸有成竹,将北伐军队分为东、中、西三路,合力围歼。

其中,东路军由萨布素率9000人驻守呼伦贝尔;西路军 4.6万人从陕甘出发,由费扬古统领;中路军则由康熙帝亲自挂帅,率3.4万大军从河北进发。

行军途中,康熙帝不惧艰险,亲临一线,与将士同甘共苦。他派使者与噶尔丹虚与委蛇,拖延军情,为西路军赢得宝贵时间。这一招可谓神来之笔,充分展现了康熙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运筹帷幄的谋略。

昭莫多战役 辎重尽毁

1696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噶尔丹闻讯西路军将至,心惊胆战,仓皇西逃。西路军先头部队在昭莫多设伏,拦截噶尔丹。激战中,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创叛军辎重,军心动摇。噶尔丹仅带几十亲信狼狈逃窜,颜面扫地。

康熙帝胸怀宽广,给了噶尔丹70天投降期限,希望其迷途知返,骄傲的噶尔丹宁死不屈。在康熙帝的严密围剿下,噶尔丹陷入穷途末路,孤立无援,众叛亲离。

1697年,康熙帝再次兵分两路出击大漠,彻底击垮了叛军。噶尔丹负隅顽抗,最终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其余部众纷纷向清军投降。

征战终结 影响深远

历时8年的征讨,终以清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噶尔丹叛乱的平定,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康熙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了"天下动荡"的危机,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帝王之歌。

清朝与準噶尔之间的恩怨情仇并未就此终结。此后,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都将成为两强角力的战场。一代雄主康熙帝驾崩后,雍正、乾隆诸帝仍在为捍卫疆土鞠躬尽瘁。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征战,注定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滔天巨浪,昭示着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荣辱。

结语

康熙六十一年在位,开创了清王朝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他以雄才大略、治国有方、御敌有术,名垂青史,堪称古今一大帝王典范。

征讨噶尔丹叛乱,正是这位明君一生武功章中最为辉煌的一笔,虽历尽艰辛,却正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睥睨风云,"三军用命如流星"的胸襟气魄。康熙大帝毕其一生,励精图治,扫荡叛乱,开疆拓土,最终奠定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固根基。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探秘历史space
↑↑↑点击关注本公众号,立即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