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通,圆后即通

文摘   2024-10-02 05:16   美国  


先欣赏相声:

……
牛群:妈妈80高龄,喜得贵子!
冯巩:啊?
牛群:我们失散40余年的大哥,从台湾归来了。
冯巩:咳,是这么回事儿啊。
……

这是牛冯二人表演的相声《生日祝辞》里面的一个桥段,笑果满满。

为了搞明白它的搞笑机制,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案例:

他(刘东北)一个朋友的女朋友怀孕了,想请宋建平帮着找一个好一点的妇科大夫给做了。
“人那女孩儿是处女!”最后他特地做此强调,为的是引起对方重视。
宋建平“哼”了一声,刘东北察觉到了话中的巨大纰漏,赶紧补充,“我的意思是说从前……”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这个桥段,我怀疑王海鸰是基于如下这个经典段子演绎而来的:

大街上,一中年妇女迎面走来,T恤衫上印了几个字:我是处女。

众人无不惊奇,待她路过,发现其背面又有几个字:20年前的事啦。

有文献把这种表达方式取名为:似不通,并给出其定义:

故意说出或写出违反语言规则或情理不通的语句,以求更真实地反映某种特殊现象的一种修辞方式。

但是,这个“似不通”的名字,似乎有些“不通”——

首先,修辞格的名称,几乎一水的都是两个字的;三个字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实在是格格不入。

其次,这个名字“占地面积”太大,并没有反映出以上案例更加本质的特征。

因为“故意说出或写出违反语言规则或情理不通的”语言现象,实在太多了,比如,舛互、反跳、对顶、反成、互乖、飞白……等等修辞格,都有“似不通”的特征。

那么以上案例的搞笑套路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圆其说

比如文首的案例,牛群先爆料一个荒诞至极的“新闻”:八十岁的老太太“喜得贵子”。让接受者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这怎么可能呢?

然后牛再把这个近乎造谣的“新闻”给“圆”通:原来是失散40多年的大哥归来了。

接受者再一琢磨:有道理啊,失而复得,确实也是“喜得贵子”,没毛病!

再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古代版的《生日祝辞》,说的是明朝大才子解缙应邀现场给一位老太太做祝寿诗,劈头就是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现场观众吓了一大跳,赶紧扶稳老太太……解缙不慌不忙自圆其说:

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并纷纷叫好……解缙继续作诗道:

儿孙个个都是贼

大家又是一惊,有没有搞对啊……解缙再次自圆其说:

偷得蟠桃奉至亲

解缙连续两个自圆其说,形成了一种波浪式的冲击效果,老太太和现场观众因此被逗得一惊一乍的。

除了“自圆其说”,“他圆其说”也可以产生类似的“笑果”。

比如群口相声《新扒马褂》中的一段:

师胜杰:昨晚刮大风,把我院里那口井,给刮到墙外去了。

石富宽:啊?把井刮到墙外去了?胡说八道!侯先生,您给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侯耀文:这个这个……它是这么回事儿,师先生的院墙,是篱笆墙。大风把这个篱笆墙,往屋里吹回去几米。结果就把这井,给绕到墙外去了……

石富宽:咳,原来是这么把井刮到墙外去的。

以上段子中,师胜杰扯了个蛋,侯耀文给他“圆通”了,有点叼盘侠或洗地侠的意味。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自圆其说”和“他圆其说”统称为:

圆说

意即:圆通某个荒诞或荒谬的说法。

圆说与其它“似不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多了一个“圆通”的环节,从而形成了由“悬疑”到“释疑”的闭环。

古代文人在玩文字游戏时,经常用到圆说。说的是桃花坞的一场宴会,饮酒正酣,宾客们以“飞”、“红”二字为飞花令,吟诗助兴。

期间轮到一个粗人接招,由于功力不够,为了套上这两个字,他硬写了一句:

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人都起哄:柳絮是白的,咋能“片片红”呢?

在座有一位高人,乃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马上为其向前补了三句,凑成一首七绝:

廿四桥边廿四风,

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

柳絮飞来片片红。

夕阳映照之下,柳絮变成了红色,这下就通了。

话说每年除夕,王羲之家门口贴的春联,都会被人趁夜揭走。

有一年除夕,王羲之灵机一动,作了一幅别样的春联,贴在门前。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这人在夜色下一看,这副春联写的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字真是好字啊,可含义如此晦气,咋能要?

偷字人只好饶了春联,叹息而去。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携笔墨到门口,在两边春联下各添了三个字。

此时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群众。大家一看,春联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个老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它的搞趣机制其实就是圆说。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因为王羲之的时代尚无贴春联的习俗。

再说有一回,乾隆带着一帮人到野外玩耍,见远处飞来一只白鹤,于是下令随行大臣作诗咏鹤。

有个叫冯诚修的,快速吟出:

远望天空一鹤飞,

朱砂为顶雪为衣。

乾隆听了,耍赖道:“我要吟的是黑鹤。”

众人一听,个个暗自庆幸——还好没有抢这风头。

冯诚修却不慌不忙,继续吟道:

只因觅食归来晚,

误落羲之洗墨池。

得——你给颜色,我开染坊。

这种皇帝仗势欺人故意刁难诗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再比如,明太祖朱棣的一个妃子诞下龙种,遂命解缙作诗庆贺。解缙张口就来:

吾王昨夜降金龙

朱棣摇头道:“不是皇子,是公主。”

解缙心想这又如何,顺口就做了一个“变性手术”:

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棣心想:小样,变的够快啊——再次发难:“可惜啊,已经夭折了。”

解缙稳稳神,沉着应战道:

料是人间留不住

朱棣见他“圆”得精巧,一发狠:“已经丢进金水河了。”

解缙略加思索,随即收官:

翻身跃下水晶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句句惊心!

这已经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在刀口上舔血。

解缙连圆三说,应景捷才,令人叫绝。

弹词演唱家马如飞才思敏捷,善于应变。有一回,他在弹唱《珍珠塔》时,一不留神,把“丫环移步出了房”误唱成“丫环移步出了窗”,观众大哗。

马如飞情知不妙,赶紧补了一句:“到阳台上凉衣裳”。

于是“起死回生”,观众马上报以热烈掌声。

马如飞十分得意,结果又把“六扇长窗开四扇”误唱成“六扇长窗开八扇”,这下简直“不可救药”了,观众又是一片哗然。

马如飞并不惊慌,再补一句:“还有两扇未曾装”。

观众大加喝彩。

马如飞真是脑子转动如飞,这种急智确实难得。

以上两例,都是波浪式圆说,有点类似于好莱坞的爆米花动作爽片,十分钟一小炸,廿分钟一大炸,从头爽到尾。

圆说并非只是文人的专利。有个卖瓦罐的货郎在村头叫卖,他一边用锤子敲打瓦罐,一边自卖自夸:“听听,咱这瓦罐,响声多清脆。

不料用力过猛,瓦罐被敲破了,围观群众一阵哄笑。

货郎并不气馁,顺手捡起一块瓦罐碎片,继续自夸:“看看咱这瓦片,茬口多瓷实,土质泥料多地道。”

就冲着他这机灵劲儿,围观群众纷纷掏钱下单。

货郎敲破瓦罐,名副其实玩“砸”了。

但他处变不惊,随机应变,在貌似已无转机的语境中寻找反向突破口,生生把“跌停板”圆成了“涨停板”。

圆说是本人原创提出的新概念,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分享  点赞  在看


—全文结束—


往期精彩

中文幽默大语言模型面世,AI的笑点或高过人类

孩子写不好作文,真相居然是……

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剑西风,刺破一帘幽梦

无人喝彩

假装赞同,顺势回怼

为什么英语每年要新增上万单词,而汉字却能以不变应万变?

角度清奇,似通不通

喧形夺义,匪夷所思

辞不够,拼来凑

现出本相,不敢相认

感觉一通,天马行空

他打造的“保护伞”,全球没人敢动

女孩吃醋,吃出一个“博大精深”

一个资深流氓的自我修养

斗转星移,花落燕归

互联网外传(五):枭雄初发轫

孔乙己在2023

如此难言之隐,他们居然能够启齿?

那个不断抛弃时代的风骚娘们

中国电影吻戏发展史

贾浅浅疑似佯狂

颠鸾倒凤,恣意妄为

建党第三人,因何消失在史海中

横看是梗侧机锋,笑点高低各不同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本文欢迎个人阅读和分享,若要转化成其它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发布在公共平台,请联系作者授权。




扫码就走的
文化乐旅

奇趣横生,闻所未闻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

幽默原理
谈“笑”间,“浅”入中文的博大精“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