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敏 敏
编辑 | 古利特
今日霜降。
如果说节气是季节的标点符号,那么霜降就是秋季的句号。意味着秋意渐褪,冬日渐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霜降似乎等于要“降霜”了,但其实二者并不完全等同。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到立冬,往往是北方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簌簌而下的落叶、都转直下的温度仿佛都在提醒人们,冬天快到了。
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古人将霜降物候描述为: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意为,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霜降之前的物候关键词往往是华、是秀(春华夏秀),是钻出的出,是降生的生,是鸣唱的鸣。霜降开始便是落、是俯、是冰、是冻。霜降时,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是摧残,也是磨砺。
01
霜降之雅:赏菊、丰收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提到:“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人们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华凌凌,秋实累累。霜降,其实也是收获的时节。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苏轼在吟咏《梨》的诗中,对秋梨挂满枝头惟妙惟肖的描写,“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的意思是霜降的时候红梨熟了,柔弱的枝条已经快承受不起果实累累的状况。
不仅是梨,秋天是各种果蔬的收获季。北方有“七月红枣八月梨,九月柿子赶上集”的说法。霜降吃柿子也是一种民间习俗,经过秋露凝霜的柿子,色泽鲜艳,格外诱人。
霜降时节,柿子正熟透,在辛勤的劳作后,吃柿子能补充维生素和糖分,并且有清热生津,消炎通便的功效。
一些地区的人们则认为“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02
霜降之味:食肉、饮酒
民间有一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人们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一些相信“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的人会在霜降前几天就早早地做好了采购准备,在进补上下足功夫,为全家来年的健康加油。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在霜降时节进行平补,从而达到机体自身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
至于吃什么以滋补,各地略有差异。每到霜降时节,闽南地区的鸭子就会卖得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除了鸭子、柿子,有些地方到了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
霜降时节,民间有饮酒的传统习俗,从古诗词中就可见一斑。
元稹在《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中写道:“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面对季节交替、时光流转的无奈,只能寄托在酒中,以酒解千愁。
苏轼在《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中写道:“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 诗人以酒来酬和佳节,同时也用酒来告别秋天。
李英在《霜降日承卢达章郑宗先卢启祥见过得尊字》中提到:“明朝白社枌榆会,好向高台更一尊。” 霜降时节,友人聚会,畅饮开怀。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百草枯黄,人们时常怅然若失、感慨良多,适量饮酒可以缓解绷紧的神经,放松心神。白酒中的酒精以及酒中的酸类物质能加快胃的血液循环,从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而且,白酒热量较高,适量饮用可以驱寒,加快血液流通,使身体快速暖和起来,尤其在气温骤降的霜降时节,饮一杯美酒,暖洋洋的告别秋日,迎接冬天。
✦
好 文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