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孩问他妈妈:“妈妈,你老说我是傻瓜,那——有没有聪瓜呢?”
孩子的妈妈哑然失笑:“你这傻孩子,尽说傻话。我们中文里面,只有傻瓜,没有聪瓜。我说你是傻瓜,还真没冤枉你啊。”
这母子俩,谁才是傻瓜呢?
照这个俗妈的理论,鲁迅也成傻瓜了?
鲁迅创造了很多新词,比如:学棍、流官、他信力,在鲁迅之前,都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们很容易联想起它们的前辈:赌棍、流寇、自信力,它们的含义也是不言而喻。
从修辞的角度看,鲁迅和这个小孩,用的是仿词这一招,就是根据现有的老词,仿造出新词。
这个小孩无师自通学会了这一招,非常了不起,值得表扬和鼓励。
所以说,我们很多家长的文化素养,实在堪忧啊。
他们不但不能诲人不倦,反而在“毁人不倦”——瞧,一不留神,我也仿词了。
仿词貌似很简单,其实还是有些学问的。
这个小孩是怎么想出“聪瓜”这个词的呢?
从词的意义上看,他用到了反仿,由“傻”想到了它的反面:聪,进而重组出新词:聪瓜。
当然了,“傻”的反义词还有很多,我们可以还说:智瓜,慧瓜,灵瓜,敏瓜,巧瓜,明瓜,等等。
既然有反仿,就有正仿。根据傻的近义词,我们可以说:呆瓜、痴瓜、愚瓜、蠢瓜、笨瓜,等等。
由此进一步展开,我们能不能触类旁通呢?
试试看,凡是用来形容人的字,后面都跟“瓜”搭配一下,比如:坏瓜,善瓜,邪瓜,强瓜,病瓜,等等。
这一招,叫做类仿。
从词的外形上,这个孩子用的是置换仿,把”傻瓜“中的第一个字换成了”聪“——这个叫做前置换。
有没有后置换呢?
有!我们可以把”傻瓜“后面的”瓜“字换掉,比如:傻菜,傻果,傻豆,傻笋,傻苗,傻芽,傻葱,傻蒜,等等。
有没有中置换呢?也有。
比如,可以把”自信力“中间的”信“字换掉,变成”自卑力“——怎么理解这个词呢?自卑给人生制造的阻力。
还有一种不用置换的仿词方式,比如俗话说:
四川人不怕辣,
湖北人怕不辣,
湖南人辣不怕。
以上“辣”系列,只是改变了“不”、“怕”、“辣”三个字的排序,这种仿词的方式,就叫做变序仿。
这些不怵辣的说法,并非在程度上有高下之分,无非是说“这三省的人都能吃辣的”,但这样表达太单调。
通过一系列的变序仿,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看来仿词的招数还真不少,一共有多少种呢?30余种!
我刚才列举的这些词儿,大部分都是我在写作此文时刚刚想出来的。
你是不是感觉这些新词有点不着边际呢?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由两类东西组成,一类是你看得见的,一类是你看不见的。
宇宙中,有我们看得见的物质,也有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后者叫做暗物质。
我们生活的社会,有写在纸面上的显规则,也有潜规则——这个需要你自己去悟。
语言的世界呢,也是一样的。
像”傻瓜“这种,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使用,并且成功进入”体制内“,因此叫做显语言。
”聪瓜“呢,目前还潜伏着,处于”编制外“状态,所以叫做潜语言。
潜语言的语法结构,其实跟显语言一样,也是符合语言逻辑规则的。
只不过还不为人知,或者还没有被公认。
我刚才说的这些词儿,说不定哪一天就流行开了。
因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因此会不断遭遇老词不够用的情况。
比如,”聪瓜“这个词儿,其实填补了一项空白——”傻瓜“的反义词,目前是缺失的。
“聪瓜”正好可以顶上。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