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的5个误区,第一个很多人在犯

情感   2024-11-10 21:01   广东  


哈喽!我们是徐慢慢心理话的主编毛毛和主笔卢克~

「边界」,一直是大家都特别关注的一个心理学议题。可以说,小到自身的行为习惯,大到外部的人际关系,我们的困扰有至少60%都来自于我们未能建立一个健康的、有弹性的边界。

那么,边界具体是什么?
它有哪些类型?
不敢建立边界vs过度捍卫边界,有什么区别?
如何把自己的界限建立起来?

前段时间,我们邀请到了北大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一起深入探讨了这些话题。

目前采访内容已经在视频号【徐慢慢心理话】发布完毕。

剧透一下,本月我们还会再采访一次武老师,如果你想及时看到干货+有趣+启发性十足的视频内容,记得关注我们哦。



👇🏻赶紧来看看武老师的精彩解读吧(文字有编辑/删减,视频内容更丰富更精彩)!

#1
容易生病的人,是因为在家里无法「做主」。

如果吃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养育者说了算,那就会导致你的消化系统会出问题。

你从嘴到肠胃,甚至一直到排泄系统都会出问题。

因为身体边界就是这么的强烈、真实、可感。


#2
总是想管别人的人,都是因为「管不好」自己。

当我们试图改变自己时,我们会有一个确切的体感:

“我知道这个事儿不容易,因为我能直接感知到我的身体、大脑、心力。”

但当我们改变别人时,我们很容易有一种错觉:

“别人的问题一目了然,我指出来了,你可以去改了。”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改变的阻力。

我们想管别人,实质上是在逃避“改变自身”带来的无力和失控感。


#3
卷不动+躺不平,根源是丢失了「认知」的边界。

不接纳自身条件的局限性,我们就会活在跟别人的比较里。

健康的自恋,都是有边界的自恋——

尊重自己所在的位置,尊重自己这样的底盘和条件,你就能从这个位置开始创造。

但很多人却远离了自己的身体力行,脑子一动就想着无边无际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内耗的根源。


#4
不敢建立边界的人,背后都有「死亡恐惧」。

和父母、伴侣或孩子过度共生的人,关系会从“我和你”走向“我你不分”的集体性自我。

这个集体性自我,某种程度给人带来了安全感和庇护。

若想发展“个性自我”,必定有些东西需要被打碎——而很多人接受不了这样的分离,这会给人一种极大的丧失感,就好像某一部分的自己“死去”了。

但唯有共生的部分碎掉,新的自我才会诞生。


#5
过分理性和独立,其实是创伤反应。

当下的关系模式,是源自于过去的关系模式的内化。

在过去,当我们试图建立边界,但却遭受惩罚、苛待,甚至是暴力时,这种“难受”的感觉会内化在人心里,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带到了成年后的关系里。

我们会在人际交往时很别扭,甚至可能走极端。

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要理解这一点。


我们的视频号【徐慢慢心理话】,现在还有【自我肯定语】、【每月书单】、【读者问答】、【咨询师语录】各种有趣实用的栏目,已经有很多读者在这些视频底下做小笔记,还没关注的读者朋友,可以点点关注哦!


12月我们将会更新武志红老师的新采访,现在关注,将来不迷路👇


我们还邀请到了畅销书作家、光线副总裁刘同做客我们直播间,分享他度过人生低谷的扎心经验,帮你找回内在平静,看见自我的力量💪🏻

正处于焦虑、迷茫期的你,别忘了点下方卡片【预约直播】,开播自动收到提醒!不见不散!







徐慢慢心理话
徐慢慢,“看见心理”旗下的心理咨询师。貌美如花,勤勤恳恳,陪你一起慢慢向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