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游客在正定古城游玩。(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正定古城火出了圈,几乎每个正定人都能说出几条理由:“一到节假日,导航上经常堵成紫红色。”“南城门前游客排队拍照,三步一个‘公主’,五步一个‘贵妃’。”
截至10月底,正定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26.43%,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53.2%,文旅带来的流量正加速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增量。
这座千年古城,在传承文化、做好文旅中掌握了什么流量密码?
10月1日,正定古城热闹非凡,古韵悠长的街巷游人如织。(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 古城不只在陈列里,更在数字赋能、身临其境
11月16日,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沿着燕赵大街往南走,在开元寺南遗址考古现场,临街设置的一面超大玻璃墙引来很多人围观。
低头看向考古坑内,清晰标注的7个朝代的文化层,层层叠压出岁月的厚度;抬头向西北方向望,便是古朴的开元寺。“一眼千年,真让人震撼!”人群里发出称赞声。
一路往南,一座飞檐斗拱的巍峨楼宇映入眼帘。它雄立在正定古城中轴线上,这就是被称为“九楼之首”的阳和楼,曾是元杂剧的创生和演艺中心之一。
经过复建,这座“镇府巨观”的历史名楼,如今已成为百姓的文艺大舞台。时光荏苒,悠悠古曲仍在城中回响,古城里的人爱戏依旧。
南城门地面上,石板高低不平,几道车辙深深刻在石板缝隙间,这里是古时运送粮草的必经之路。
走在古城里,文物与人相近,人与古建相亲,“本真”的历史痕迹便如此展示着。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正定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先后实施城门保护恢复、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等一系列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让古城记忆可见可触,让历史文化可感可知。
如今,不到10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如珍珠般分布着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堪称一座“古建艺术宝库”。
更奇妙的是,借助数字技术,游客还能在现实与虚拟的交织碰撞中“游历”壮阔山河。
驻足隆兴寺摩尼殿前,打开“自在正定”公众号,一幅VR图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让你穿越到这座被赞为“艺臻极品”的古建世界,沉浸式感受古城文化的魅力。
“这么做,是为了让古城可看、可听、可感、可触。”正定县副县长、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素刚说,“通过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让文旅资源焕发新生机。”
“来之前还怕看不懂,没想到这里有语音导游,还能跟随全景VR‘云游’古城,正定把历史文化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游客听,我终于理解了这座古城的价值和内涵,我们的传统文化太有魅力了!”从山西赶来的游客周娜意犹未尽。
■ 古城不止于古建筑,更在场景创意、品牌打造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荣国府景区内,曲乐悠扬,游人如织。
笙簧合奏,礼乐响起,造型别致的舞台前,《榴花春影》精彩上演。元妃头戴凤冠、身着华服,用优美的舞姿展现跌宕起伏的一生,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贾母院的荣庆堂前,演员们一边表演行酒令、划拳,一边穿插着梦游幻境舞蹈演艺。“好!好!”游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小孩们骑在大人肩头,伸长了脖子看。还有的游客被拉上台参与表演,过足了“红楼梦”瘾。
今年8月起,荣国府推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19个特色主题场景、8大主题演艺,让这里处处皆故事,步步是风景。国庆期间,景区游客爆满,门前的长队一直排到宁荣街上。
如何挖掘好古城历史文化,让更多人心向往之?正定的答案是:持续打造文旅新场景、新业态,叫响文旅品牌IP——“古城古韵 自在正定”。
今年国庆假期,正定古城又上新了!“自豪正定”全沉浸式大型文旅演艺项目在南城门瓮城惊艳上演。
凌霄塔、须弥塔、澄灵塔、华塔……随着灯光向四周蔓延开来,一座座古建筑仿佛从城墙上跃然而出。“哇,太震撼了!”逼真的3D画面,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惊呼。
从南越王赵佗,到三国名将赵子龙;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散落在史书典籍中的人物和故事,通过现代舞蹈、真人演绎、现场互动等形式,让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一场演出,把千年古城演活了,也把古城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时隔一个多月,石家庄市民王涛回想起那场演出,依然心潮澎湃。
正定古城里,可远不止古建筑。古城墙上看灯会、跟着十二花神巡游、体验鼓王争霸赛、逛非遗市集……游客们直呼:沉浸式游古城太棒了!
■ 古城不仅在景区里,更在市井烟火、街头巷尾
夜幕降临,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停车场进入“变身时刻”——600多辆小吃车从四面八方驶来,五颜六色的招牌亮起,热闹的夜市开始了。
“嗞……”一家铁板牛肉摊位前,一米见方的铁板烧得发红,摊主在上面快速翻炒着牛肉,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来自保定的石敏在网上刷到夜市视频后就一直心向往之,虽然室外有点冷,可依然挡不住她的热情,趁着周末来打卡,想把网红小吃尝个遍。
“古城”与“美食”的碰撞,营造出新颖独特的消费场景。最多的时候,这里一天客流量有6万多人次。
古城古韵带火的不仅是一街一景,更是围绕文旅发展的整个市场。
以“十一”假期为例,正定县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60%,其中省外游客占比约30%。
身着汉服、头戴簪花,成群结队的游客穿梭在街巷中,成了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10月2日,游客在正定古城游玩。(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来到古城,怎么能不穿汉服体验一下呢?”北京游客张楠早就做好了攻略,“白天赏古寺古塔,晚上拍汉服写真,还要抽时间看演出、品美食,行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沉浸式体验一把古风国潮,成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南城门、隆兴寺、荣国府景区附近以及旺泉古街、燕赵南大街上的汉服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高峰期一天要接待上百名游客。”街角的云裳汉服店里,店员魏千云忙到飞起。这附近,类似的汉服店已经聚集了40多家。
怎么才能让“流量”变“留量”?
“如果只是看景,游客往往在参观结束后就离开了。”王素刚说,通过打造提升更多、更新的旅游场景和业态,可以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拉长消费链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
瞄准文旅消费市场新增长点,正定推动“国潮沉浸”与“特色美食”两大业态提质升级,“品美食”“穿汉服”成了正定文旅新的标签品牌。
发展文旅,正定拿出满满的诚意:在每一个景点门口,都能看到免费观光车停靠处,游客可以轻松通过摆渡车开启下一程。此外,全城设置了4.48万个免费停车位、18处免费直饮水机、1600多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上千处便民座椅等,为广大游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 END -
来源 | 河北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立即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