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Leah Chan | 谈艺术创作与中国饮⻝哲学 by Ray Zheng

文摘   文化   2024-09-24 10:00   美国  



Leah Chan:Beyond the Rice Series. 2020.
材料:大米

Interview with Leah Chan. On Artistic Creation and Chinese Dietary Philosophy by Ray Zheng


    这⼀篇稿⼦是⻘年创作者对谈,对研究⽅法的互相致意和质疑。我们都在信息丰腴、空间迅速交替 的环境下⼯作,可以在同⼀桌上吃到⽔⽜芝⼠、海鲜塔吉、冬⽠汤,在胃⼝⼤开的同时怎样做到坚 持如⼀?我们定期的讨论这种多样性会对制作者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了解制造者能在怎样的程度上 驾驭⾃⼰的实践。

    
    时隔三年我们在中国南⽅⻅⾯,在决定是否⻓期从事创作⽽踌躇不定。也许⻘年艺术家在对研究⽅向摇摆不定的时候⼀定会做的事就是,什么都做做看?我们聊到了瑞⼠Blacksmith匠⼈Lars Torvaldsson,他告诉我他到退休以后才得以⻓期的从事他热爱的艺术⼯作,他在我们的年纪还在为⽣计发愁。 
    我们都在近7年间不断变换⽣存环境和⽂化处境,做杂糅式的尝试。刚认识Leah的时候,她喜欢收集⾦属和机械类的零部件。并⽤⼀些奇妙的⽅式将他们组合起来,类似于在铜⻔铃上安指南针,在打⽕器上装放⼤镜。后来她⼜开始组合玻璃、布料、宝⽯、印刷品等等。好像她什么都喜欢接触,感官⼜特别发达,⽆论规则还是⽆序,坚硬还是柔软,她都会尝⼀下,把物象化的感知打碎,并⽤⾮ 常紧密的⽅式全部夯粘在⼀起。和拼贴和锁链式的链接不同,她会探索多个个体残缺的部分,让他们互相融通,使彼此的形体更加饱满“完全”。我好奇是什么让她决定将研究⽅向固定在⼤⽶和可⻝⽤材料上,并找到了归属感。

Leah Chan:Beyond the Rice Series. 2020.
材料:珐琅,树脂,铜,925银


    Leah Chan 于2019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获得四年制珠宝首饰设计学士学位; 期间当代首饰作品参展 Gioielli in Fermento Exhibition, Padua, Italy;2021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UAL-伦敦时尚学院LCF并获得MA Fashion Artefact 时尚配饰硕士学位; 为应届Distinction杰出毕业生; 2022年评定为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她研究谷物工艺品制作方式并进行创作。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和烹饪方式视为是一种思考个体与他人关系的自我隐喻。个人身份的建构则是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象征性实践和价值观塑造过程。


Leah Chan:Beyond the Rice Series. 2020.
材料:大米



问:你为什么创作?你如何概括⾃⼰的创作⻛格?
答:我觉得我的想法算是⾮常常规的,⼀开始的⽅法就像你说的⼜开始了对物品的“杂糅和拼贴”,但中国⼈是有很多执着的,尤其是对⻝物。我尝试过⽜奶、茶,你想得到的⻝物我都试了,但缺少⼀个主导性的切⼊点,我也开始问⾃⼰到底什么才是“⽅向性”。 
    在海外的时候我观察我的饮⻝,连带饮⻝记忆:我奶奶带我⻓⼤的时候还保留着他们⼩时候的煮⽶习惯,因为粮⻝短缺他们经常不得不⽤⼀⼩把⽶和整锅⽔⼀起煮成⽶汤,它和粥不太⼀样,它浓度很低,味平⽢。我们重视实⽤理性、寓虚与实、融会贯通,我才确定想做的是这个东⻄。我认为喂⻝性的过程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杂糅、投射的能⼒,看到什么我就吃什么,有什么我就做什么,看到什么我就投射什么,再转换到⼀个严肃的语境⾥⾯只是⼀个再思考。我们做过的东⻄都是别⼈做过的,为什么我还要做?中国对东⽅饮⻝和艺术关联的探索少之⼜少,我们可以在⼯艺上、味蕾感受上⾯做到登峰造极,提升到材料本身的精神 意义⾼度的题材很少,我感觉我们并不清楚⾃⼰吃进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所以可以说是有⼀些使命感在⾥⾯的。


Leah Chan:Beyond the Rice Series. 2020.
材料:大米

问:你创作的作品直接⽤⻝物做材料,你将它理解成个⼈归属的情感和社会⽂化的写照,这在你的作 品中如何体现?
答:感情方面其实是在制作过程中找到映射的,可以说是浦路斯汀效应了,我们在感官最发达的时期书写的记忆和人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嗅觉和味觉要领先于视觉。只是这些味道和texture让我有魂穿到7-13岁沉浸的环境下,与我奶奶的某种联系,这种怀念给我提供的安全感让我继续了我的制造。我的作品其实是一种体验,蒸煮烤等,我认为这就是制作的神奇之处,就像你如果从来没有烹饪过,你永远无法得知某种味道是如何做到的,做到哪种程度,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
问:这个题材在国内的反射弧有多⼤,你收到了⼤众怎样的回应?
答:周围的朋友会觉得材料⽐较有意思,会猜测这个是陶塑或⾯包⼀类的作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观众会对我的作品概念⽐较感兴趣,但是我觉得我的初衷还是⼤家可以多把玩,闻闻他的味道,让⼈和作品能产⽣更多的互动和感官链接,但事实上这个在⼀般的展览场景⾥还是挺难实现的。⼀般我接受到⽐较多的反馈还是⿎励吧,毕竟做这种形式的创作并不常⻅,怀抱着⼤家的期待我还是希望在未来能给⼤家更有意思的作品呢。

Leah Chan:Beyond the Rice Series. 2020.
材料:大米

问:你认为使⽤可持续材料的难点是什么?你在与材料互动的同时有什么感受?你怎么看可持续材料市场?
答:⾸先它是⼀个在不断变化的材料,它不会像⾦银那样稳定,但这也是我享受的点吧。⽐如测试颜⾊、硬度、操作时间⻓短等等,我总要⾯临开裂,⽣出奇奇怪怪的菌种,我都觉得很有趣。还有就是它受众的问题,毕竟吃⽶饭、吃披萨、吃⾯包的⼈不会有相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其实⼀开始它就⼀个⼩群体的写照,后期通过其他的⽅式来⾯向⼤众吧,可能他们并不觉得愉悦,可能觉得很怪异,也未可知。我在2022年的参展作品《⽣命之轻》就开始延伸到了⽤坏掉⽣⾍的熟⽶继续创造,我开始反思对这罐⽶的疏忽和遗忘,包括市场上的残次⾕物和饲料等等我都进⾏再造,我觉得可持续材料市场的形成是源于我们对“恶”的反思,再造就是对此的净化和解脱。

Leah Chan
项链:生命之轻. 2022.
材料:糙米、红米、黑米、皮革、蜡线、塑料珠、羽毛、黄铜

问:你的作品性能从佩戴物向⼯艺品转变,你怎么看这个转变的时期? 
答:我觉得我还是爱⾸饰的,⼯艺品对我来说有点像是⼤的论⽂,⾸饰更像是诗歌,⽐较随性⼀些。⼯艺品做完后能让我想很多事,沉淀下来,⾸饰就有点像是创作习惯了,更有突发的单薄想法,会更有趣⼀些。但我的重⼼还是希望我的东⻄可以和观众发⽣互动,被使⽤,与身体做联系,任何感官上的联系。

问:你是一名老师并有多地学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的工艺教学和设计教学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缺憾?

答:我特别能理解他们,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走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安全感,像我曾经一样,一直在寻求最正确的答案,很想要吃饱喝足。尤其是时尚和工艺品方面,大家都过于追求美了。我想要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能力去质疑,带有感情的探索,材料和工艺的掌控。



Leah Chan. 
项链: 乐⼟之稻, 2024. 
材料:⼤⽶,陶瓷



    我们的当代艺术和设计慢慢突破了盲目模仿的时期,是可以开启讨论和共情的,所以我认为leah以食为切入点是所有题材中最巧妙的最容易的,这是中国人最在乎的东西,作为介绍艺术哲学的切入点也非常宜人。水稻作物有点类似人类的身份证明,包含有关人类的生命信息和消费者社会。疫情之后的粮食危机也让我再度思考食物和人互相驯化的关系,我们到底在吃什么,这些东西对我们的运行机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创造了什么价值。同样的,我们在使用什么进行创作?这些材料与我们有什么联系?
    Leah谈到⼏个以⻝物为材料的艺术家,我认为他们也极具对吃⻝哲学作为制作⽅法的参考性。Janine Antoni⽤巧克⼒和猪油作为雕塑材料并⽤身体作为⼯具直接进⾏啃⻝,她像婴⼉⼀样⽤把所有东⻄都放进嘴⾥并以此了解这个世界,既亲密⼜具有破坏性。⽇本制⾹师Maki Ueda在2020年推出了⾹⽔Nukamiso,⼀款闻起来极具⼥性化和⺟性⽓味的产品却是由泡菜的咸⽶糠酱做原料制成,它代表了⽇本社会对⼥性的期望和⺟性的特质。观众的感官和欲望直接受到了挑战,以思考极简主义为我们带来的制造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制作过程的更迭,我们送进嘴巴⾥的东⻄除了带来美味以外,也衍⽣出了商品⽂化、废弃物、性别社会问题等等更⼤的议题。
    Hilary A. Smith在 Food, Health, and Nutr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中强调了中国饮⻝哲学(Chinese dietary philosophy)中药⻝同源的理论。⽐如李时珍尝百草,寻得治病的妙⽅,但实际上是在找⻝物,这⾥的⻝物要与药品有更紧密的联系。它不仅有关保持活⼒和促进⻓寿,还包括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和谐,提升个⼈道德修养,以及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这个理论放在制作中也是说得通的,现代⽂化和多种选择使我们对设计领域知识和材料有了⼏近⽆限的访问权, 中国艺术家已经变成了全球环境下的艺术家,因此,我们的本⼟性成了我们职业特征的⼀个部分。在艺术实验阶段我们也在当地寻找“⻝物”,企图阅读这个世界并讨论我们关注的问题。中医药学从最初就与⻝物有万般联系,最早的医疗⽅法也正是饮⻝疗法,我们在寻找“治病”的妙⽅的过程中也 在试验多样的材料会对⾃身造成如何的影响并建⽴怎样的联系,如何达到顺应⾃然、因地制宜。我们都应当在吃或者制作的过程中解决了⼀些问题,问题的根治本身就能够给到艺术家安全感,使得⻘年艺术家不再停留在追求“味之美”的层⾯了。我认为这是中国饮⻝哲学带给艺术创作的启示。 
    我们的创作是自私的,它一定是基于某种需求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被制造出来,无论这个需求是出于是情感还是物质层面的。美学服务的是社会的一个方面,而我们真正要谈的是人和人之间,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信息爆炸的事实确实使年轻艺术家的研究方向眼花缭乱,但好处是我们的共情能力也因此变强了:观众不必真的穿越地域做到与艺术家感同身受,我们对世界背景下身份认同的认知是相似的。因此,在特定本土环境中,艺术的介入和造成的讨论足以成为甚具影响力的行为,进而改变社群和社群叙事。Leah谈到的受众问题也只是文化建构导致的界限,我认为似乎并不存在真正的壁垒,孤立的对话并不存在。




关于作者 

Ray Zheng

Email: rhaenyszyx@gmail.com

    Ray Zheng,首饰制作者兼研究员。1997年出生于中国乌鲁木齐。她在北京服装学院获得首饰设计学士学位,并于2021年在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取得 MFA in Fashions & Embodiment。在她看来,首饰是一种全面的身体/个人表达方式,用以质疑价值、需求、执念和生存。她倾向于运用纪实和表演等方法,以此激发关于社会政治和传统的对话。





点击阅读原文在 Klimt02 网站

查看更多访谈内容





🗞 订阅:

* 进入公众号设置「关注」和「星标」

订阅KLIMT02公众号每晚推送的全球首饰动态
* 登录网站免费注册成为会员
订阅每周「Newsletter」邮箱推送




🔗 关于我们:

-  Why join us? 关于Klimt02:国际艺术首饰和当代工艺的平台

-  Hannah Gallery by Klimt02


✉️ 更多联系方式:

微博:KLIMT02

Instagram:klimt02_barcelona

Facebook:Klimt02barcelona

邮箱:wechat@klimt02.net (中英皆可) / klimt@klimt02.net


📍地址:

Carrer de la Riera de Sant Miquel, 26,

08006 Barcelona


KLIMT02
国际当代艺术首饰平台:www.KLIMT02.net 通过我们精选的艺术家、画廊和机构一起来探索艺术首饰和当代工艺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