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同学的帖子说:感觉时间来不及了,再加上完美主义严重,还要实习,纠结要不要每天只睡5-6个小时,最后几十天逼一下自己?
24考研还剩20多的时间,的确时间紧迫,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多内容还没有背完,这个时候如果再拖延偷懒,真的有点悬。
但是也有同学说要每天五六点起,学习十小时,从早到晚安排的满满当当,真的很痛苦,脑子一团浆糊,啥也记不住,有时候效率反而不如之前好。
所以你们觉得最后几十天应该几点起床呢?
收集了一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们的经验,看看他们怎么说?
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我考研的时候也经常纠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但其实后来发现学校里有每天7点到图书馆,一上午趴着睡觉的,也有每天下午才来图书馆,最后上岸的,所以起点起床好像没那么重要。
这些考研所呈现出的外在形式可以提供一个参考,但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真正学到的内容才是决定性的。每天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完成计划,关注完成的学习内容比时长更重要。
尝试过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7点半到图书馆外面背书等开门,结果没学到什么东西,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天天打针吃药,一天天的emo到不行......
后来我回家准备复习,没有同学压力,自己做计划,把握学习进度,后来上岸理想学校,比平时模考高了近60分。
其实不需要用时间定义努力,用形式预测结果,每天学了多少自己最清楚不过。也希望考研的同学,不要再拘泥于形式,不要再感动自己,不要再做表演艺术家,脑子思索知识,心里时刻保持“自我认知”的警惕,考研就真的不难。
脱离目标的计划都是耍流氓!!
早不早起看需不需要呀,而且起多早算早?
换句话说就算你每天都早起了,起来不知道要干啥,呆呆地熬时间还困的要死,一天都没精神,这样的早起一点意义都没有!
不需要早起,但考研需要持久发力,不一定需要我们每天非得5点起,12点睡。
只要我们在我们努力复习的10个小时中,保持高效、注意力集中,这样复习的效果远比每天早起熬夜强得多。
真正考高分的人肯定不是天天早起、熬夜的人,而是注重复习效率、注重方式方法的用心人。
我考了两年,一战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7点半到图书馆外面背书等开门,几乎整整一年吧,所有同学都觉得以我的努力程度肯定能考上,结果没有。
二战在家复习,自己做计划把握学习进度,7、8月还能8点起床,进入9 月之后就是10点起床了,甚至到了11月,会睡到中午,结果上岸985梦校,比一战高了将近60分。
上岸的秘诀不在于几点起床,不在于你做笔记用的是iPad还是A4纸,不在于一切与知识无关的形式和东西,只关乎你是否做到了自我认知。
如果你不是一个习惯早睡早起的人,为了考研凌晨6点闹钟响了就强迫自己起床,7点之前梦游到图书馆,开启你一天哈欠连天的考研复习进程的话,是不是很没必要?
「早上起不来」和「复习效率低」是两个问题,效率低是规划和方法的问题,跟你早不早起没关系。
大部分经验贴都会说早起,所以你觉得要早起,这是从结果推过程。直到上岸,我才发现正确的顺序是“我觉得我需要早起,所以我早起了”。
在这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很多同学想要快速提升学习效率,延长学习时间是无可厚非,但不能只是为了追求表面数据,追求想要赶超别人而逼迫自己,抛开学习效果谈时长没有意义。
最后阶段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
①学习时长越长越好
学的时间长,不一定就学的好,还是要看学习效率,记住了多少。
②别人学多久,我就学多久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计划以及习惯都不一样,不要一味的参考别人的数据,更重要的摸索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计划。
其实考研和早起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考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效率。
不用非要和别人比起床时间,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的学习,适合自己的生物钟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高效的学习一定要保证「睡好」,有充足的精气神去学习!
如果你六点钟起床,但是睡眠不足,哈气连天都没睡醒,怎能好好学习?怎能保证专注的学习和学习效率呢?
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并没有达到初始的目的,得不偿失!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