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单位)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202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对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2月3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2023年3月1日,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印发《山东省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试行)》,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完善制度机制,壮大队伍力量,丰富活动项目,加强阵地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有序健康发展。2024年,中共山东省委组建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划入全省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省委社会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文件要求,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多层次多维度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专家学者、基层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者等意见建议,结合我省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在制度体系上进行全局谋划、系统设计,研究起草了《若干措施》。经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印发实施。《若干措施》的出台,对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全省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若干措施》贯彻了哪些原则要求?
《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价值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实践育人、坚持务实创新6条原则要求。《若干措施》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分工合作、具体推动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引导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多渠道收集居民诉求,精准对接群众日常需求,精心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着力围绕老弱病残幼等重点群体开展志愿服务,确保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贡献智慧力量,满足服务需求。三是坚持价值引领。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培育志愿文化、弘扬志愿精神与宣传阐释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精神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更好培育时代新风貌。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组织动员,做好社会动员,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作用和省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引导推动本行业本领域资源力量开展志愿服务。优化志愿服务站点布局,建设志愿服务网上阵地,统筹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建设,增强志愿服务综合效益和整体效能。五是坚持实践育人。将志愿服务体现到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之中,把志愿服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引导人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六是坚持务实创新。强化志愿服务供需双向互动,完善“菜单式”志愿服务,培养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健康运行,引导社会力量在居民聚集区、景区景点等场所建设功能性特色站点、流动站点,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三、《若干措施》主要有哪些创新细化内容?
一是在动员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将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选‘两优一先’重要参考”,加强组织动员。提出“探索推动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创新,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做好社会动员。提出“力争5年内每个市培育不少于3支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具体要求,强化应急动员。二是在供给体系建设方面,提出“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建设并持续更新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发挥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山东)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全省互通共享的项目孵化平台网络,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品牌体系”。三是在队伍组织建设方面,提出“用2年时间基本实现市、县(市、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全覆盖”“建立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等多层面评估反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队伍组织规范健康运行。提出“推动志愿服务纳入各级有关部门(单位)培训计划”“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教学资源”,开展多形式培训交流,推动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素质能力。四是在阵地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优化志愿服务站点布局,强化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等的志愿服务功能”“用好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场馆等公共场所”“建设志愿服务网上阵地”,通过互联网来创新志愿服务的方式,促进线下活动与线上应用良性互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覆盖范围。五是在文化体系建设方面,提出“扎实开展学雷锋、‘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创作推广体现山东特色、齐鲁风采的志愿服务主题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公益广告”“建设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广场、雕塑等文化设施”,培育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六是在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各级各部门要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大社会募捐激励引导力度”“强化激励褒奖,探索‘志愿+信用’积分激励办法”“把志愿服务作为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考察的一项内容”,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及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的举措,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四、提升志愿服务动员能力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主要从加强组织动员、做好社会动员和强化应急动员等3个方面着手,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组织化。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国有企业、学校完善制度安排,支持和组织所属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要完善社区志愿者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协作机制,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作用和省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作用,拓宽社会动员渠道。要将志愿服务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常态常备的基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等要求,提升应急动员能力。
五、强化志愿服务精准供给有哪些举措?
精准供给是提高志愿服务便利化、品牌化的有效方式。要整合链接各类资源力量,形成资源清单;多渠道收集居民诉求,形成需求清单;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形成服务清单,丰富志愿服务供给。要对接需求匹配服务方面,聚焦重大发展战略、聚焦百姓民生、聚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志愿服务;围绕群众日常需求、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人群,提供普惠性、有特色、个性化的志愿服务。要通过建设省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构建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品牌体系,提高志愿服务精准度和认同感。
六、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有哪些方式?
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是提供志愿服务的主体,通过推动志愿服务队伍扩面提质,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要引导各类志愿者发挥特长优势参加多领域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活动能力、管理水平,建设数量充足、领域广泛、构成多元、服务有力、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队伍。要推动志愿服务纳入各级有关部门(单位)培训计划,强化、拓展和提升志愿者职业技能。要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多层面评估反馈机制,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健康运行。
七、推动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有哪些途径?
推动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便利化、标准化的有效途径。要不断优化志愿服务站点布局,在公共场所因地制宜、统筹配置志愿服务站点,推动在新建住宅物业公共服务用房规划时设置志愿服务空间。要提升服务站点标准化水平,按照“六有”标准,优化基层志愿服务站点需求收集、项目发布、招募培训、活动组织、服务记录、宣传展示等功能。要建设志愿服务网上阵地,发挥协同平台决策参考和指挥调度作用,引导和规范网上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阵地网络覆盖广泛,参与率、活跃度大幅提高等目标要求。
八、如何夯实志愿服务支持保障?
加大志愿服务支持保障力度是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法治化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研究,研究编制发展规划,及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提供法治支撑。要倡导社会各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场地、装备、培训等支持,健全工作保障。要丰富志愿服务关心关爱形式,将志愿服务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保险机构提供基础保险,保障合法权益。要在教育服务、创业就业、金融信贷、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方面给予志愿者优待、优惠或回馈,把志愿服务作为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考察的一项内容,强化激励褒奖。
九、如何强化志愿服务宣传引导?
加强对志愿服务宣传引导,有助于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建立健全志愿者宣誓制度,推广志愿者誓词,规范使用志愿服务标识,推动志愿精神深入人心。要创作推广志愿服务主题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公益广告,建设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广场、雕塑等文化设施,挖掘报道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要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正确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活动,讲好志愿服务中国故事、山东故事。
十、推动我省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当前应突出哪些重点?
来源:山东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