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最快签约!古城红梅,实力“绽放”

政务   2024-11-28 22:01   福建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这一年,作为泉州古城最早的小区红梅新村正式建设,在活力涌动的春天里,“一枝独秀”尽情绽放,成为老泉州人记忆里城区住宅小区建设的新潮代表。

位于古城区的红梅新村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
2024年,这片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城市发展变迁的时代标志小区,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正式征迁改造。创造了泉州古城范围内最大规模低效片区最快征收签约速度的范本,10天800多户居民100%签约,“红梅模式”遥遥领先。
近50年光阴,曾经繁华红火的时髦小区,逐渐走向破败陈旧:老式预制板房陆续开裂、渗水,部分楼栋鉴定为危房,安全隐患问题突出。而另一方面,受制于古城建筑限高、现状建筑密集、补偿方式等因素影响,征迁改造进程一直停滞不前。
“红梅新村正式启动征迁签约!”今年8月,一锤定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年来,鲤城区政府本着为民初心创新探索、不懈努力——“以旧换新”的危旧房屋改造更新模式率先在红梅新村试水,通过“政府统一收储改造更新+定向定价商品房”方式,更新资金来源为“业主出资+政府补助”,实现居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双向奔赴,也为今后城市建成区内集中成片低效居住片区的改造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10天完成100%签约的“征迁标杆”背后——300多天专注 做实做细前期工作

在“又快又准”的征收行动背后,是各级部门联动协作,300多个日夜里把前期工作做实做细做全面。

项目征收工作组进居入户,宣传征收补偿政策,讲解补偿标准。

在“又快又准”的征收行动背后,是各级部门联动协作,300多个日夜里把前期工作做实做细做全面。
2023年起,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到现场踏勘,基于古城保护发展、改造模式可持续性、可复制整体思维,研究策划针对红梅新村改造的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
2024年6月21日,经过多轮讨论、测算和分析,市政府、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同意策划实施“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和红梅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2024年7月26日,鲤城区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采取“1+6+8”集团式推进模式,设1个办公室、6个职能组和8个征收工作组。其中,8个征收工作组由218名街道干部、13名区直单位干部、25名征迁咨询服务和测绘公司人员组成。征收工作采取处级干部挂钩负责、每个街道分片包干的方法,由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划分确定责任片区和任务数量,各组亮成绩、晒进度,开展房屋征收竞赛。
2024年8月初,征收项目启动。仅仅10天,100%完成了834套房屋签约!创造了市区老旧小区大规模征迁最快签约速度。目前正进行房屋腾空、拆除等工作,预计12月底前完成净地出让。
“一个实实在在切中居民对生活品质提升诉求的方案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居民群众的深入沟通,形成切实为民、利民的方案。通过摸清群众对‘去旧’的迫切需求,激活群众对美好生活‘换新’的动力,最终成就让群众满意的方案。”红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俞万锦说。
红梅片区的“旧”转“新”,更多的是满足了群众对绿色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复合现代居住生活趋势的诉求。无论从户型设计,还是装修配置和社区环境,都是“质变”的迭代更新,实现功能性和舒适度兼备。另一方面,更新改造后土地使用年限“清零重置”,意味着解决了老旧小区土地使用权续期问题,也让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形成可借鉴、可持续创新模式——“政府主导、群众出资、以旧换新、就地安置”

作为迄今为止泉州古城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低效居住片区改造项目,难度最大、可参考的改造先例极少,只能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的“红梅模式”。

为做好红梅新村征迁改造工作,针对小区老龄人口比例高的实际情况,社区组织专人上门了解住户需求。(鲤城区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指挥部供图)
政府主导,是凝聚最广泛共识合力的关键。多部门联动、协同合作,由政府统一收储改造更新有利于凝聚共识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同时解决住户多、诉求杂、意见难统一的问题。

群众出资,解决了部分资金来源。老旧小区改造难,关键在于要算清一笔平衡账。“红梅新村是城市建成区内集中成片的危旧老旧片区,由于建筑密度、高度以及古城保护规划的限制,改造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回迁安置难,传统的征收安置模式并不适用。”项目指挥部征收业务组副组长戴自强介绍,改造资金来源为“政府投入+群众出资”,危旧房屋全体业主出资承担部分成本,政府按照房屋征收补偿政策给予业主各类补偿、奖励和基本生活保障。

以旧换新,更新改造后的房子定向定价销售给居民。政府统筹周边地块重新进行规划布局,项目用地按程序完成收储、出让后,建设定向定价商品房和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定向定价商品房用地按规定程序收储和出让,由竞得单位负责建设,定向定价销售给住户,有力保障更新后的房屋手续完整合法有效,从而实现居民房屋的以旧换新。

就地安置,意味着老居民还能在熟悉的小区生活,并且保留学位,又能享受到现代便利的都市生活。“我盼了十余年,终于等来了好时机、好政策!”红梅新村片区居民张先生算了一笔账,他住的房子大概是93平方米,根据实施方案,扣除征收补偿、装修补偿、附属物补偿、临时安置费以及搬迁奖励等费用,他只需承担约8万元的成本,便能置换到一套接近同等面积的新房子,而且房子年限重置。

这样的“红梅模式”既符合当下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趋势,又满足了群众对于品质生活的向往,赢得了群众的好评点赞。


从“低效”到“高效”的更新示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实践

红梅新村是泉州中心市区老式预制板房最多最集中的小区,早期建设的预制板房共有20多栋,存在使用寿命短、抗震性能差、隔热隔音性能弱等诸多缺点。小区的交通、停车、绿化、照明、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体系混乱老化,是名副其实的“低效”小区

红梅新村是城市建成区内集中成片的危旧老旧片区

未来,通过重新规划建设,新建定向定价商品房和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房屋建筑安全和片区消防安全隐患彻底消除了,电线杆、蜘蛛网、临时搭盖、坑坑洼洼的路面都将成为历史,区域整体功能布局更合理更优化,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更完善更美丽,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体验感将会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从“低效”到“高效”的完美蜕变。

通过入户摸排、征集意见等方式,对863户住户每一栋房屋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鲤城区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指挥部供图)

这也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实践。在项目启动前,开元街道、红梅社区对863户住户通过入户摸排、征集意见等方式,对每一栋房屋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包括房屋结构、居住状况等,特别是详细了解居民对搬迁奖励、搬迁费、临时安置等问题的诉求,建立“一户一档”;召开18次居民代表座谈会,82次政策宣讲会,在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累计发布128条信息;针对小区老龄人口比例高的实际情况,社区组织专人上门了解孤寡老人、困难户的需求,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做到“户清”“楼清”“底数清”;签约正式开始,先通过党员微信群向社区党员发出号召,鼓励“带头签约、带头腾空”;及时了解和解决居民的困难,以真诚换取真心,让群众深度参与到进程中……
更广的范围,“红梅模式”还总结探索出如何处理好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和千年古城保护的关系。“红梅新村位于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项目实施前完成世遗影响评价、考古、50年以上老建筑普查等系列工作,聚焦重点,充分论证,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对世遗古城整体风貌影响,确保建筑高度、立面、尺度符合要求。”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主动对接做好地块图则的编制工作,精准做好群众关心的户型、公摊等的优化细则,耐心听取群众意见,争取让居民早日回迁圆“安居梦”。

鲤城区融媒体中心出
记者:殷斯麒、林绿波
编辑:许培吟

二审:郭巧燕

三审:蔡明思

来源:泉州晚报



鲤城微事
感谢您阅读《鲤城微事》!本公众号由中共鲤城区委、鲤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鲤城区委宣传部承办,是鲤城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政务解读、便民服务的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