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山口铁路站,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在这里装卸和中转。在这片繁忙的土地上,默默无闻的俄语翻译用语言搭建起了一座中哈双方交流的桥梁。
“你好,今天对于联运交接是否有问题,后续是否有编组……”11月21日,记者在铁路站见到俄语翻译赵强正在用俄语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方进行电话对接。挂断电话后,他便在对应的票据上标注好情况。
赵强告诉记者,完成一份票据大概需要两三分钟,如遇到复杂的情况,例如一份票据出现十几个收货人,可能要花费上五六分钟。赵强总时不时地看看手表,生怕错过了票据录入时间。
今年35岁的赵强,毕业于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俄语专业,2011年来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工作。
赵强负责将铁路国际运货单,发货人、发站、到站、品名等有关俄文的重要信息翻译成中文,再将中文版本的运单相关票据录入系统。这些票据不仅要翻译准确无误,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以确保列车能够准确发车和到达。
不仅如此,赵强还需要与哈萨克斯坦铁路相关部门保持协调沟通。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赵强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在翻译的岗位上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倍感荣幸。”
阿拉山口站编组站。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图库
“刚接触到翻译行业,虽说我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碰到一些专业词汇,我也很懵,但经过这些年不断积累和学习,现在的我已经驾轻就熟了。”赵强回忆13年前初入铁路翻译行业时说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阿拉山口站的过货量也日渐增多,货装车间翻译的工作量也日益繁重。“我不仅见证了阿拉山口铁路站的发展,同时,它也在见证我的成长,从一个行业的新手到如今的熟手。我深知自身肩负的使命,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中欧班列的运行贡献一份力量。”赵强说。
监审:姜远海 编审:谢晓研 编辑:古丽孜热 责编:古丽孜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