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见过的纪实摄影:这才是真正的斗地主!

旅行   2024-11-26 19:03   湖北  

喜行与摄公号.....
点击“关注”
免费领取摄影+PS教程
关注

"单反摄影+PS修图"全套教程,限时免费领取中…


这才是真正的斗地主!

首先,笔者认为“技术性”始终是摄影艺术创作难度无法绕过的话题,众所周知照相机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尽管现在照相机越来越“傻瓜”化,但要拍好一幅作品,熟练掌握照相器材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学习绘画,并且少年天才的画家为数不少,但是摄影则不行,学习摄影必须要有很多知识准备。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快门的速度、拍摄的视角、感光度、白平衡、构图、景深……每一个术语的都可以写出独立成章的教程。摄影师面对照相机、镜头、软件时,只有去熟悉它、了解它、掌握它,才有可能通过设备表达你的想法,临场的时候不必为焦段、光圈和速度发愁。可以说摄影的科技含量不是使摄影作为艺术变得更容易,而是使摄影作为艺术变得更难,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只有当你完全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后才可以忘记技术这个名词。

  其次,“在场性”是摄影有别于其它视觉艺术最重要的特征。画家可以面对纸和笔凭空想象画出作品来,而摄影师的每一幅作品都必须是亲临现场获取的,“在场性”让摄影艺术的创作条件变得更加局限。也许这也是摄影与生俱来就有的所谓“真实性”的魅力,尽管我始终认为这种真实并非简单的现场复制,而是一种经过摄影师取舍后的真实,它只能证实摄影师眼睛中看到的现实对象中的某一瞬间或某一侧面,甚至只能表现摄影师想象力和现实对象融合后的某种感觉。但正因为有着摄影师的“亲历”和“取舍”,才使摄影真正成为一种“审美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才得以充分的彰显。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改的基本法律依据


该法规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年,时年19岁的西北新闻局干部茹遂初以土改工作队员和摄影记者的双重身份亲历了那场运动,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影像,作为对历史的见证。

首先,笔者认为“技术性”始终是摄影艺术创作难度无法绕过的话题,众所周知照相机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尽管现在照相机越来越“傻瓜”化,但要拍好一幅作品,熟练掌握照相器材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学习绘画,并且少年天才的画家为数不少,但是摄影则不行,学习摄影必须要有很多知识准备。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快门的速度、拍摄的视角、感光度、白平衡、构图、景深……每一个术语的都可以写出独立成章的教程。摄影师面对照相机、镜头、软件时,只有去熟悉它、了解它、掌握它,才有可能通过设备表达你的想法,临场的时候不必为焦段、光圈和速度发愁。可以说摄影的科技含量不是使摄影作为艺术变得更容易,而是使摄影作为艺术变得更难,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只有当你完全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后才可以忘记技术这个名词。

  其次,“在场性”是摄影有别于其它视觉艺术最重要的特征。画家可以面对纸和笔凭空想象画出作品来,而摄影师的每一幅作品都必须是亲临现场获取的,“在场性”让摄影艺术的创作条件变得更加局限。也许这也是摄影与生俱来就有的所谓“真实性”的魅力,尽管我始终认为这种真实并非简单的现场复制,而是一种经过摄影师取舍后的真实,它只能证实摄影师眼睛中看到的现实对象中的某一瞬间或某一侧面,甚至只能表现摄影师想象力和现实对象融合后的某种感觉。但正因为有着摄影师的“亲历”和“取舍”,才使摄影真正成为一种“审美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才得以充分的彰显。

茹遂初,摄影家。1932年生于南京,汉族,陕西三原县人。1949年后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分社、西北军政委员会新闻局摄影记者。1951年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任西北画报社记者组组长、人民画报社摄影记者。


茹遂初参加土改的地方是青海省民和县和湟中县,前后共七、八个月时间,这是一个回、汉、土、藏等多民族聚居区。

1951年,土改中贫苦农民同地主面对面的进行说理斗争。摄于青海民和县。

喜行与摄..
您有28位好友已经关注!


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改政策。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王家户村。

土改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帮助回族贫苦农民冶金财“算细账,挖穷根”。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磨沟村。

这是民和县川口区王家户村群众在进行民主评议。1951年摄。

阶级成分包括地主、富农、富裕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等成分,实施的单位基本由当地土改工作队领导,在村、乡一级农会解决。划分阶级成分坚持三榜定案,图为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王家户村群众在观看第一榜。1951年摄。

1951年,农民宣传员用自制的纸话筒向群众宣传土改政策。摄于青海民和县川口区。

“诉苦”和“说理斗争”大会是土改中的重要一环。贫苦农民主动或者被动地站出来在大会上诉说自己被地主迫害、剥削的历史。在斗争前土改队都要做群众工作,要求只动口,不动手。图为土改中农民妇女与地主面对面进行说理斗争。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1951年,回族农民冶金财给地主当了八年长工,但却一无所有。图为冶金财和地主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摄于青海民和县川口区。

青海民和县和湟中县三期土改中没有发生恶性事件,处决的三个恶霸地主和惯匪都是经过人民法庭公审并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后执行的。图为土改中人民法院召开群众大会,公审不法地主和恶霸。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1951年,湟中县上五庄公审恶霸和不法地主。

依据土改的有关政策,在工作组和农会的领导下,有秩序的没收地主应予没收的财产。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将没收的财物登记编号,准备运走。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民和县一区二乡地主在土改中隐藏的财物被发现。1951年摄于青海。

1951年,民和县一区二乡在土改中用没收地主的财物举办实物展览,以教育农民。摄于青海民和县。

展览会上的“地主的家”。1951年摄。

民和县一区二乡为了教育农民,用对比的方式举办了一次实物展览,图为展览会上的“农民的家”。1951年摄。

农民参观没收地主的部分财物,并选择自已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根据自报公议的原则进行分配。1951年摄于青海。

湟中县上五庄小寺沟村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土改胜利果实的分配问题。1952年摄于青海湟中县。

《土改法》第30条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土地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图为民和县一区二乡在庆祝土改胜利大会上烧毁地主阶级掠夺农民的地契、文书。1951年摄。

回族农民王占龙分到一匹马,一家人都很高兴。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1951年,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磨沟村回族僱农冶金财在土改中分得了土地、牲畜和农具 。

1951年,多少年从未养过一头牲畜的土族雇农朱三白,土改时分到一头牛和一条栽羢毯子。摄于青海民和县。

喜气洋洋的农民妇女,正在将没收的农具运往集中点。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1951年,青海省经过土地改革,无地、少地的各族农民分到75.248万亩土地。图为民和县川口区的回族、汉族农民在分好的土地上插地标。这块地是给雇农王成才(回族)的。

冶金财在土改中分得二亩五分水浇地,这是他第一次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劳动。1951年摄。

1951年,在民和县五区群众大会上接受奖励的各族民兵。摄于青海。

参加乡农民代表会的妇女代表。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1952年,回民马义哥过去是地主的长工,马祖不得是给地主当丫环的,土改后他们俩自愿订了婚,结婚那天村里的群众扭着秧歌来道喜。大家说分了房子又分地,又娶了媳妇,真是双喜临门。摄于青海湟中县。

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大土改》一书里,建国初期土改以没收的方式进行再分配的总资产为7亿亩土地、296万余头耕畜、3944万余件农具、3795万余间房屋、100多亿斤粮食。图为回、土、藏各族人民扭着秧歌欢庆翻身。1951年摄于青海民和县。

者所有欢迎在文章底部写下精彩留言哦!


............................................................

好课推荐:



..........................................................................................

福利来啦!

更多摄影干货,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摄影知识

喜行与摄公号
摄影心得交流,旅游资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