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凤凰网、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报刊聚焦我县特色产业、和美乡村建设、营商环境、文旅产业发展等诸多亮点工作,多角度进行深度宣传报道,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奏响了临泽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快来一起看看吧!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甘肃临泽县:特色产业旺 乡村活力足
临泽县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临泽县委宣传部供图发展辣椒种植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聚焦水产养殖,让渔民实现海鲜丰收;改建温室大棚,让戈壁荒漠变身绿洲……近年来,临泽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持续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生机。
时下,走进临泽县新华镇胜利村辣椒加工厂辣椒烘干现场,红彤彤的辣椒堆成一座座“小山”。机器轰鸣,“椒”香四溢,工人们在各自工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和农户签了3000多亩辣椒种植合同,亩产达到600公斤。按照年初签订合同看,今年农户每亩收入预计能达到7000元。”辣椒加工厂总经理陈自雄说。
临泽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从种植、采收到加工,椒农们实践经验丰富。2018年以来,临泽县通过引品种、建基地、强主体、创品牌、保质量、拓市场等措施,不断完善发展辣椒产业“产—加—供—销”全产业链,发展规模从6000多亩增长到现在的3万亩,辣椒产业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临泽县依托良好的水产养殖条件引入螃蟹养殖,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田野瓜果飘香,水中虾肥蟹美。为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地处西北内陆的临泽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富锶水资源,探索出一条富锶水产生态养殖新模式。
随着螃蟹销售季进入尾声,养殖户曹希龙迎来了新的忙碌。在沙河镇曹家湖螃蟹养殖基地里,一批又一批的小蟹苗陆续入驻。
“这次从辽宁盘锦引进螃蟹苗一万多斤,它们在暂养池过冬后,明年三月底就可以投放到水库里面进行养殖。”曹希龙说。
临泽县境内水质清澈、光照充足、水草饵料丰富,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产出的螃蟹壳青、肚白,体壮膏肥、香味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从2021年开始,曹希龙依托曹家湖发展绿色生态养殖,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蟹倌”。今年,他又承包了双泉湖水库1400亩水面养殖螃蟹,从螃蟹选苗、饲料配比到出蟹时间,都亲自把关。
“今年1400亩的养殖区产出3.5万斤螃蟹,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江苏、湖北等地,收入达到200万元。”曹希龙说。
近年来,临泽县坚持“生态化养殖、品牌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富锶螃蟹、富锶白对虾、富锶鲟鱼等在这里安家落户。目前,全县已建立以“经济鱼类为基础,冷水鱼为特色,富锶螃蟹为优势,南美白对虾为抓手”的渔业综合养殖结构,渔业生产多元化产业化新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甘肃临泽县:“朵絮归仓”好“丰”景
11月6日,临泽县鸭暖镇昭武村棉花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里,一台大型采棉机来回穿梭采收棉花,标志着该村380亩棉花正式进入采收季。
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雪白,颗颗棉桃炸雷吐絮,一朵朵白绒绒的棉花开得正旺,炸裂的棉桃似开口大笑,昭示着丰收的喜悦。虽然棉花在临泽当地曾有零星种植,但近二十多年来却鲜有种植 ,因此周围的群众也好奇地前来观赏棉花盛开的“奇景”。
“以土地做文章,探索打造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全链条’棉花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380亩。”昭武村党总支书记、临泽县昭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发伟告诉记者,为打造“数字+智慧农业”新业态,推广棉花精量播种、化调化控、无人机植保、机械采收等高产稳产技术,减免放苗、定苗环节,有效降低种植成本,今年与临泽县供销社、临泽县棉花公司合作试种棉花取得成功。
预计今年试种棉花每亩产值可达3200元,虽然较玉米制种略低,但比大田玉米、小麦收入可观,同时亩均棉花用水仅为玉米制种的40%,较传统种 植模式每亩可节本增效500元左右。
其实,棉花机械化试验示范种植只是昭武村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昭武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兴业强村富民”目标,通过探索“五步改革”模式,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瓶颈问题,于2021年注册成立了全省 首家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公司---昭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土地流转发包、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型项目承揽、劳务用工输转等为主营业务。以镇总公司为牵引,推行“县公司+镇总 公司+村公司+基地”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农资、农机、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
2024年公司销售滴灌带2922卷,销售地膜30吨,收购废旧滴灌带80多吨,废旧地膜60多吨。2024年公司总营业额预计达500万元以上,利润达40万元。
同时,为开辟返乡回流人员和冬季农闲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昭武村公司远赴三亚市实地走访考察,开展“候鸟式”劳务输转。至目前,累计输转产业工人434名。
经济日报
图片新闻
今日,经济日报刊发我县图片新闻。10月29日拍摄的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当地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建设,国省道实现互联互通。(王将)
新华网
临泽:走在和美乡村的大道上
农家小院窗明几净,多姿村庄别具一格,特色产业蒸蒸日上,“村”游模式丰富多彩,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气息……近年来,临泽县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广袤乡村正从“局部美”向“全域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
深秋时节,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走进板桥镇“虹峡水韵”中心社区村民陈宝林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屋宽敞明亮,各种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屋里屋外摆放的绿植花卉枝叶茂盛、绿意盎然,让人赏心悦目。
“以前的房子在那个下面,是土坯房,四十多年了。去年11月搬进新房子,阳光充足,有暖气。原来的房子烧的柴,哪里都是黑的,现在干净多了。”板桥镇红沟村村民陈宝林说。
陈宝林居住的“虹峡水韵”中心社区,是板桥镇2022年打造的以中心社区为目标,按照群众集中安置、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公共服务集中配套原则,在原有的180户农户公寓楼基础上,打破村与村的行政区域限制,以红沟中心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土桥、友好两个村群众搬迁建房,接通公寓楼形成300户中心社区。同时,争取项目资金,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彩虹花园、休闲广场、商业铺面等,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至目前,80%群众搬迁入住。
“这个食堂刚开业,饭菜符合大家的口味,也不贵,中午吃一顿3块钱。”陈宝林说。
安居是基础,乐业才是关键。在倪家营镇梨园村乡村振兴共富工坊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施工作业机械来回穿梭,项目施工人员加紧对厂房围墙进行砌筑,一派繁忙景象。
梨园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禀赋和丹霞大景区客源优势,坚持把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以“党建共抓、产业共育、队伍共培、实体共营、民企共富”为重点,充分发挥镇旅游产业联合党委的引领作用,按照“集体+公司”的经营模式,以村党支部引领、村集体主导,南台村和梨园村餐饮、住宿经营者参与,不断完善和延伸梨园村红色文化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共富工坊项目主要是带动我们的老百姓就近务工,通过这个项目,村集体产业方面更进一步突破。项目建设后,主要服务丹霞大景区,利用景区宾馆住宿多的优势,进行布草清洗,预计吸纳就近务工人员20人左右、客房保洁人员50人左右,预计明年营业收入超100万元。”梨园村党总支书记勾军说。
今年以来,临泽县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总牵引,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导向要求,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高质量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1个、市级示范镇2个、省级和市级示范村47个、“和美乡村”3个。持续落实“15万元15年期”贷款贴息和地灾避险搬迁“10+5+N”等政策,新建高质量住房示范点5个180户,累计建成高质量住房示范点33个2173户。依托贯通城乡、便捷通达的路网体系,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全县71个村全部通公交,形成全县30分钟生产生活圈,实现群众一票两元走城乡,打通了群众出行、物流配送、寄递服务三个“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按照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布局,在城区依托各社区新建小区、市民驿站,配套建设5个社区敬老爱心餐厅,在农村依托建成的3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等设施,建设标准化爱心食堂,全方位为留守老人提供营养餐,提升“舌尖上的幸福感”。(程莉 张煜)
学习强国
区县新闻 | 张掖市临泽县:凝心聚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乡愁 | 张掖市临泽县:融通古今 让古书院“活”起来
凤凰网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交地即交证 张掖临泽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临泽县按照“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助力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简化流程、压减时限,不断为市场添活力,为企业增便利,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麻烦事”就是政府的“心头事”。临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充分了解企业诉求,主动作为、精准服务,在土地出让前期,积极主动介入收集办证所需要各项资料,在交付土地当日一并完成不动产登记,为企业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真正实现交地即交证无缝对接。
常规流程下新建住宅办证时间长、手续多,对业主落户、子女入学、抵押贷款和交易等造成一定影响。“交房即交证”模式下,业主在签订购房合同后,即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在线提交网上办理申请,既方便了企业,也方便了业主。
“让业主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实现新建商品房住权与产权同步,切实保障了企业和业主的合法权益。”临泽县金沙河畔商住小区销售经理王霞说。
据了解,“交地即交证”登记服务模式由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介入,联动服务企业,将土地登记关键环节从“供地确认后”前置到“交地确认前”,将多个职能部门从“串联办理”模式改为“并联办理”,实现用地单位在申请且符合登记条件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续的当天,不动产登记中心同步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我们将不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举措,在深化‘交地即交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竣工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服务方式,提升不动产登记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临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宋正邦说。(郭浩 顾学金)
张掖临泽群众家门口领到林权证 “贷”来真金白银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临泽县已累计发放(换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235本,登记面积6.67万亩。这标志着临泽县继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在加快推进林权类及全类型登记业务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市全面推动该项工作提供了样板。
据悉,办理林权类不动产证的林地所有者,可以将其林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还能促进林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近年来,临泽县重点围绕落实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促进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等方面进行探索,始终秉承“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的理念,从组织开展林权调查勘界工作,到集中上门受理办证申请,再到送证下乡,真正实现群众“一次不用跑”,在家门口即可拿到属于自己的林权证。目前,全县47个涉改行政村的档案清理、外业勘测、数据比对、数据库建立等工作均已全部完成,累计清理原林权档案8278份,勘测宗地522宗,总面积8.97万亩,梳理化解5类问题319个,补充完善合同170份。
“下一步,我们以林权数据整合汇交为主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为抓手,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勘测确权登记工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稳定的基础条件。”临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干部顾学金说道。(郭浩 张煜 顾学金 闫天虎)
前10月旅游花费同比增近7成 张掖临泽何以人气爆棚
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魅力无边的金沙湾、雄奇壮美的羊台山……赋予了临泽类型全、品位高的旅游资源。临泽县乘文旅融合发展东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做好“文旅赋能”文章,有力推进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县接待游客864.3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8.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3%、65.7%。
文旅项目多点开花
全力支持丹霞景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张掖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申报和丹霞公司挂牌上市,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彩虹张掖·七彩丹霞”冠名高铁开通运营,张掖七彩丹霞专刊在《读者》增刊发售,丹霞景区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开发建设金沙湾沙漠旅游度假营地、阳台山旅游综合开发区等体验项目,打造丹霞生态康养谷、曹家生态湖、屯泉小镇、葡萄欢乐谷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南有七彩丹霞、中有流沙河景区、北有戈壁露营的旅游大通道。
文旅业态不断丰富
着力培育“文旅+”新业态,50多种“一品丹霞”系列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全面开售,丹霞口裕固音乐餐吧、有动力乐园、VR体验馆、啤酒烧烤美食街、流沙河景区西游夜市建成运营。举办“乡村年货节”“千人徒步七彩丹霞科普品鉴草芽鸡”、风筝美食节等系列文旅消费活动,开展特色美食品尝、文创产品展示展销、西游沉浸式巡演、非遗展演等活动30多场次。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集美食、音乐、时尚、惠民等元素于一体的流沙河景区西游夜市,带动夜间经济、主题街区、线上线下购物等消费新趋势。
“梦幻临泽”名片破圈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多维度展现临泽文旅品牌形象,组织本土特色企业及文创产品参加“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和“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积极参与“走进彩虹张掖·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采风创作”“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飞越彩虹·张掖诗会”等大型文旅宣传活动。邀请市内外知名文旅新媒体达人,从旅游、文创、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运营营销,不断提升软实力和影响力,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持续举办生态马拉松品牌赛事,借助节会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更多游客到临泽寻找“诗与远方”。(史雪婷 张景婷)
甘肃日报
临泽县检察院:强化综合履职 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合力
近年来,临泽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的根本价值追求,深入做实能动履职、综合履职、一体履职,积极推动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推动“六大保护”形成合力,实现“1+5>6”的良好效果。
公正司法引领家庭教育。对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归位”,避免少年人生再度“偏航”。依法发出督促监护令25份,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42次,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对涉案未成年人家长开展亲职教育260次,有力督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成功帮助16名未成年人顺利参加高考,27名未成年人顺利走向社会,重拾生活信心。
能动履职构建法治校园。实现院领导、未检干警兼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组建“小燕子”宣讲团队,通过法治专题讲座、法治微课堂等形式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不定期送上“法治大餐”,打造“家庭教育+少年普法”新模式,促进亲子顺畅沟通,消除未成年人受不良影响而触法或遭受不法侵害的潜在因素,取得“1+1>2”的普法成效,提升联合普法影响力。
综合履职营造良好环境。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启动“强制报告”落实情况倒查机制。对办案中发现的“一号检察建议”和“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发送检察建议11份,引起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整改。深入学校开展网络保护知识宣讲,引导未成年人文明、合法上网,合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火墙”。联合妇联、村委会、社区深入开展留守未成年人关爱活动,为他们讲解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并开展读书分享会,帮助27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
主动担当融入政府保护。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对办案中发现的困境未成年被害人,积极联合公安、妇联、教体等部门开展综合救助。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经营者违规接待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等问题,依法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7份,推动公安机关对辖区住宿经营场所、娱乐场所进行排查,协同构建未成年人成长健康、安全的环境。(张永银 何明悦)
甘肃经济日报
临泽∶涓涓清流润万家
初冬时节,在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五社的农家门口,几位老人聊着家常,讨论着村里村外的“幸福事”。
“如今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年轻的时候好多了,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我们小时候喝的是河水、雨水,现在有了甘甜的自来水,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说起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汪家墩村村主任张维军是满满的幸福感。
20世纪8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人畜饮水问题时常困扰着临泽县广大群众。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集雨水窖工程,张维军所在的汪家墩村,家家户户修了水窖,下雨后房顶的雨水在水窖过滤后,直接饮用。
“水窖工程虽然让农民有水喝了,但没有彻底解决村民们的饮水安全问题。”张维军坦言,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成为农村群众最大的心愿。
在张维军的记忆里,农村饮水的变化归根结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1998年以来,临泽县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解决、注重效益、建管并重”的原则和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相继实施人畜饮水工程、人饮解困工程、氟病改水工程等项目40多项,圆了临泽人民喝上自来水、喝上放心水的梦想。
近年来,临泽县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投资2.96亿元实施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12项,建成“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7处,自来水集中供水率和普及率均达100%。
“我是双泉湖供水工程改造升级后的受益者之一,工程向五泉村供水的原水源地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临泽县实施的水源地整体搬迁工程,让包括五泉等6个行政村、8960人彻底告别了吃 ‘苦咸水’的历史。”临泽县鸭暖镇五泉村党支部书记柳林权说,新水厂的建成,让群众喝上了“幸福水”,全村人居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惠民工程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
饮水安全工程不仅为老百姓送来了健康,也让不少村民借“水”生财。被饮水难题困扰多年的临泽县新华镇明泉村,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有了自来水,明泉村村民庞有胜种地之余搞绵羊养殖,每年收入万余元。“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养羊缺少水资源,积极性也不高,现在自来水直接通到了养殖场,非常方便!”养殖户庞有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生命因水而丰盈。从饮用河水到雨水,再到喝上纯净的自来水,临泽县农村供水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改善。涓涓清流滋润着农民的心田,也滋润着万物生灵。(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王云祥 通讯员 李明)
新甘肃
【镜观陇原】临泽:非遗进校园 培育传承人
近日,在张掖市临泽县第三中学,师生们充分挖掘和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大力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临泽县第三中学发挥师资资源优势,将“剪纸”“烙画”等传统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走入社团,与学科教学、艺术教育相结合,助力学校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同时,传统艺术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开拓了学校的艺术教育新渠道。(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宋其彪 摄影报道)
中国甘肃网
临泽: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交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临泽县全力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全县交通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2024年2月,临泽县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项目建设持续加强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顺应形势变化,敏锐捕捉政策机遇,持续加快交通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改造完成临平公路、临梨公路,新建自然村组路120公里、产业路18.9公里,扩建城区路2.3公里,实现了镇镇通二级公路、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63.5公里,形成了贯通东西、横跨南北、外畅内联、七纵六横的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应对建设资金瓶颈,顺应产业变化,突出G312国道和G30高速通道优势,紧抓全省打造千亿级路衍经济产业集群机遇,建成运营张掖丹霞综合货运枢纽加油加气站,争取落地G30“开口子”工程,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加速推进G30丹霞服务区建设,努力做强做靓临泽形象窗口,让通道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农村公路管养到位
三分建设、七分管养。临泽县多措并举,保安全、保畅通,落实各级公路管养责任,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不断完善智慧交通信息平台路产管理、科技治超等子模块功能,充分发挥路产芯片、治超检测仪等科技设备作用,“交通+交警”“人防+技防”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各类公路交通违法行为。把路长制落实纳入各镇实绩考核,推行包片管理,104名路长带头巡路,路长巡、镇村办,形成了农村公路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和“一县一乡一村三条路”养护示范创建,持续打造“畅洁舒美安”公路。将有限的养护资金用在刀刃上,精准实施农村公路养护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路率达64.61%。
客货邮融合发展提速
依托县属国有企业,投资1.4亿元,收购原客运站和班线车、公交车,新购新能源公交车30辆,改造县城汽车站,新建3个乡镇公交站,设置候车亭86个、停靠点355个,开通城乡公交19路,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镇为节点、村为末梢的城乡公交网络,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实行城区1元、农村2元票价,农村客运票价下降67%,为60岁以上老年人等群体办理公交优待卡20265多张(补助60元/人/年),公交日均上座4800人次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统筹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健全城乡三级物流体系,织密客货邮服务网,建成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路线8条、县乡村快递物流网点110个,实现快递物流下乡进村全覆盖。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携手京东集团冠名建设“1+2+8”为核心的张掖(丹霞)京东5G零碳智能物流产业园,利用京东物流品牌,打造河西片区的物流核心枢纽,带动布局“小县城、大物流”产业发展。(通讯员 史雪婷 蒋永隆 文/图 )
张掖日报
建成并网一百五十六点一万千瓦!
临泽:追“新”逐“绿”汇聚澎湃发展新动能
初冬时节,驱车沿板窑路一路前行,漫无边际的戈壁滩里“大国重器”高速运转,光伏板在阳光下的照射熠熠生辉,“大风车”不分昼夜旋转……
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和区位优势,临泽县拼抢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加速布局风光电项目,全县新能源产业从当初的“星星点点”转变为现在的“星罗棋布”,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汇聚起澎湃发展的新动能。
在临泽县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板桥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由临泽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7.5亿元。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建设容量20万千瓦,二期30万千瓦。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将达9亿千瓦时,为全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1年开始建设,2023年9月实现并网,目前发电量在3亿2千万度左右,通过测算,从并网到现在减少碳排放量1000多万吨,很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国电电力甘肃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鸿飞建晟光伏电站站长袁亚男介绍。
板桥330千伏汇集输变电工程项目是结合临泽县“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开发规划需求和目前电网实际情况,为解决新能源项目电网送出实施的重大电网配套工程项目。在光伏电站主控室,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对集电线路和光伏板发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项目投资3.8亿元,共设3台主变,容量108万千瓦,目前接入3个新能源场站,涵盖光伏、风电、储能等多种发电设备类型,现接入容量60万千瓦,自投产以来累计输送电量9.69亿千瓦时。”运检员罗锴说。
乘风而起,向光而行。临泽县紧抓“双碳”目标及“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政策机遇,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与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十四五”第二批龙源、中电建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易事特板桥10万千瓦风电项目具备并网条件;奖励配置国家电投和甘肃晶源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国家电投10万千瓦项目完成支架、组件和箱逆变一体安装,正在敷设电缆和电气设备安装;甘肃晶源10万千瓦项目完成支架安装,组件安装完成80%,正在进行剩余组件安装和110千伏升压站建设工程,计划年底前具备并网条件。同时,积极探索屋顶光伏、“农光互补”“牧光互补”融合发展模式,建成板桥花田乡居、虹霞水韵社区、汇泽养殖场和智慧牧谷养殖小区等分布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638兆瓦。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投用风光电新能源项目11个,装机容量156.1万千瓦;建成并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109户,装机容量20.4兆瓦。(程莉 张朝军)
“云”端灌,线上管——临泽:“智慧水务”让农田灌溉高效节水
时下,正值农田冬灌时期,临泽县倪家营灌区倪家干渠五分支节制闸处,管理人员正利用手机端远程提闸调控水量。“以前,手提扳手是提闸调水的必需工具,现在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水流的大小,精准度还很高!”倪家营水管所副所长宋成没想到,干了半辈子“提闸放水”,如今拿着手机就能轻松操作,“智能化灌溉系统让曾经的‘人工提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使农田灌溉更快捷、也更节约高效。”
渠间建“耳目”,云端有“大脑”。临泽县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智慧灌区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田灌溉深度融合。
作为甘肃省14个大型灌区之一的梨园河灌区,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效灌溉面积30.6万亩。随着时间的推移,灌区水利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无法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立足灌区实际,锚定灌溉现代化,该县争取资金3.06亿元实施梨园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改建干支渠49条96公里,整治排阴沟8条23公里,建设测控一体化闸门301套、气象与土壤墒情监测系统45套、灌区现代化调度指挥中心5处,推动传统灌区向现代化智慧灌区转变,灌区管理也由“人工管理”转向“智慧管控”。“提闸、巡渠等工作减员20%,新安装的计量设施、监控设施实现设备替人,减员增效。”县节水办主任陈军表示。
除了这一工程,该县还相继实施了平川、板桥、蓼泉、鸭暖等一批保障县域水网安全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水情可读、水量可测、设施可遥控、水资源可调度的现代化灌区正在加速形成。
位于黑河右岸的鸭暖灌区,受限于灌区信息化驱动能力不足、人工调度能力有限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旱灾害,对农作物增产增效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灌溉用水需求,该县争取省级水利发展资金160万元,建成鸭暖灌区地表水管理自动化平台,安装渠道雷达测流仪21套、闸门远程控制设备24套、视频监控65处,水利工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我们现在通过远程控制设施和可视探头,对流量、水位等数据实施全程跟踪,水位一旦低于设定值,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系统,控制闸阀进行补水作业。”鸭暖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徐军说,利用智慧化水量监测系统,可全面掌握各渠道引水流量,实现灌区斗口水流量数据实时采集、实时观测。
闸门控制自动化、灌溉过程可视化、田间用水精准化、工程管理智能化,正在让临泽农田灌溉变得越来越“智慧”。
走进倪家营灌区水资源智慧化调度中心,智慧水务平台大屏上,渠道运行数据、水情统计数据、节制闸和分水闸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启高度等信息一目了然。“过去长期配备10多名工作人员提闸放水、值班巡查,现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闸门的‘一键式’精准控制,不仅结束了人工‘提闸放水’和量测水的历史,水资源调度管理也更加科学高效。”水管所所长张光鹏介绍。
智慧灌溉是提升农业产能的有力武器,也是打造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必然选择。临泽县以数字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灌溉装上了“智慧大脑”,也从源头束紧了“节水口袋”,渠道调度管理由手动操作变为鼠标远程操作,水量测控由人工记录变为电脑自动生成,现场巡查由人工变为视频远程监控……智慧灌溉正在为临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云”端灌、线上管,节约资源,提质增效。(陈海 李明)
编 辑:丁文娟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张朝军
更多新闻请扫描关注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