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传唱至今,而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一辈子只演过一部电影

文化   2024-11-18 07:56   江苏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掌上文艺微刊


说到70年代最为著名的歌曲,当属《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这首歌曲,不但成就了王玉珍,也让三代人记住了这首歌曲。而王玉珍此后的人生旅程也处处打上了鲜明的“洪湖”烙印。


1935年出生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沙湖镇一个贫民家庭的王玉珍,小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以舞台为生的艺术家。在她幼时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饥饿。她记得有个礼拜,家里没有菜吃,每天都是豆瓣酱拌饭。这样的情形还算好的,更糟的是揭不开锅的时候。因此,她那时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饭,自己养活自己。


自小随父母来到武汉,武汉解放后,14岁的王玉珍报名去武汉硚口区文化馆学习缝纫,想掌握一门手艺,自食其力。


结果学了两天,自小爱唱歌的她就被旁边办的歌咏班所吸引,便大胆地向老师毛遂自荐,在试唱了一首歌曲后,老师认为她的嗓音条件不错,就收下了她。不久就赶上1950年国庆演出,她被分配演《小放牛》中的小男孩,结果表现出色,被推荐去考湖北省文化艺术团。


王玉珍还记得,母亲刚开始不同意她去投考,但最后还是拗不过王玉珍的坚持,答应了。在王玉珍从汉口去武昌投考的那一天,母亲从箱底摸出一块钱,递给她,说:“考不上,就回来。”但运气又一次眷顾了王玉珍,在歌咏班同去考试的四人中,只有她一人被录取。她的歌唱之路由此正式开始。一进文工团,王玉珍形容那时的感觉是“如鱼得水”,整天笑嘻嘻的。

这个从贫民家庭走出的女孩子觉得自己有职业了,翻身感特别强。在团里,服装、道具、灯光、跑群众,无论什么杂活,她都愿意干;戏曲里的唱、做、念、打,楚剧、汉剧、川剧、河南梆子,她样样都学。

她说,那个时候练功特别苦,“练功时,腿真是疼得要命,我们就一边嘴里喊着黄继光、邱少云这些英雄的名字一边练。当时我们受的是革命主义教育,不怕流血不怕流汗,所以什么苦都能吃。”

这段时期,王玉珍舞台实践中她的演出,被认为“唱功扎实,舞台动作自如大方,举手投足间很有韵味”。这个时候的王玉珍,“小荷才露尖尖角”,她在等待绽放的那一刻。

后来随团在汉江两岸农村接触和演唱了大量民歌民谣。在学排古典歌剧《秋江》《刘海砍樵》中展示了艺术表演才华。1959年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扮演主角韩英。

1961年著名导演谢添执导并上映了一部电影:《洪湖赤卫队》,这部改自同名歌剧的电影

王玉珍,在歌剧和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扮演女主角韩英,并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红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红色经典旋律。王玉珍一生只主演过这一部电影,随着《洪湖赤卫队》的上映,王玉珍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女神。

电影中出演韩英的是王玉珍,她的嗓音优美,吐字清晰,唱腔清脆,电影的主题曲就是由她所唱。

记得小时候还是通过露天的黑白幕布电影看的这部电影,尤其是电影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至今还能哼唱几句。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

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优美的洪湖风景,动情婉转的歌声,《洪湖赤卫队》上映后很快引起全国轰动,引发观影热潮,影响了无数人。

拍摄《洪湖赤卫队》时恰正是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紧张,剧组每人每天只有七两定额伙食,劳累的拍摄任务常常让很多演员饿的前胸贴后背,因此在电影中看到的很多演员都是肋骨突出,脸颊凹进。

自小生活在穷苦家庭的王玉珍很清楚记得那段艰苦的日子,所以歌曲中唱到“没有钱,泪汪汪,撕块破布做衣裳……”时感同身受,唱出来的感情让观众观众感动。

随着《洪湖赤卫队》在全国热映,王玉珍一夜之间红遍了大街小巷,她的照片被印成了年画,走进千家万户,她开始全国演出,到农村、学校、部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然而正当她风华正茂时,国内特殊时期来临,演艺界的明星们首先受到冲击,王玉珍被批斗,在牛棚一待就是三年,这三年不仅摧毁了她精神,还让她的身体留下后遗症,患了肾病综合征。

最大的打击就是她的嗓子受损,失去了百灵鸟的声音。

国内特殊时期过去后,王玉珍已经不能唱歌,她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做了教授,开始培养专业人才,此后很少出现在荧幕上,但只要是和《洪湖赤卫队》有关的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

王玉珍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艺术家,有一次看到了一个电视采访,主持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像是隐身了,不露脸也不接广告,她回答是自己形象不很出彩,因为演了韩英,年纪大了多露脸怕观众失望,会影响老一辈革命先烈形象。如此之境界,真是让人佩服了。

小时候看《洪湖赤卫队》一度被银幕上韩英弄糊涂了,以为她真的是韩英本人,不是演员。因为她外形太普通了,同我们看过的其它老电影中出现的漂亮女主角完全不一样。因此吧我以为肯定是韩英本人在亲自出演,虽然演员表上打出了演员的名字王玉珍。

我想这就是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产生的错觉吧?这种表演功力不是每个演员都具备。正因为王玉珍老师觉得自己不漂亮,所以在镜头前才分外的自然,不做作的展示脸蛋。所以呈现在银幕上的韩英才给人“本尊出演”之感,特别真实,代入感特强,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入戏,有身临其境之感。

到1966年,歌剧《洪湖赤卫队》一共演出700多场,王玉珍没有出过一次纰漏。王玉珍一生只参演过《洪湖赤卫队》这一部电影,王玉珍晚年常说,“我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演了一部好戏,演了一个英雄人物,让全国网民都记住了我,但我最大的遗憾也是只演了这么一部戏。

由于她有强烈的事业心,直到三十五岁才结婚,三十九岁才怀孕。

1981年,由于丈夫在北京工作,王玉珍调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她的丈夫沈崇刚是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是知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

如今,老伴沈崇刚已去世,退休后的王玉珍与独子生活在一起,过着淡定而充实的晚年生活。

她和儿子沈峰生活在北京,从近照来看,她精神矍铄,笑容慈祥。平日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和邀请,她一般不参加。但只要和家乡有关,和《洪湖赤卫队》有关的活动,她总是欣然前往。她已经89岁高龄,但清唱起《洪湖水浪打浪》却依然口齿清晰,韵味悠长。


来源:泽畔时光;原标题:89岁王玉珍,一生只演过一部电影


END



二泉映月听松涛
知名新媒体独立撰稿人,文艺团队骨干,文化艺术交流高级顾问。能歌善演,曾获全省公安系统文艺表演奖。书法作品在省市区和纸媒参展刊载。原创1300多篇,其中《【探索】唱疗...》点击量40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