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的《天工开物》考题全搜索【WORD下载】

教育   2024-11-25 14:24   江苏  





请将本页面拉到最下方,

可以下载WORD版




《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宋应星。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其中包含了不少与化学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

金属冶炼方面,书中详细记载了锌的冶炼方法。这是世界上有关金属锌冶炼的最早且较为准确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化学意义。对于煤炭的分类和利用,书中也有独到的见解,阐述了不同种类煤炭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制盐工艺中,详细描述了海盐、池盐和井盐的制取过程。比如井盐的开采,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变化和分离提纯操作。

颜料的制备方面,介绍了多种颜料的制作方法,其中包含了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原理。



01

“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 此段讲的是锌(倭铅)的炼制,所用原料为炉甘石。


02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这里涉及到了铁的不同状态以及铁和碳的相互作用从而炼成钢的化学变化原理。


03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此段描述了石灰(氧化钙)的烧制及化学性质。



04

“凡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所以异名者,由精粗老嫩而分也。” 此句阐述了朱砂、水银和银朱之间的关联及转化。


05

“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锻炼金石之用。南方秃山无草木者,下即有煤,北方勿论。煤有三种,有明煤、碎煤、末煤。明煤大块如斗许,燕、齐、秦、晋生之。不用风箱鼓扇,以木炭少许引燃,熯炽达昼夜。其傍夹带碎屑,则用洁净黄土调水作饼而烧之。碎煤有两种,多生吴、楚。炎高者曰饭炭,用以炊烹;炎平者曰铁炭,用以冶锻。” 这段文字介绍了煤炭的种类、分布以及不同用途,涉及到燃烧等化学现象。


06

“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 这里描述了火药的成分及剧烈的化学反应效果。



07

“凡黄铜原从炉甘石升者,不退火性受锤。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此段讲了黄铜炼制原料不同,其性质也有所差异。


08

“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这里提到了植物染料制取相关的内容。


09

“凡金质至重,每铜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则,寸增重三钱。凡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则,寸增重二钱五分。”这涉及到金、银的密度等化学特性的比较。



10

“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此段描述了通过不同物质的掺和及炼制得到不同种类铜的方法。


11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说明了石灰经过烧制后的化学稳定性。


12

“凡盐产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种,而东夷树叶,西戎光明不与焉。赤县之内,海卤居十之八,而其二为井、池、土碱。”这里提到了盐的不同来源和种类。



13

“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燥干之谷入碾亦省砻也。”此句虽不是典型的化学内容,但涉及到谷物加工中的物理变化过程。


14

“凡铸钱每十斤,红铜居六七,倭铅(锌)居三四,此等分大略。倭铅每见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钱高色者,唯北京宝源局黄钱与广东高州炉青钱,(高州钱行盛漳泉路。)其价一文敌南直江、浙等二文。黄钱又分二等,四火铜所铸曰金背钱,二火铜所铸曰火漆钱。”此段介绍了铸钱时铜和锌的比例以及相关的损耗情况。


15

“凡麴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凡酿酒必资麴药成信。无麴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这里讲述了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



16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心而燃炷者也。”这段文字涉及到墨的制作原料和工艺,包含了一些化学相关的知识。


17

“凡升朱与研朱,功用亦相仿。若皇家、贵家画彩,则即同辰、锦丹砂研之,不用此也。凡朱砂,水银出于西戎。其洞深数百尺,篝火腰悬入之,人以白石为床而坐其下。”此段涉及朱砂的相关内容。


18

“凡石灰,经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描述了石灰的烧制及性质。



19

“凡硝,华夷皆生,中国则专产西北。若东南贩者不给官引,则以为私货而罪之。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介绍了硝的产地及生成条件。


20

“凡金箔粘物,他日敝弃之时,刮削火化,其金仍藏灰内。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淘洗入炉,毫厘无恙。”讲了金箔的使用及回收利用。


21

“凡蓝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近来出产,闽人种山皆茶蓝,其数倍于诸蓝。山中结箬篓,输入舟航。其掠出浮沫晒乾者曰靛花。”此段讲了蓝淀的制取过程。


22

“凡皂、红、黄矾,皆出一种而成,变化其质。取煤炭外矿石(俗名铜炭)子,每五百斤入炉,炉内用煤炭饼(自来风,不用鼓鞲者)千余斤,周围包裹此石。炉外砌筑土墙圈围,炉巅空一圆孔,如茶碗口大,透炎直上,孔旁以矾滓厚掩。此滓不知起自何世,欲作新炉者,非旧滓掩盖则不成。然后从底发火,此火度经十日方熄。其孔眼时有金色光直上。煅经十日后,冷定取出。半酥杂碎者另拣出,名曰时矾,为煎矾红用。其中精粹如矿灰形者,取入缸中浸三个时,漉入釜中煎炼。每水十石,煎至一石,火候方足。煎干之后,上结者皆佳好皂矾,下者为矾滓。”这段详细描述了矾的烧制方法和过程。


23

“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义。然不产中国,产于西域。其石五色皆具,中华人艳之,遂竭人巧以肖之。”此句提到了琉璃石的相关内容。


24

“凡烧砒时,立者必于上风十余丈外,下风所近,草木皆死。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徙,否则须发尽落。此物生人食过分厘立死。”此段讲了烧砒的危害。



25

“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发火慢煎,火从一角烧灼,则糖头滚旋而起。若釜心发火,则尽尽沸溢于地。每釜用鸡子三个,去黄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头之上,则浮沤黑滓尽起水面,以笊篱捞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后打入铜铫,下用自风慢火温之,看定火色然后入模。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写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名曰享糖,华筵用之。”描述了制糖的工艺。


26

“凡丝既籆之后,以就经纬。经质用少而纬质用多。每丝十两,经四纬六,此大略也。凡供治丝薪,取极燥无烟湿者,则宝色不损。丝美之法有六字:一曰“出口干”,即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则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五寸许,运转如风时,转之火意照干,是曰出水干也。”此段涉及丝的加工处理。


27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其一也。”此段阐述了冶铁制器的相关内容。



28

“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这里说明了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被加工成极薄的金箔。



29

“石胆,故绿色带宝光。”描述了硫酸铜(石胆)的颜色和光泽。


30

“矾石白矾,凡矾燔石而成。”介绍了明矾是通过矾石烧制而成的。


31

“每计一石,下石灰五合于中”,指的是在酸性的甘蔗汁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进行中和。这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32

“凡皂、红、黄矾,皆出一种而成,变化其质。取煤炭外矿石(俗名铜炭)子,每五百斤入炉……”描述了用煤炭和矿石制取皂矾、红矾、黄矾的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



33

“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这里的胆矾水为硫酸铜溶液,将加热的铁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置换出铜,从而使铁器表面呈现铜色,这是置换反应的一个例子。




34

“明矾水和化。凡饭拌信后,倾入箩内,过矾水一次……”提到了在红曲霉生长过程中用明矾水提供酸性介质,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利用了明矾水解后水溶液呈酸性的性质。


35

“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即硫化汞)。每水银一斤,入石亭脂(即硫磺)二斤……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记载了水银(汞)与硫磺反应生成硫化汞(银朱)的过程,并且还提到了产量。


36

“凡煤炭外矿石(俗名铜炭)子,每五百斤入炉……”:描述了用某种矿石(可能是含铜矿石)进行特定的加工处理过程。


37

“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讲的是用醋除去锡中杂铅的方法,铅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铅,属于置换反应。


38

“蒸油去烟,由松或油分解成碳黑”:提到了通过加热使松或油分解产生碳黑的过程,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39

“凡黑锡(铅)煎炼而成,此乃黑金也。铅入汞中,即能熔消。” 此段描述了铅的炼制以及铅与汞的相互作用,涉及铅的化学性质。


40

“凡黄铜,原从炉甘石升者,不退火性受锤。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此句阐述了用不同原料炼制黄铜的性质差异,涉及化学变化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天工开物》这部举世闻名的奇书,在它出版之后的二百多年间,却几乎不为国人所知,乾隆时所修的《四库全书》对它摒弃不顾,而除了官修的《授时通考》之外,此间的学者包括那些顶级的国学大师,也从来就没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它的一个字。奇怪的是,它在东邻日本和朝鲜却被奉为宝笈,接着欧洲也从日本得到了它的日本刻本,然后开始出现它的多种译本,并视为中国科技史的小百科全书。而中国再次单独重印此书,即已经是二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的事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现存《天工开物》的十几个版本中,外国人的却占了大多数,这在中国古籍中大约是太少见了。这部让我们国人引为豪的名著,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只是熟于耳闻而鲜于目睹。现在看来,如果只把《天工开物》看成中国科技史的名著,显然是不够的,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的名著。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初中化学中的《天工开物》考题WORD版下载

链接:


胡君化学
传播家校教育经验,教授化学学习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