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答学生疑问:为什么作文努力那么久还是分数不高呢?

2024-10-16 13:31   上海  


最近我自己的几个学生包括其他很多学生都有这样子的困惑,考前准备了很多素材的,而且背诵得很熟悉,考前自己也写了几篇的,觉得自己的描写提升了很多的,可是为什么月考作文只是比周测高了一两分?为什么高的不是很明显呢?

我很明白学生和家长的心态 ,毕竟对于家长来说钱花出去了,肯定要有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付出努力了,没看到效果,肯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或者说肯定努力是有效果的,但是家长和学生都希望看到的效果更大一些的 。

但是我想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下原因,仅供参考 ,以供解惑。

①选材立意、语言表达、思路结构齐头并进才是真的进步

作文板块和其他板块相比,的确不确定性和变动性更大,为什么,因为其他板块,知识点和思路掌握了,文本理解也到位,那么基本上就能掌握了,掌握了就能和标答越来越接近,最起码答题的要点是越来越接近的,分数自然就上去了 。

但是中考作文这一块的,尤其是49分和53分之间的差距,很迷惑的,比如你的素材好了,但是结构和语言不好,那么你的分数可能真的就和48分的相比仅仅多了一两分左右罢了,说白了,作文这个板块,各个要点都要好的,不管是选材立意还是语言表达,还是结构构思,都要好,才会直接到了56分左右 ,甚至是58分左右 。

那拿出一篇选材立意很好的,但是语言结构跟不上,这个时候作文的四不像还不如那些写老素材的。

作文各个方面都好了,整体的分数才会水涨船高的 。不然只有一项好,那是白搭的,这里的各个方面都好,指的是选材、立意、语言、结构、切题等都满足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作文费了很大的劲头,但是只是看到了作文微小的进步,却没有飞速进步了 。

这就像五十步笑百步一样,费了很多力气只是多跑了50步,但是其实真正的进步需要跑500步。

②套作的陷阱 


很多学生包括我作为老师也会给学生提前准备很多作文的,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提前准备了和没有提前准备有时候结果差不多都一样,这个时候学生就想了 :“那我提前背诵有什么用啊 ?”老师也会为自己提前准备那么多而没有用上而懊恼 。

但是其实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提前准备相当于做找了很多替补队员,不代表这个替补队员就一定是最厉害的,或者一定要用上的,最本质和最核心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就是写作能力,40分钟能否完整一篇佳作的能力。

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完全指望套作的作文也丧失了自己的能力,这就跟AI和人类一样,AI只是分类的辅助,但是人类不能丧失自己的主体性的 。考试的替补作文也是的,那是我们的的替补队员会让我们出现意外的时候更加安心,但是我们肯定不能丧失自己的能力的 。

有了背诵的作文,很多学生就有侥幸心理,觉得就写这个,就写这个,呵呵,殊不知,从来没有两篇作文是一模一样的,从来也没有两篇作文完全照搬就可以照应得分的 。

记得2019年我有个学生一模二模都是用我给她的一篇作文,传统文化的,得了56分和54分孩子很开心,然后之后就特别依赖这篇,中考考试也写的是这篇,可是考试的那次是《这事,真带劲》,完全不搭的素材的,不能瞎套作,考前耳提面命很多次,她当时入魔了,说不动,真后悔当时没有再多多泼冷水,浇醒她。

③按照上面的问题,于是我们不得不学会套作 

但是套作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这个也是需要锻炼的能力的 。基本上任何一篇文章要套作到另外一篇作文上去的时候一定要改编掉40%~70%的内容,有学生问了,真的那么多吗 ?是的,真的就这么多,除非题目一模一样 。

首先,立意可能要契合新的题目,那么情节至少要改编一点,其次,首尾的点题部分肯定要符合新的题目,这个也需要改掉 。

情节的改编要么改编矛盾冲突,要么改编层次,要么改编结局,总之,肯定要变化的。

学生们也要思考思考,我们训练那么多审题,你都不细致审新的题目,就完全照搬,就真的符合新的题目的要求吗?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

④中国的教育,不能指望它真的具有育人的功能,理想的教育当然具有育人的功能,但是现实是每个人都是教育产业中的流水线,老师也是,学生也是,我们不过是在学历是门槛的社会中,能安全在流水线出来就行了,之后的人生困惑等问题,需要我们有了自己探索和摸索进行自我教育 。

所以很多学生,不要指望通过批判教育自己能得到什么,我们目前阶段真的只有适应这一条途径,只是说自己脑子要清楚,你真的要相信的是什么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考试只是工具,把它当作游戏即可。

到处诗境随时物华
①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②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③个人记录,有资料分享,也有教育心得,也有生活随笔,遵循内心随机发,介意勿扰。取关随意 ,来去自由。伸手党勿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