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纯阳功具有“一法二用”的特色
肾阳不足,四肢寒冷、畏寒……严重者,导致不育。
肾阳不足,可西医治疗,更可以习练武当纯阳拳升阳固阳。
有很多拳友跟随上海武当纯阳拳代表性传人史为民老师习练武当纯阳拳强肾功,肾阳不足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上海武当纯阳拳一脉的众多习练者中,许多人都深受其益。
案 例 一
长期不孕者,自然怀孕
习练者是为34岁的女性, 她患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肌瘤多年,并且多年未能怀孕,拒绝人工受孕,但在他们夫妻两人共同练习纯阳拳四个月后成功怀孕。
她的卵巢和子宫内长了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肌瘤,后来又发现多发性息肉,中医西医治疗多年,都不能消除,导致多年未能怀孕。生殖科医生曾根据她的情况和年纪,极力劝她人工受孕,好像不立刻进入周期就来不及了,半年一年的拖只会害自己。但因为练习八段锦让她十几年的颈椎病痛好了,让她对传统武术恢复健康非常有信心。
在偶然的机会,她通过道观的公益班结缘武当纯阳拳。一开始就抱着锻炼身体的心态,回家也没有花太多时间练习,学会了然后练练就行。后来她学到风转旗轮手的时候,感觉肩膀胳膊特别响,练完特别舒展。并且她发现练这个可以调整体态,改变驼背伸脖,拥有更美的体态。她加大了练习量,一整个夏天每天锻炼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加上三伏天,她瘦了十几斤,看起来像瘦了20多斤,身体的浮肿都去掉了。于是她拉着老公每天一起跟随史为民师父学习强肾功。
巧克力囊肿的人一般都会有严重的痛经,但是她很奇怪的是几乎不痛经。但是练到后来,例假来了她开始痛经,会感到囊肿的地方像抽筋一样。在发现多发性息肉时,西医是立劝她马上手术。
但她还是不想手术,坚持配合中药加上强肾功每天不间断的肾经运行时间练。慢慢的她的息肉消失了,左边囊肿也没太大感觉,右边卵巢处像针扎一样,不停闪痛。而后又过一段时间,她感到左卵巢和右卵巢中间好像有一根电线微微通过去的感觉。
后来她又开始练五指推腹。练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发力很猛,但是没有贴身体,发力太靠下,气都是闪的、散开的。
师父指导纠正后,有一次练的时候,她感觉右卵巢那边疼痛一闪而过,在气力的作用下猛的一拉,一根筋很疼的被冲击。
练习纯阳拳四个月后的某一段时间,她明明睡的很早,但醒了却感觉头晕很严重,练剑没法注意力集中,老是困、懒、饿。和之前锻炼身体后头脑清晰、有朝气的状态反差很大。她原以为得病了,但没想到她母亲听完她的反馈觉得是怀孕症状,带她去医院检查就是怀孕了。当时真是太高兴了,全家都异常高兴。
她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感觉自己心性上有变化、有体会,不仅身体,还有心性情绪上平稳,容易开心。还有就转归丹这种发力很猛的功法练习,潜移默化会让人勇敢,会觉得遇事不害怕。她表示以后让她的孩子也练!
案例二
长期痛经者,症状消失
某位40岁的女性习练者表示:“她多年痛经,月经量比常人大很多,练习强肾功后痛经消失,虽然中途又痛经过三个月,但调整方法后,坚持正确练习,痛经症状完全消失了。”
案例三
月经量微少者,恢复如20岁时经量
某位35岁的女性习练者表示:她的月经量微少,经水涩少。
习练后第二个月,经量大增加,和20多岁时一样。并在听说有同练习的高龄难孕师妹,夫妻共同练习四个月就怀孕了,更加激起她长期练习的决心。
武当纯阳拳的由来
武当纯阳拳是道家全真龙门派的核心拳种和钟吕丹道的核心功法,武当山的镇山之宝,只在大型宫观传授,只有高级道人才有缘学练。
经过吕洞宾、陈传、王重阳、丘处机等祖师爷的精心打磨。从明代一清道长起,隔代单传,隔代只传一人,到清朝晚期,龙星道长、王至道道长开始,单传密授,每代只传一人。刘理航道长60年代秘传汪兆辉以后,才流入社会民间。
在80年代武术挖掘和整理过程中,湖北省体委将八个拳种统一以武当命名,因此古称八部纯阳,今谓武当纯阳拳。武当纯阳拳作为武当拳最主要的拳种,位列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129个拳种之一,也是湖北省级非遗项目。
武当纯阳拳是全真龙门派道门千年秘传原汁原味的功法,功法博大精深,道门传承自古隐秘,隔代单传、根据道不轻传、法不贱卖、法不传六耳的规矩单传密授。因此至80年代面世以来,得其精髓者,寥寥无几。
武当纯阳拳法为何如此神奇
武当纯阳拳法上应天文现象,符合自然进化规律,从无极产生太极,结合八卦的自然现象,推导出五行和阴阳变化的法则。在人体中,它洞悉经脉和气血的运行方法,以及五脏六腑的先天与后天运化规律。它也观察地利和四时之气,使用自然的法则,运用自然的力量,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这就是纯阳拳的精髓。保留了道家上乘武学的独特风格。
八部纯阳将丹道八字、术道八法和功道八德结合成八步纯阳。丹道八字“归沉聚守,归抱蓄静”通过八部产生练功八法十六秘,获得炼养之道,积养精气神韵灵性。以不损为养生之本,以补养为生身之道,是纯阳拳术的核心功德。因此,“抱守武当一黄庭,炼养纯阳三分技”成为历代传承者的座右铭。八部纯阳融合了“武、医、丹、道、禅”五个方面,通过功成拳和功拳相助,实现内外兼修的优秀拳法和功法合一,是钟吕丹道的核心功法。
外练筋骨片,内练一口气,
纯阳拳练习的核心还是精气神。
广义上的精,
即后天之精,是指人体通过饮食摄取、呼吸吐纳、经由脾胃运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叫做“水谷之精微”。脾胃被称为“后天生化之源”,因为这些精微物质会转化为血液和津液,滋养五脏六腑,遍布全身。
狭义上的精,
或者说先天之精,是指从父母那里继承的生命之精。这种精主要存于肾脏,是维持人体生长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因此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
后天之精和先天之精统称为“人体之精”,这些精会储藏在肾脏,彼此互相促进、生长,构成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五代时梁朝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提到,“养生之道,以精为全,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强调了炼精、养精、保精和收敛的重要性。精足则生气,气壮则神旺,精、气、神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今儒释道等练功家和养生家都重视炼养精、气、神,作为内功修养的核心。
武当纯阳功的奇妙体现
纯阳功具体体现在心、肝、脾、肺、肾的五行修炼上。五脏之精微在下培养五脏之根,在中养五脏之灵,在上则根灵结合为神,最终达到精足、气充、神溢。
内气通过经络贯通全身,体内五脏精华化入丹田,凝结成丹气,再推致全身骨骼,形成所谓的“内力”。
在技击术上,这种力称为“整劲”,即“气源丹田,贯达两腰,穿通各节,集中一点”。武当纯阳拳法尤其重视这种内力的发挥,与其它武当内家拳法一样,均有内力发动的特点。
丹田内壮功五指推腹
史为民老师演示功法
面朝东方,两脚分立,双腿站直,双脚外侧与肩同宽,双脚脚尖朝前,脚外侧平行,身体中正,心静体松,宁神定志,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两手从两侧移动至小腹前,掌心向下。双掌向前推出,高度与腰同高,目视两掌。
旋转翻掌,两掌心相对,两掌继续划弧至腰两侧,两掌置于腰两侧,掌心朝上。目视下前方。
两脚站立不动,身体原地向左旋转45度,同时保持左掌不动,右掌随身体旋转,紧贴肚皮向下向左,用力按推,右掌拇指根部的大鱼际穴紧贴肚皮,从右肋至左肚角处进行按推,同时手掌旋转,手掌根部按摩到左侧大腿根部的腹股沟。目视右推掌。
随之身体向右旋转90度,即回正后,继续旋转至右侧45度方向。右掌旋,小拇指跟的小鱼际穴紧贴肚皮,向下划弧,回收按摩至右侧腰部。
同时左掌随身体旋转,紧贴肚皮向下向右,用力按推,右掌拇指根部的大鱼际穴紧贴肚皮,从左肋至右肚角处进行按推,同时手掌旋转,手掌根部按摩到右侧大腿根部,腹股沟。双手成斜十字轨迹。
注:动作2-5为缓慢吸气,可采取分段吸气法,尽量把小腹部气吸满,分段吸气时,可短暂闭气,不可长期憋气,学者不慎。
身体快速从右到左旋转,同时右手迅猛发力,从右侧腰部紧贴肚皮,按推至左侧大腿根部的腹股沟,右掌心向内对身体。同时左手抽回,从右侧大腿根部腹股沟处,抽回至左侧腰部。
身体快速从左到右旋转,同时左迅猛发力,从左侧腰部紧贴肚皮,按推至右侧大腿根部的腹股沟,左掌心向内对身体。同时右手抽回,从左侧大腿根部腹股沟处,抽回至右侧腰部。
注:动作6-7,快速旋转身体,手掌发力,发力需整体协调,发于一点的脆劲,同时小腹部丹田突然用力收紧,双鼻孔锁住后,将丹田之气全部碰出,喷气。
重复36次动作2——动作7。
通经活络经脉气功强肾功
史为民老师演示功法
面朝东方,两脚分立,成马步,双腿弯曲,双脚外侧距离一肩宽,双脚脚尖朝前,脚外侧平行,两臂伸出,两手掌心向上成仰掌,掌沿靠拢,双臂靠拢,肘尖抵住胸部。身体中正,心静体松,宁神定志,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马步不动,两掌均向内翻腕,变掌心向下,仰掌变俯掌,双掌交叉成十字,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臂由前向左旋转,身体随势向左转动45°,马步顺其自然,双脚不动,目视两掌。
身体带动双手向右旋转90度,先回正,再向右旋转45度,两俯掌继续旋转至右肋腋窝处,两掌握拳,向内翻腕,右拳仍在上,拳心向上均成仰拳,目视腋下两拳。
两仰拳从腋窝处向前向身体中间用力伸出,向内旋下翻成俯拳。双拳稍微离开身体,在丹田前。
两拳张开,成龙心掌,同时向左右两侧分开成一字型,与肩齐平
两掌同时掌握拳,向前划圆靠拢相撞,两拳距离约两拳宽,拳眼向下,拳心向外,两臂弯曲外撑抱圆。
左拳收回向下放于左侧腰肋“章门”穴处,身体上部向左旋转附身,左脚向左半步,右脚向后伸出半步,两脚形成左侧大弓步,胸腹贴在左大腿上, 同时右手拳变成龙形掌,右拳变掌从右随身体左旋向左前方伸出,手低于膝,贴近地面,目视右掌。
右掌从最左侧,向右往后划弧,旋转180°,身体保持俯身不撑起同时由左弓步变成右弓步,继续目视右掌。
右掌由下向上向左划一圆弧约135°,身体随手划圆向左倾斜,左手由左“章门” 处向下垂直置之左腿“足三里”处,目视前方。
右掌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腰肋部,随之下移至右腿外侧,左手随之从下向外再往内划弧至左腿外侧。身体随势站直、中正。两腿形成大马步,跳起,双脚涌泉震地,双掌变拳,在大腿两外侧处,原地内旋270度,后拳变掌。
右掌变拳,收回向下放于左侧腰肋“章门”穴处,身体上部向右旋转附身,两脚形成保持右侧大弓步,胸腹贴在右大腿上, 同时左手拳变成龙形掌,左拳变掌从左侧,随身体右旋向右前方伸出,手低于膝,贴近地面,目视左掌。
左掌从最右侧,向左往后划弧,旋转180°,身体保持俯身不撑起,同时由右弓步变成左弓步,继续目视左掌。
左掌由下向上向右头部上方划一圆弧约135°,身体随手在头上部划圆向右倾斜,右手由右“章门” 处向下垂直置之右腿“足三里”处,目视前方。
左掌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腰肋部,随之下移至左腿外侧;右手随之从下向外再往内划弧至右腿外侧。身体随势站直、中正。两腿形成大马步,身体向上跳起,双脚落地,涌泉震地,双掌变拳,在大腿两外侧处,原地内旋270度,后拳变掌。
两拳从左右两侧向中间并拢,手背贴手背,双手臂向前向上再向两侧划圆。
双掌从两侧绕至脑后,两掌心靠于“风池”处,两掌由“风池”处向上经头顶过“人中”,翻转至“天突”处,两掌背相对,指尖向下, 目视前下方。
两掌向下紧贴身体沿“任脉”沉降至“会阴”处,拇指顶按“会阴”穴,低头,含胸收腹,目下视。
闭眼低头,向左侧旋转,身体向左转45°,头放在左肩。
头从左向右旋转至右肩。头回转,右肩向左旋转,头转至左肩。
头回正,双手臂向前向上再向两侧划圆,手臂与肩平。
两掌同时由两侧向后至“风池”处相接,身体直起。两掌从“风池”处至头顶“百会”,掌心朝下。两掌由“百会”向前向下至“天突”处,两掌继续由“天突”处向下沿“任脉”至“丹田”。
两掌由“丹田”向左右两侧分开至大腿两外侧,身体松静自然。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杨雅岚
电话:13477321739(同微信)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578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