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不知从何时起,戴上特制的假发片让发量“爆棚”,成为一些年轻人出门前的必备环节;一句“你头发真多”,是很多人希望得到的夸赞;打开社交软件,有关脱发的帖子比比皆是……
这些在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中随处可见的细节,背后体现出很多人的发量焦虑。有人说,继失眠、发福之后,脱发成为了现代人的“第三大噩梦”。伴随发量焦虑而来的,还有销量猛增的防脱产品和倍受追捧的“治脱秘诀”,这又使得焦虑感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与渲染中进一步蔓延。
发量焦虑缘何愈演愈烈?我们又该如何正视和破解这一焦虑呢?
一
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专门交流脱发的社群,人们在此集中分享“秃”如其来的烦恼,“怎样才能让发量增多”成为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
从诸多讨论帖里也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已经步入脱发行列,深受脱发困扰。有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已突破2.5亿人,这相当于大约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人脱发。不仅如此,近年来,脱发的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不少90后、00后也入列“脱发大军”。
作为“新人”,年轻人担心褪去的“烦恼丝”带来真烦恼的同时,也会玩起自嘲,“好朋友都脱单了,而我却只有脱发”“小时候唱‘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长大后发现,大人并没有什么头发”“别碰我头,掉一根头发都算你碰瓷”……
当然,面对来势汹汹的脱发,年轻人也不甘就此“躺输”,变着花样打起了“发量保护战”,锡纸烫、蓬松夹效果不够,那就让假发片、植发术、发际线粉上阵,尽可能让头发显得浓密一些,挽回头上的“体面”。与此同时,各路资本也抓住商机,推出层出不穷的“救发神器”,让人眼花缭乱。
可是,在使尽浑身解数后,有的人表示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效果,焦虑反而随之加重,真是“越焦虑,越脱发,越脱发,越焦虑。脱焦脱焦,无穷尽也”。
二
对于脱发掉发等问题,古人同样有着困扰。大文豪苏轼在一次洗头后感到发量减少、头脑轻松,于是写下诗句:“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鲁迅还在《头发的故事》中说:“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
那么,为什么脱发会引发现代人的集体焦虑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对“头等大事”的天然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脱发问题的关注是容貌焦虑的一种反映。有人认为,“头等大事”与人生大事直接挂钩,是影响求职、婚姻、交友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有调研结果显示,在脱发、发量稀少带来的不安中,男性、女性普遍最担心其“显老”,男性认为发量少容易在找对象时受挫,而女性则认为发量少影响自己对时尚的追求。
对“美丽营销”的后知后觉。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商机。网络时代,一些自媒体或者商家极力鼓吹“高颅顶”“蓬松感”等广告词,不断渲染脱发与个人气质的关系,发量少被等同于又老又油腻等,从而加剧了发量焦虑。
一旦个人开始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关注相关内容,算法将根据浏览习惯、搜索记录等持续推送此类信息,于是便渐渐被关于脱发的“信息茧房”包裹住。当周围的环境时时暗示脱发这件事情,焦虑情绪便在无形中被一步步制造并放大,加上对美丽的追求,消费主义的陷阱也就随之被构建起来。
对“功未成身先衰”的无奈。从古至今,由于被赋予了生命力、精气神等象征意义,头发天然成为了中国人的关注点。有时候,中青年群体“喊秃”不只是对身体衰老的担忧,更是对“功未成身先衰”的焦虑。追求年轻有为,在有限的青春时光干成一番大事,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
然而,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希望掌控时间的人,却不知不觉被时间“拿捏”。比如,时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可事业却迟迟不见起色;制定的诸如结婚成家等人生计划早已超期,却连该谈的恋爱也还没谈。一项项“事与愿违”,伴随着头发越来越少、鬓角越来越白,于是,不少年轻人吐槽“比起脱发更可怕的是还未脱单”。
三
那么,该如何破解脱发焦虑?
与其“想太多”,不如相信科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稀疏、变白是正常生理现象。头发每天都会自然脱落一些,这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没有必要一掉头发就焦虑。如果发现掉发速度反常,也不妨及时就诊,找专业医生聊一聊,获取靠谱的医学建议,同时,自己也可以刷点儿科普视频,学一些健康常识。大可不必一时着急就盲目拿生姜涂抹头皮,也别对某些“防脱神器”抱有过高期待。科学的检测和专业的建议,比胡思乱想、盲目尝试偏方更有助于“头顶健康”。
焦虑不如自律,给自己多一些关爱。很多时候,脱发掉发问题靠自律就能“自愈”。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原因,求助“外力”之余,也可求之于己,努力改掉“明明很困却舍不得睡”的“晚睡强迫症”,对辛辣、甜腻、油炸重口味的“舌尖偏好”说不。
从心理层面来看,脱发与焦虑似乎成了一个“负面循环”,越焦虑越脱发,越脱发又越焦虑。不妨每天多爱自己一点,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低成本“快充”方案,比如停下匆匆的脚步,抬头看看天上的云,比如到公园待上20分钟散散“班味儿”,再比如打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等。当我们的精神“蓄水池”悄悄满起来,不安自然也能少一些。
与自己和解,才是生活的正解。美不美,其实无需被定义,真正的美丽、自信、快乐来自每个人跟随本心的选择。与其被外界的审美标准所绑架,战战兢兢地应对颜值审视、身材审视,不如放过自己,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重要的是,喜欢每一个当下的自己,接受时过境迁,也接受稀疏的发量,在与自己的和解中找到生活的节奏。与其纠结头发的多少,不如像白居易那样潇洒面对:“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有人说,“不焦虑,才是对脱发最好的拯救”。放下对头发的执念,锻炼出强大的“灵魂肌肉”,我们的焦虑与烦恼或许就能少几分。有一天,当我们坐在摇椅上,也会从容笑说:“我的头发稀疏了,但我也变强了。”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我们将赠送任意一套《浙江宣传》书籍。您有脱发掉发的烦恼吗?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