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新证!

时事   2024-11-29 20:02   江苏  

11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会,包括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隶制度的照片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新证。


据介绍,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二十六旅团步兵第五十八联队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开始于1937年9月25日,结束于1938年1月8日,日记中多次记录了其所在部队向南京进犯途中一路抢劫的行径以及他目睹的南京大屠杀后的惨状。例如,在1938年1月1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城外的小河里尸体如山……”这本日记由上海的陈凯先生帮助纪念馆征集,纪念馆按照程序进行鉴定和研究。


今年,日本友人大东仁再次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一批重要文物史料。其中,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包含上海至南京中国军队防空的各种地图、防空作战概要、防空警报鸣放记录等。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孟国祥认为:“石井桂中国之行目的是调查和收集中国方面的防空资料,为日本扩大侵略提供情报。这些文件记录了石井桂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在南京等地看到的日军暴行后的惨状,具有很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


此外,大东仁还征集到一组1937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等地的照片,包括“南京站前被炮火击中的中国房屋残垣”“被侵华日军侵占后的南京汉中门”“被侵华日军侵占后的南京下关火车站”等共计324张。纪念馆文物史料部负责人艾德林介绍,这组照片与侵华日军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有关,该联队在南京沦陷后参与了南京大屠杀。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认为该文物史料价值很高,他说,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张写有“俘虏收容处”字样的照片,照片中建筑物背景与1953年日本发行的《画报近代百年史》和日本发行的《支那事变纪念写真帖》中的相关照片背景相似,经比对发现这三张照片是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地点场景,即位于南京东郊仙鹤门镇的“俘虏收容所”。结合其他文物史料可以验证,这张带有“俘虏收容处”字样的照片,看似日军“收容”被俘中国军民的场所,实则是为了屠杀而临时关押中国军民。


珠海的刘昌言先生及朋友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一批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隶制度的照片和史料,包括上海“海乃家”慰安所建筑改造图纸,以及日军在苏州、太原等地设立慰安所的照片,进一步印证了日军在中国实施的“慰安妇”制度。


还有一份日军野战医院为“慰安妇”所做的体检表格,上面记录了“慰安妇”的种族、屋号、艺名、本名、年龄,其中有中国籍“慰安妇”12人,最小的18岁、最大的36岁。


“这些年,纪念馆每年都在征集、鉴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物史料,这项工作不仅对再现那段惨痛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界深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研究,以及普通大众增强历史认知,坚定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信念,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孟国祥说。


据了解,纪念馆目前各类藏品总量超过19.4万件(套)。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编辑:陈岑
校对:郑媛媛
责编:李思颖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