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会,包括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隶制度的照片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新证。
此外,大东仁还征集到一组1937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等地的照片,包括“南京站前被炮火击中的中国房屋残垣”“被侵华日军侵占后的南京汉中门”“被侵华日军侵占后的南京下关火车站”等共计324张。纪念馆文物史料部负责人艾德林介绍,这组照片与侵华日军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有关,该联队在南京沦陷后参与了南京大屠杀。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认为该文物史料价值很高,他说,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张写有“俘虏收容处”字样的照片,照片中建筑物背景与1953年日本发行的《画报近代百年史》和日本发行的《支那事变纪念写真帖》中的相关照片背景相似,经比对发现这三张照片是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地点场景,即位于南京东郊仙鹤门镇的“俘虏收容所”。结合其他文物史料可以验证,这张带有“俘虏收容处”字样的照片,看似日军“收容”被俘中国军民的场所,实则是为了屠杀而临时关押中国军民。
珠海的刘昌言先生及朋友帮助纪念馆征集到一批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隶制度的照片和史料,包括上海“海乃家”慰安所建筑改造图纸,以及日军在苏州、太原等地设立慰安所的照片,进一步印证了日军在中国实施的“慰安妇”制度。
还有一份日军野战医院为“慰安妇”所做的体检表格,上面记录了“慰安妇”的种族、屋号、艺名、本名、年龄,其中有中国籍“慰安妇”12人,最小的18岁、最大的36岁。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