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二期项目
正式启动开诊
其“一轴两区多庭院”的规划布局
将进一步完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
为苏南片区及长三角区域的居民提供
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构建医疗“新”格局 保障市民高效就诊
项目作为苏州市最高规格的
大型公立三甲医院
是完善苏南及长三角地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民生工程
旨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医院
将成为长三角医疗服务“新高地”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
涵盖了门诊医技楼、住院楼
急诊楼、科研楼等10个建筑单体
总规划病床数达1800张
项目围绕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任务
日急诊收治能力超1000人次
日门诊接待能力达12000人次
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
大幅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有效缓解了民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加快构建长三角“健康圈”
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高效集约“新”设计 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项目采用
“一轴两区多庭院”的总体规划
及高效集约的功能医疗布局
医疗街采用集中式的十字交通核布局
串联所有诊疗功能模块
方便患者快速到达所有功能区
考虑到就医识别性
在医疗街处设置了自动扶梯
进入大厅就可快速识别
在首层门诊入口设置
导医咨询大厅、挂号收费大厅、取药大厅
并分层设置挂号收费
减少患者折返路线方便患者就近原则
确保了从挂号、收费
到取药整个流程的快捷高效
医疗配套连接地铁商业
患者可通过地铁通道直达地下一层
向上到达院区下沉庭院
也可通过室内自动扶梯直达医疗街
医疗区的布局以医技为中心
分区明确、互不交叉
住院、门诊患者均能便捷到达医技区域
有效缩短就诊流线、提高了医院效率
敞开式的候诊区设计
采用二次候诊模式方便病人就诊
候诊区开敞明亮、易于识别
丰富的色彩布局
能有效帮助患者候舒缓心情
多措并举“强”履约 助力项目高效建造
由于项目10栋建筑单体
分布在总院一期两侧
且项目面积大、平面管理复杂
各类施工工序交叉频繁
团队采用“大工地、小片区”的
高效片区化管理模式
将整个“大工地”划分为
东、西两个“小片区”
并在此基础上再划分成6个施工区段
每个区段都设置一个
专业化的“小型管理团队”
通过各团队密切联动、快速响应
确保了各施工平面的高效有序管理
项目东区基坑开挖深度达11.30米
占地面积约4.68万平方米
由于基坑南北两侧为主干道和河流
基坑挖土及施工场地狭小
人员、设备材料运输组织较困难
项目应用中心岛顺作法深基坑施工技术
巧妙利用基坑内部空间
合理规划施工顺序和作业面
并严格遵循
“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
的“跳仓法”施工原则
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充分发挥总承包管理优势
将精装修、安装及10余项医疗专项
全部纳入总包管理
通过资源聚合、统筹规划
聚焦进度、生产、质量等关键环节
建立三级节点管控体系
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强化过程考核
确保了各节点高效稳步推进
技术创新“强”引领 助推项目一次成优
医院设有直线加速器机房
为完美屏蔽直线加速器产生的辐射
机房需采用高容重混凝土
进行一次性浇筑
且对混凝土抗裂性要求极高
团队基于BIM模型技术
深入分析机房易开裂位置
及时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通过BIM仿真施工模拟
不断评估其开裂风险
确定了最优的施工方案
团队在模架体系中
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对混凝土浇筑、凝结过程实时监测
通过智慧管理平台上的
多渠道预警反馈机制
极大地缩短了响应时间
有效预防或减轻了潜在的开裂风险
确保了机房建设一次成优
由于医疗专业区域深化难度大
团队通过BIM软件二次开发
与医疗专业族库搭建
大幅提高了深化设计效率
通过BIM模拟、CFD气流模拟
及三维漫游动画等方式
确定了各医疗专项布置的合理性
并依据专业规范及净高要求
开展各专项间的碰撞检测
根据结果及时进行设计调整
保证了内部的美观和易维修性
实现了设计与经济的双重优化
项目聚焦信息化技术升级
开发了一套基于BIM的质量验收系统
通过智能随机抽样、三维模型显示
及信息自动处理等方法
实现了质量验收过程的
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
大大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实现了质量验收流程规范化
为绿色施工无纸化办公提供了坚实保障
匠心建造 精益求精
中建八局建设高品质医疗民生工程
打造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推动苏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贡献八局铁军力量
责编:朱子杰
校对、审核:党群系统、苏南分公司
撰稿:苏南分公司
发布:党建工作部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