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外舆论场上关于“中英关系是否会产生新变化”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与中英高层近期展开的对话交流有很大关系。今年7月,英国议会选举工党获胜,斯塔默成为英国新首相。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斯塔默通电话。前两天,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牵头人通电话,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加强经贸合作交换意见。此前,两国外交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会面,英国财政部门与中国金融机构开展对话。此外,被外界认为是英国首相斯塔默“重要顾问”的工党元老曼德尔森在访问中国香港时表示,英国新政府有意修补不断恶化的英中关系,希望中国能够做出回应。
公共舆论对中英关系的关注其实反映出一个深层事实,就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大的当下,国际社会对中英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关系是抱有期待的。一方面,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又是两个地区大国,两国关系在各自区域内和全球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中英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冷淡、停滞甚至有倒退的风险。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两国原先的政治互信,在英国此前一轮轮炒作政治安全、香港、人权等议题过程中被严重消耗。这其中有英国一些政客靠炒作“中国威胁论”捞取政治资本、跟随美国全面对华竞争战略转向的因素,同时也有英国自身面对中国发展心态失衡的原因。
斯塔默是8年内的第六任英国首相,这期间英国对华政策变化不小。《外交政策》杂志在英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几天后就发文直言“新政府的重要任务还包括制定一项更加平衡和连贯的中国战略,以取代近年来伦敦对华政策的混乱”。文章还指出,前首相特拉斯曾发表大量指责北京的演讲,但结果毫无用处,对新政府而言,“一个更平衡、更明智、不那么昏迷的对华路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斯塔默 资料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在对华政策上能否摆脱美国的“指导”,在相对自主中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斯塔默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最大考验。我们注意到,英方提出了对华政策的3C原则,即竞争、合作和挑战(Compete,Cooperate and Challenge),这仍然很像美国对华“三分法”的翻版,并非对中英关系的健康认知。我们常说中美关系需要扣好对华认知这第一粒纽扣,同样地,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也需要扣好这粒纽扣。最近英美发表所谓战略对话联合声明,妄议台湾、南海问题,妄称“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等,暴露出英国政治精英许多根深蒂固的对华错误认知,这些都是中英关系重回正轨的障碍。
中国从不干涉英国如何去交朋友,我们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合作共赢的稳定态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没有把中英关系,或者与任何国家的关系,置于中美外交的附属品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年中英关系的波折,更像是英国在自我折腾。我们的开放与合作是面向全世界的,英国能参与进来固然更好,但它实在要犯糊涂、要挑衅,中国自然也不会让着它。
中英之间没有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性问题,因此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在谈及中英关系时直言:“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对话和讨论,尤其是国家间有智慧的对话。”从1950年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到成为率先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被媒体誉为“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离岸中心”,英国多届政府展现出智慧一面。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这无疑将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新机遇。历史上英国的决策者不缺少智慧,而如今更需要把握机会的勇气。
“生存还是毁灭”是莎士比亚给英国和世界抛出的深刻问题。未来的中英关系“变化还是守旧”,对于今天的唐宁街10号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常交流,需要相向而行找共识,也需要携手互利共合作。所以,比起“竞争、合作和挑战”这一3C原则,我们倒是想建议一个更好的“新3C原则”,那就是交流、共识和合作(Communication,Consensus and Cooperation)。(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中英关系可以有更好的“新3C原则”)
最近,国内外舆论场上关于“中英关系是否会产生新变化”的讨论越来越多,这与中英高层近期展开的对话交流有很大关系。今年7月,英国议会选举工党获胜,斯塔默成为英国新首相。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斯塔默通电话。前两天,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牵头人通电话,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加强经贸合作交换意见。此前,两国外交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会面,英国财政部门与中国金融机构开展对话。此外,被外界认为是英国首相斯塔默“重要顾问”的工党元老曼德尔森在访问中国香港时表示,英国新政府有意修补不断恶化的英中关系,希望中国能够做出回应。
公共舆论对中英关系的关注其实反映出一个深层事实,就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大的当下,国际社会对中英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关系是抱有期待的。一方面,中英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又是两个地区大国,两国关系在各自区域内和全球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中英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并非一帆风顺,出现了冷淡、停滞甚至有倒退的风险。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两国原先的政治互信,在英国此前一轮轮炒作政治安全、香港、人权等议题过程中被严重消耗。这其中有英国一些政客靠炒作“中国威胁论”捞取政治资本、跟随美国全面对华竞争战略转向的因素,同时也有英国自身面对中国发展心态失衡的原因。
斯塔默是8年内的第六任英国首相,这期间英国对华政策变化不小。《外交政策》杂志在英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几天后就发文直言“新政府的重要任务还包括制定一项更加平衡和连贯的中国战略,以取代近年来伦敦对华政策的混乱”。文章还指出,前首相特拉斯曾发表大量指责北京的演讲,但结果毫无用处,对新政府而言,“一个更平衡、更明智、不那么昏迷的对华路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斯塔默 资料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在对华政策上能否摆脱美国的“指导”,在相对自主中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斯塔默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最大考验。我们注意到,英方提出了对华政策的3C原则,即竞争、合作和挑战(Compete,Cooperate and Challenge),这仍然很像美国对华“三分法”的翻版,并非对中英关系的健康认知。我们常说中美关系需要扣好对华认知这第一粒纽扣,同样地,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也需要扣好这粒纽扣。最近英美发表所谓战略对话联合声明,妄议台湾、南海问题,妄称“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等,暴露出英国政治精英许多根深蒂固的对华错误认知,这些都是中英关系重回正轨的障碍。
中国从不干涉英国如何去交朋友,我们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合作共赢的稳定态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从没有把中英关系,或者与任何国家的关系,置于中美外交的附属品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年中英关系的波折,更像是英国在自我折腾。我们的开放与合作是面向全世界的,英国能参与进来固然更好,但它实在要犯糊涂、要挑衅,中国自然也不会让着它。
中英之间没有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性问题,因此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在谈及中英关系时直言:“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对话和讨论,尤其是国家间有智慧的对话。”从1950年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到成为率先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被媒体誉为“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离岸中心”,英国多届政府展现出智慧一面。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这无疑将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新机遇。历史上英国的决策者不缺少智慧,而如今更需要把握机会的勇气。
“生存还是毁灭”是莎士比亚给英国和世界抛出的深刻问题。未来的中英关系“变化还是守旧”,对于今天的唐宁街10号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常交流,需要相向而行找共识,也需要携手互利共合作。所以,比起“竞争、合作和挑战”这一3C原则,我们倒是想建议一个更好的“新3C原则”,那就是交流、共识和合作(Communication,Consensus and Cooperation)。(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中英关系可以有更好的“新3C原则”)
编辑:朱嘉琪
校对:魏少璞
审核:朱稳坦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