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援引经济学家的分析称,在提前囤货行为的刺激下,今后几个月中国出口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显示,当特朗普在2018年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时,美国企业也曾争先恐后地在关税实施之前提前囤积进口。这在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其实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进口额超过出口额的金额,在2018年上升(主要发生在关税落地前),2019年则出现下降。
而上个月,中国的商品出口额数据也开始出现了明显上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可能至少部分是由于美国大选结果不确定所导致的提前采购和发货所驱动。
彭博社当地时间11月24日报道也指出,根据其于11月15日至21日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测,相比去年同期,预计中国今年第四季度的出口增长率将加速至7%。
这一预测相较于10月,也就是美国大选前的5%增幅有所提升,并将推动今年出口总额达到3.548万亿美元,超过2022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据国泰君安宏观此前研究表示,抢出口现象在窗口期内普遍存在,表现为关税威胁落地后一个季度内及关税措施生效前一个季度内出现环比动能大幅超季节性的现象。
上届特朗普任期内,对中国提出4次加征关税,9成出口产品曾面临关税威胁,6成产品关税加征落地。
国泰君安宏观研究还表示,复盘发现,关税加征通常经历:贸易调查/口头威胁→官方书面声明→正式落地。官方声明至正式落地时间在一个季度内,贸易调查或口头威胁距离正式落地时间跨度则最长可达一年。
分行业来看,双边依赖度较高、可替代性较低的电子、纺服、家电等抢出口尤为明显。其中,纺服是抢出口的“排头兵”,抢出口最为迅速、集中。电子和家电抢出口的幅度则最强,具有连续几个月大超季节性的现象。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国,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去年美国进口中国商品总额约4300亿美元。
凯投宏观预计,美国进口商因对关税的担忧提前加大采购力度,中国或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感受到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
还有不少美国业者认为,中国的地位无法被取代。
位于密尔沃基的ABC集团帮助美国企业管理在亚洲的供应链。其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乔·尤尔肯(Joe Jurken)表示,尽管他的客户已经加强了从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国的采购,但中国仍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制造业。
在尤尔肯看来,中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通信和交易渠道,西方公司更容易开展业务,其他国家的这些系统尚在开发中。此外,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供应商也拥有价格优势。
“中国永远无法被取代,”尤尔肯说。“其他市场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