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开新局 革故鼎新激活力——金昌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政务   2024-12-10 11:17   甘肃  




中宸距驰固态电芯项目快速建设;羰基镍丸规模化走向市场,结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力保障国家高温合金对高端镍的需求;甘肃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建设算力平台和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建成高性能计算中心,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3%,连续11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1名…….


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经济体制改革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金昌紧扣时代脉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按照《金昌市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任务分解方案》,用创新思维开启未来,高擎改革大旗,奏响经济体制改革“奋进曲”,加力加效推进28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其中8项已完成年度改革任务,17项正在按计划推进,3项待省上政策出台后推进落实,改革广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一幅幅披坚执锐、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改革画卷在镍都大地跃然呈现。


勇破藩篱开新局



走进金昌经开区,放眼望去,但见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奋战正酣,行走在各个项目现场,更能直观、真切感受到我市项目发展拔节而立的激情。“2+4”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值从2021年的66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403亿元,年均增长38%,今年1至10月达到1681.3亿元、同比增长28.3%。这是今年以来镍都金昌交出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硬核”答卷。


改革破冰突围,金昌一笔一画勾勒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涌动、千帆竞发、云卷云舒的壮美画卷。


△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做试验


金川集团公司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作用,建立“地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创新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科创贷”,攻破锂离子电池用镍带、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镍钴铜材料、高性能锻造板材、光热发电用GH3625高精度带材等一系列新产品制备关键技术和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新能源电池转换片冲压用磨砂面超软铜带,4N5无氧铜板材等一批产品填补行业空白、实现国产替代,创新涌流、充满活力的局面加快形成。


改革破局激流勇进。金昌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主要任务和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民营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连续三个季度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和政企沟通交流座谈会,听取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10家银行与52家企业代表签订融资意向书,签约金额47.77亿元;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机制,全市7109名干部包抓联企业10783家,累计走访企业1.7万人次,累计收集问题数量333个,累计解决问题309个,问题解决率93%。


——将创新平台建在产业链上,以开放创新为指引,做好“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标准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作,开展第二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考核及优化重组工作,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考核和优化重组工作的通知》,对甘肃联凯生物公司“金昌市绿色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评估,并开展转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工作。


——探索“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选题机制,紧盯制约产业发展的“卡链”“断链”重大技术需求,深化“企业出题、院所攻关”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项,分别是镍合金公司“高温耐蚀合金宽幅板材锻造模拟及工艺开发”、正元健生物科技“压片玉米提质增效关键工艺技术研发”,每个项目支持资金50万元。


——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建设。推荐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完成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同时,及时下拨省级科技型企业认定奖补资金385万元,并配套下达市级认定奖补资金640万元。


——扩大“科创贷”规模,截至9月底,累计为全市17家科创型中小企业贷款6920万元,同时,出台《金昌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办法》。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堡工业园区


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材料规模优势,金昌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着力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产业链及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产业链,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绿色低碳添“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金川集团公司持续十几年开展跨系统、跨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的环保科技联合攻关:投资超20亿的镍铜五大硫酸尾气、镍铜冶炼环保集气达标治理项目,湿法冶炼含氯废气治理等重点废气环境治理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实施,全市二氧化硫年均值从2010年最高时的376μg/m3,下降到2023年的21.5μg/m3,直逼国家一级标准,为金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作出了企业贡献。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甘肃电投金昌发电公司内,机车穿梭,工人忙碌。该公司坚持源头减量、场内循环、绿色低碳原则,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采购低硫低灰燃煤的同时,充分挖掘节能、节水、减污、降碳潜力,深入开展机组三改联动、供热能力提升改造等一系列节能减碳工艺技改项目,最大限度减少粉煤灰、石膏、炉渣、废气产生量。


△祁连山风景如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机制、荒漠化综合防治机制不断完善,森林覆盖率由1981年的4%增加到2023年的1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累计下降20.36%。


为全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金昌将工业项目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审查环节,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绿色能源体系。“十四五”以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累计下降20.36%,新上项目能效水平均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值,“两高”项目节能技改稳妥推进,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载体4家、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载体17家;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33.1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74.9%,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53.6%。


持续深化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走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条路子”,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十四五”前三年,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11%的经济增长,“2+4”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值年均增长37.9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47.6%、19.4%、39.16%。


△金川区春小麦高效节水万亩示范带种植区


深入实施“双碳”战略,严格执行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中药材、经济林果等林下经济、沙地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等碳中和产业,推进“源网荷储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打造“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和绿色工厂、绿色矿山,促进能源、交通、工业、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就是重点领域着力点,我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民生福祉更“殷实”



冬闲时节,寒风凛冽,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的吨包袋加工厂的车间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数十名工人脚踩缝纫机,一个个针脚细密、做工精细的白色吨包袋逐渐成形。


△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吨包袋加工车间


永昌县红山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立足各村实际,创新发展路径,在毛卜喇村、马家坪村、山头庄村探索建立3处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目前,3个车间每年可生产吨包袋20万条左右,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群众每年增收3.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


永昌县红山窑镇举办镇村企对接活动,邀请25家企业代表与12个乡镇面对面交流对接,通过政府搭台,促进镇村和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供需对接、产业共育。通过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创新开展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实效,农业水价调整全面完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永昌县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金川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通过验收。


民生连着民心。今年以来,金昌市各级党委政府将为民爱民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千方百计守好民生底线。坚持以城乡产业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拓展“强工促农”模式,深入推进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融合发展行动。永昌县确定乡镇改革创新模式22项、乡镇示范性工程26项,六坝镇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红山窑镇“共富车间”,水源镇“土地托管”等模式有序推进;金川区确定乡镇改革创新模式4项、乡镇示范性工程5项,“村居融合”改革、“共富工坊”“城中村”综合改造等模式有序推进。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3所,发放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公租房租赁补贴800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8套,为43.4万城乡常住人口购买“和谐金昌”民生综合保险;持续深化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改革,依法理顺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整合市属四家医院成立医疗集团并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城市公交实现国有化运营、回归公益属性,市政设施管理职能移交金川区,森林公安、机场公安、八冶医院、金川集团公积金移交地方管理,打造红色物业品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金昌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织牢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金昌市政务服务中心


今年,我市印发了《金昌市加强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梳理形成全市第一批61项“市域通办”事项清单,建立“异地收件、属地受理”“辅助申报、快递转送”的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无差别收件登记,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办事。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18个便民服务中心、182个便民服务站均设置“市域通办”窗口,共办理“市域通办”业务1.6万余件,为企业和群众免费邮寄材料170余件。


金昌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尺,围绕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重点和关键领域,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全面精准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化推进问题解决,全心全力惠及百姓,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实施,社会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筑起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


春潮拍岸,百舸争流。金昌将用“敢为”激发奋斗激情,用“敢闯”开拓发展新局,用“敢干”铸就企业辉煌,用“敢首创”开启未来篇章,把“改革愿景”变为“发展实景”。


记者:李峰 杨蓉 张迈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柴纳敏

责编:田红娟

审核:马丰友


金昌发布
我们将在这里为您第一时间发布金昌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讲述金昌好故事,传播金昌好声音,展示金昌新形象。产业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