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前行

财富   2024-11-16 15:48   北京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202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4个重大合作平台相关方案或规划,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主的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更加清晰完善。

广东深化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打造内外一体化经贸网络,抓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探路。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与改革开放初期依托地缘与要素成本优势承接外商投资阶段不同,如今的广东,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主动吸引优质跨国企业深耕发展,持续升级引资结构。

为优化外经布局,广东实施“广东总部+海外制造基地”发展模式,有序引导省内优势产业和企业在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投资布局。

“我们加强内陆港建设布局,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综合服务水平,把国际大港搬到内陆客户‘家门口’。”

作为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选择将科研创新平台落地广东,具有风向标意义,其背后的战略深意耐人寻味。作为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研创新平台相伴生的人才链,是广东探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

文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肖文峰 詹奕嘉 丁乐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38年居全国首位。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过去我们的开放是‘跟跑’,现在我们的开放是要‘领跑’,这是更高水平的开放”。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高规格部署和支持政策陆续出台——2018年,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02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4个重大合作平台相关方案或规划,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主的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更加清晰完善。

出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印发《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深化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打造内外一体化经贸网络,抓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探路。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1~8月,广东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35.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5.3亿美元;1~9月,全省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8224个,同比增长16.6%。

新时代新征程,开放融通与变革创新潮流滚滚向前。面向未来,广东正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在高水平开放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采购商在第 136 届广交会家电展区洽 谈采购(2024 年 10 月 15 日摄) 刘大伟摄 / 本刊


1

当好开放型经济发展“顶梁柱”

千百年前,中国丝绸在南海之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跨境电商跨越重洋驶向全球。

通过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外贸新动能,广东的内外贸、内外资呈现互促双强新态势。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8万亿元大台阶。目前累计设立外资企业33.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近6000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对外投资额、引进海外人才数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培育外贸新业态,增强国际贸易新优势。1小时,3000家海外买家观看、近100个意向客户对接——在第136届广交会上,深圳市希之望科技有限公司首次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直播,收获远超预期。“通过线下布展、线上直播的融合方式,我们快速接触买家,就像开了一场全球发布会!”希之望总经理程墨说。

这是广东外贸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实现新增量的缩影。

瞄准外贸新业态发展的痛点堵点,广东相继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0条、电子商务B2B高质量发展9条、海外仓高质量发展11条、跨境电商持续稳定发展12条等专项政策,已实现全省所有地级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覆盖。

众多传统外贸工厂借助跨境电商打开外贸新通道,乃至打造自有品牌,不断向价值链更高端攀升。“拼多多集团旗下跨境电商平台深入广东、浙江等国内百余个制造业产业集中地区,推动优质产品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范洁真说。

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8433亿元,年均增速达71.4%,在全国占比超过1/3。

新业态助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老三样”与“新三样”两面开花,带动广东出口强势增长。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41.5%,在全国外贸大局中发挥出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

高质量吸引外资,引资结构持续升级。10月9日,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华南空调生产基地项目,举行正式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是大金在华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

“我们专门在华南设立多联机空调生产基地,主要考虑这里在产业集群、专业人才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利好条件。”大金空调(惠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石川恭弘说。

聚焦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广东陆续出台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招商引资20条、新一轮外资激励政策等高质量吸引外资举措,突出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2024年上半年,广东全省新设外资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14.5%;实际使用外资552.7亿元,到资超1亿美元大项目14个,吸收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外资同比增长14.4%。

与改革开放初期依托地缘与要素成本优势承接外商投资阶段不同,如今广东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主动吸引优质跨国企业深耕发展,持续升级引资结构。

2023年以来,广东围绕生物医药、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出台新一轮外资奖励政策,完善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省市组织上门对接招商,营造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仅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广东就举办招商活动760多场,签约项目833个、总投资3897亿元,吸引24家跨国公司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落户。

目前,广东实际使用外资连续9年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多家在广东布局投资。

服务外包提质效,打造“世界办公室”。“这太炫酷了!”坐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乘客舱,来自墨西哥的客商劳尔·洛佩斯·帕拉赞不绝口。“它在墨西哥前景广阔,尤其会吸引那些希望提高效率、缩短通勤时间的企业家。”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代表企业亿航的无人机成为“爆款”。裸眼3D全息风扇屏、智能调脊机器人、工业AR眼镜等“粤式”智造也以各自丰富的应用场景,引发各国客商浓厚兴趣。

近年来,广东发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建设珠三角国家级服务外包城市群,巩固提升旅游、运输、文化、中医药等传统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保税维修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外包枢纽区域。

2024年上半年,广东服务进出口总额89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国的17.6%。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快速,其进出口额499亿美元,同比增长9.1%,占总额的55.8%。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提升广州、深圳、佛山等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能级,培育15个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进建设10个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培育一批全球外包100强、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推动不少于150家服务外包企业转型数字贸易龙头企业。

工人在位于泰国罗勇府的广汽埃安泰国 智能工厂工作(2024 年 7 月 17 日摄) 孙玮彤摄 / 本刊


2

建强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地”

推出稳大盘促增长8条、新型储能产品出口6条、中间品贸易9条、内外贸一体化14条、跨境电商12条……广东聚全省之力打造内外一体化经贸网络,一体推进软硬设施建设,聚焦优化省域开放发展布局,构建面向全球、内外融合、开放通达的国际经贸网络,建强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地”。


“海陆空”高效互联,物流联网衔接贯通。11月4日,一批重约126吨的货物从捷克启运,在德国汉堡搭乘货轮前往广州南沙港。货轮启航前,企业可向南沙海关“提前申报”报关,实现到港前提前办理单证审核等通关手续,抵达南沙口岸后直接放行,随后通过陆路转运至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存储。“报关—放行—转运”一气呵成,效率大幅提升。

珠江航道,货船来往不息;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大湾区机场群,飞机穿梭往返……以提升交通设施连接度、通畅度为重点,广东加快建设“海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

通过调整优化组合方式,广东不断提高各类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的联网组合效能,开放物流大通道在“海陆空”高效互联、“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中越发畅顺。2024年1~10月,仅广州港,海铁联运业务完成箱量就已超2023年全年总量,同比增幅达34%,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如今,广东已建成万吨级泊位约400个、亿吨大港7个;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超400条、覆盖世界主要贸易港口;建成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等9个机场,在册通用航空机场36个,通用航空产业初成体系。

本土研发+海外生产,铺设全球经贸网络。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面向非洲市场加大技术投入,其埃塞俄比亚全资子公司和大型生产制造中心投入使用,通过本地化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产品在非洲广受赞誉;

2024年4月以来,广汽埃安宣布正式进驻印度尼西亚,广汽集团第一个CKD(全散件组装)项目马来西亚工厂小规模量产,埃安泰国工厂获批185保税区运营许可证成其海外首个保税工厂;

……

越来越多广东企业通过“本土研发+海外生产”“国内总部+全球布局”等模式打造跨国经营网络,逐步构建起立足国内、辐射周边、联通全球的经贸网络。

广东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优化外经布局,广东实施“广东总部+海外制造基地”发展模式,有序引导省内优势产业和企业在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投资布局。目前,已在越南、尼日利亚、波兰等地培育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23年,全省对外投资238亿美元,增长8%。

记者在第136届广交会期间的中国(广东)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对接活动中了解到,广东积极推动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国家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和建立海外仓,双方进出口贸易额2024年前8个月已经接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达19.4%。

优化区域协同,拓展开放布局。前不久,首趟满载打印机、劳保用品及二手车等货物的列车从邵阳东货运场启程,驶向盐田港区,随后出口亚非欧多国。随着邵阳内陆港揭牌,深圳港已累计挂牌运营19个内陆港,覆盖广东、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五省市。

“我们加强内陆港建设布局,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综合服务水平,把国际大港搬到内陆客户家门口。”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从支持赣州融入深圳全球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到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广东主动健全省际合作机制,深化对内经济联系,拓展经济纵深。

面向未来,广东正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重大战略对接联动;用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机制;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发挥对接东盟桥头堡作用;与海南相向而行,推动琼州海峡协同高质量发展。

“面对国际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迫切需要基于国内区域大市场之上的高质量内循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认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有责任也有能力向周边省区发挥辐射、扩散效应,这也是周边省区发展所需。

一列中欧班列(深圳)满载洗 碗机、电烤炉、扫地机器人等家用 电器从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 发出,后续通过阿拉山口口岸抵达 俄罗斯(2024 年 5 月 30 日摄) 李砚伟摄 / 本刊


3

勇做制度型开放“探路人”

广东着力抓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内外链接功能、深化粤港澳合作,大力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大型平台公司和本土跨国企业等主导型企业,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更好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做强湾区大平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各类大型展会,是广东重要的开放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广东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试验田、压力测试场作用。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单牌车随处可见。

“合作区揭牌运作三年以来,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运行总体顺畅,创新要素明显集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与澳门有序衔接。”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说。

2024年3月1日零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分线管理措施。自分线管理以来至8月14日,经“一线”横琴口岸过关人数超930万人次,进出境车辆超103万辆次,约89.2万人次澳门居民经新家园通道快速验放;“二线”通道验放出区车辆超834万辆次。“金融领域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后,截至8月末,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EF)账户设立近160个,累计办理“跨一线”“跨二线”的资金划转超70亿元。

不仅横琴。前海在跨境民商事法律服务领域先行试验,率先实施“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南沙推进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全面落地实施,率先探索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业务;河套探索高效便捷的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监管模式,预计将完成包括创新科研人员、科研货物、科研资金、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模式等四方面共20项任务。

9年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合作等领域,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激活全盘。目前,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集中复制推广成果的25.75%,超过1/4。自贸试验区内实有企业超29万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05家投资项目520个,集聚总部企业220家。

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第一批前海招商“合伙人”,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见证并享受到前海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

“迁到法律服务业相对聚集的国际仲裁大厦后,房租在市场价基础上打三折,成本大幅降低。没了后顾之忧,我们将持续发力涉港澳涉外业务。”事务所律师王敏说。

港澳律师内地执业,是大湾区在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民生融合等领域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一个侧面。

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试点实施后,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1.9万名内地高层次专业人才获批人才签注,有效促进各类人才在大湾区便利通行;上线粤港“跨境通办”服务专区和“湾事通”平台,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上百项民生服务,第135届广交会期间“湾事通”平台还上线“境外人士服务专区”,服务境外客商超26万人次;持续推进“港澳药械通”,目前指定医疗机构达到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更好满足民众用药用械需求。

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说,大湾区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入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立粤港澳三方常态化沟通机制,聚焦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一批标志性政策事项落地,以“点”带“面”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切实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引资留智“强磁场”,攀向价值链更高端。2024年2月29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技术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巴斯夫在华南建立的首个企业科研创新平台,由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巴斯夫全球创新团队开始齐聚湛江。

“这将进一步提升巴斯夫在华南地区的创新力。”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表示,巴斯夫公司看好广东、投资广东,希望聚焦绿色石化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深化双方在科技创新、工艺研发、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推动结出更多合作成果。

作为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选择将科研创新平台落地广东,具有风向标意义,其背后的战略深意耐人寻味。作为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研创新平台相伴生的人才链,是广东探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步。

外资引进来,外智留下来。今天的广东,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深圳西门子能源全球创新中心、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广东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吸引一批高水平外资研发机构落户。与此同时,依托重大平台、重点机构、优势企业引入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和培养更多国际贸易、投资、物流、会展、涉外法律等专业人才。

随着个税优惠、人才签注、执业资格认可、科研资金过境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6所港澳高校在湾区内地设立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成3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形成人才开放新优势。2023年,广东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继续深化粤港澳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理想之地。

开放站在前沿,发展走在前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挥以开放促改革的传统优势,实施更全面、高质量、全球性的政策举措,多维度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能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发展能级和战略空间。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上,客商 在波兰展台交流 (2023 年 11 月 15 日摄) 毛思倩摄 / 本刊

刊于《瞭望》2024年第47期

财经国家周刊
国家财经决策智囊,国民投资消费顾问!\x26lt;瞭望全媒体传播矩阵品牌\x26g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