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
一年一度的中国记者节到了
这是一个属于全体记者的
每天叫醒TA的不止是梦想
还有手机推送的99+
出差外采写网评,拍摄剪辑全搞定
既能团队作战,也能独自扛下所有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记者的手机相册
=素材库(采访现场、发布会、视频素材)
记者的微信置顶
=文件传输助手+媒体群+发稿群
还有记者的输入法
分分钟暴露职业身份……
在家人眼中
TA们,晨昏颠倒,昼夜不分
在朋友眼中
TA们,是人间“鸽王”
经常临时爽约,不回信息
在记者自己眼中
TA们,不是在写稿,就是在写稿的路上
什么?
你问记者为啥还是单身?
记者最开心的事
重大节点快到了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最怕领导突然的关心
迎接新一天的
除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还有领导的一句:
报选题!
出现突发
记者和编辑:
领导:
抓紧!
三分钟我要看到预览!
当看到同行的稿子推送
抢不到首发的夜晚
没有记者和编辑可以入眠
当成为全网首发
1937年11月8日
一批青年记者成立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在枪炮声中,到前线去采访
以笔为刀枪,参加抗战救亡!
后来这一天,被设立为中国记者节
在2024年的今天
我们国土安宁,享受盛世和平
但当世界其他地方的炮火响起
仍有一群来自中国的身影
拿起话筒,扛起设备,戴上头盔
穿上防弹衣,向着炮火而去
记者陈慧慧、次晓宁、赵兵、姚书博在前线报道
他们是记者,他们初心未变
因为记着“抵达现场是记者的使命”
因为坚信“如果你没办法阻止战争
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
他们深入战区,义无反顾
2015年,杨卫华去世
这段故事却没有因此终结
今年,18岁的郎铮走出高考考场的那张照片
掌镜者正是杨卫华的儿子、记者杨博
这两张照片的背后
是一对父子记者的跨时空接力
时间的跨度和命运的流转如此动人
一些感动和圆满在多年后“正中眉心”
而正是因为记者的追随和记录
我们得以窥见这份温情
持久的、延续的、暖融融的
只有做“大”报道的记者才是好记者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不妨再去回顾一下这个新闻故事: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开“抗癌厨房”的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连续十几年
免费为癌症病人和家属提供炊具炉火
因为“再有钱,来肿瘤医院也会穷
但是再穷,也要吃口热饭”
2019年,CGTN主播刘欣(右)在美国电视台为中国发声
2021年7月,记者古兵在河南直击患者转移的过程
2022年3月,记者张腾飞在东航空难救援现场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山东(ID:sdgqt2014)”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四川日报、河南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河南共青团等。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山东(ID:sdgqt2014)”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四川日报、河南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河南共青团等。
编辑 | 赵雨琛(中国海洋大学团委)
责编 | 周慧玉(山东农业大学团委) 校对 | 李 炜
责编 | 周慧玉(山东农业大学团委) 校对 | 李 炜
校审 | 翟 莹 终审 | 田秀妍
关注 | 青春山东(ID:sdgqt2014)
点亮“在看”,记者节快乐!
点亮“在看”,记者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