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关注“青山圣水 大美新城”
原标题:医疗服务沉下去 “宜养”指数升起来——75载砥砺奋进之呼和浩特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篇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呼和浩特市的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简陋的乡村诊所到现代化的诊疗大楼,这座塞外古城见证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事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医疗资源稀缺、疾病预防措施不足和居民健康意识淡薄等诸多挑战。
而如今,首府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数达到3272所,全市注册执业(助理)医师20825人,注册护士26125人,编制床位25030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5.86人、拥有护士7.36人、拥有床位7.05张,均超过国家、自治区平均水平。
“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看病不用往外地跑了。”“互联网医院看诊,药品邮寄到家也太方便了。”“诊间结算不用排队交费,就医越来越便利了。”……采访中,一个个便民举措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健康呼和浩特踏上了新征程。
——医疗资源不断优化。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累计投入40多亿元,陆续新建了市第一医院、市蒙医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改扩建了市第二医院、市职业病医院。新建和改扩建旗县综合医院、中蒙医院10所。呼和浩特市对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个乡镇卫生院、760个村卫生室同步进行了建设,市政府出资为全市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大三件”“小三件”数字化设备288台,基层名医工作室实现了全覆盖。——医改取得积极成效。呼和浩特市紧跟全国步伐,坚持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先后出台了40多项改革措施,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带量采购”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举措,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市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在诊疗服务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引导医联体内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
——智慧医疗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智慧医疗,改善医疗服务。市第一医院建成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平台,覆盖医疗机构33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信息化能力,呼和浩特市为乡镇卫生院配齐数字化医疗设备,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云医疗”系统及影像、彩超、心电远程诊断中心。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市9家自治区级医院、6家市属医院、10家旗县区级综合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大投入,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015年人均45元提高到80元,服务项目由9类增加到12类。全市全面开展免费婚检、免费增补叶酸、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在自治区率先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32%。
——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振兴提质提速。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扶持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蒙医)优势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筛选骨伤、血液病、心病、脑病等中医(蒙医)治疗优势病种,总结形成特色诊疗方案,打造了一批中医(蒙医)特色专科、特色学科。全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中医馆(蒙医馆)全覆盖。
站在历史新起点,呼和浩特市将继续深化拓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健康根基。
来源:青橙融媒
推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