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艺科交叉人才加盟,助力智能设计发展

文摘   其他   2023-12-28 15:34   上海  



本学期,刘冠宏博士入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担任助理教授一职,同时也加入了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成为一名导师成员。

教师介绍 

刘冠宏于2023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本科和硕士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文化传承与数字工艺。


近年来,刘冠宏一直践行以智能技术为手段、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助力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做出了一系列前沿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她在人机交互顶级国际刊物(ACM SIGCHI, ACM UIST, ACM  Ubicomp)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引用数量近百次。主持或参与完成的代表作包括动态实体国画《九兰》《通路23,剩余19》、流体纤维编织作品《溯》,受邀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展览多次,并被北京卫视科教频道等媒体报道。在学期间曾多次获得校级综合奖学金,并在硕、博毕业时均获得优秀毕业生或优秀学位论文的荣誉。其个人学术网站请见:liuguanhong.com


科研及作品


在人机交互领域,有一个名词叫HCI4D,是HCI for development的缩写,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促进发展,提升某些特定的社群的信息化水平。面对我国丰厚的传统艺术瑰宝,如何用人机交互技术赋能其创新和发展,是刘冠宏在过往研究中的主要课题。


对传统艺术数字化的探索,始于动态实体国画作品《九兰》。刘冠宏与清华美院国画专业的师生合作,使用感温变色颜料、电子元件及温控技术,使得画面在纸上可以呈现花朵盛开-凋零的意境,从而为国画本身的创作增添了时间维度上的创作空间。


作品《九兰》的动态关键画面


作品《九兰》的背视图及展览实况


在展览中,看到观众们对于画面动态的好奇和等待,使得刘冠宏和创作团队倍感欣慰;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新技术作为传统艺术创作工具的可能性。带着让动态国画的创作可以让更多人参与的初心,研究小组又进一步研制了动态绘画创作工具ViviPaint。

动态实体国画创作工具包ViviPaint及代表性作品


动态、变色不仅可以存在于国画领域,还可以在造型多变的编织工艺领域有更丰富的表达。刘冠宏又与清华美院纤维艺术专业的师生展开了新的探索,构建了基于流体纤维的编织工艺创作工具包FluidWeave,和作品《溯》。人机交互顶级会议ACM CHI的发表,也促使刘冠宏看到了人机交互对传统工艺的赋能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流体纤维的编织工艺创作工具包FluidWeave


流体纤维作品《溯》


作为研究传统工艺创新的人机交互学者,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人机交互学术舞台上发声,成为了刘冠宏新的目标与心愿。在学术探索中,如果说国画、编织工艺都是学院派语境下创作的探索,这一次,刘冠宏走入了非遗和民间工艺领域,针对“老北京手办”——毛猴工艺展开了数字化创新,也终于实现了自己求学时的心愿,在CHI上发表与传统工艺数字化相关的研究。


刘冠宏在ACM CHI2023上进行论文口头发表


加盟实验室后,刘冠宏将继续在人机交互、智能设计、艺术与科技道路上继续探索。尤其特别关注文化传承与数字工艺领域,希望以AI及个性化制造相关技术为手段,拉近传统艺术与现代人的生活,在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的同时,让大众从传统艺术的旁观者变为传承与创新者。在刘冠宏老师加入后,实验室也会进一步提升其在设计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领域的优势,在发展学术创新与探索设计创作、开拓实际应用方面齐头并进,共创智能设计前沿力量。




关注实验室公众号,了解更多招生及教学动态


创新中的iDVX Lab
同济大学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Intelligent Big Data Visualization Lab)是同济大学中一个横跨 “设计创意学院” 及 “软件学院” 的以信息及数据科学为研究方向的创新实验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