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真、德真、情真”//如何做一个武术良师

文摘   2024-08-09 16:19   湖北  

   作为传武授业、树德育人的武者之师,一定要做一个良师。怎么做才是一个良师呢?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武林中,习武之人不仅思想觉悟不同,而且目的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形形色色,什么样都有。同样,做师父的亦不例外,详细归纳分析,武林中不外乎有四种师父。

   第一种是有德有才的师父。此乃武林中真正的明师,他们为人阳光,言行坦荡,理法精通,功夫高超,德才兼备,同时不为名利所困,不为贫富所扰,不为财色所动,不为贵贱所烦,胸怀宽广,全身心投入到继承、发展和宏扬武术事业上,是品德高尚、言行一致的武术明师;

  第二种是有才无德的师父。这种师父相对而言功夫很好,但品行低劣,心口不一,言行相悖,今天骗徒弟点吃喝,明天搜刮殆尽弟子钱财,明着是武术“高师”,实是“武林败类”,更有甚者,此类师父常教唆门下弟子充当爪牙打手,为其“尽孝”,自立山头,称王称霸,处处维护他本人的权威及利益,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并且贬毁和打压其他武术门派的人。本身品德不好,再传艺授人,危害社会,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跟这种师父学艺练功是很难成人成才的,更不要奢望练成真功绝技了;

   第三种师父是有德无才。此种师父思想比较纯洁,胸怀坦荡,品德高尚,大公无私,既不图私利,亦不贪名居功,传道授业,一心让门徒成才,造福社会。但由于自身素质及师承等各方面原因所限,功力有限,所学所知甚少,门下弟子有成者寥寥无几,虽能择人而尽心倾授,但难育高徒。相对而言此类师父要比第二种师父好多了,最起码功夫不高,但人品却是好的,他能在传授武道的路途中,给你点燃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方向,甚至举荐弟子去拜明师学艺,助门徒成名成家;

   第四种是无德又无才之师。此种人是最可恶可恨的武林小人,亦是危害社会、造孽于世的拳霸恶师,他们以武乱世,邪恶十足,教人学坏,唆使弟子欺行霸市,危害社会,违法乱纪,无恶不作,是世人唾骂的武林败类,门下也皆非善良之辈,俗语云:“与虎同居没有善兽”,跟什么人学什么人,跟着大仙跳大神儿,此类师父门下皆是虎狼之辈,危害社会,最后必是作茧自缚,不得善终。

   根据以上所述,第一种师父,有德有才,乃武林真师,是深受世人尊敬、名垂青史的武术大家,如宋代的武术大师周侗,文武皆通,德艺双馨,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武术名家名将,像林冲、卢俊义、岳飞等英名传世、流芳千古的武将。再如被武林人称颂为“武圣人”的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大师,自幼酷爱武术,师出名门,功高盖世,门下出类拔萃之弟子众多,而且有文章著作流传于世,香馨后人,福泽后学,被人奉为“真宝”,此乃真师。

   武术,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宗风不灭,精华永存,并在神州大地上绽放出绚丽耀眼之光芒,实乃我辈之幸!民族之幸也!中华武术的传承不断,是一代又一代的武林传人之功劳。习武不仅靠恒久的苦练,尚须在明师的真传下才能领悟武学之真谛!养练结合,体用兼备,拳理自现,运用自然,这才是真正的传统功夫!欲功瑧上乘,非得明师之传授不可。世上每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人爱武术,每一百个武术人中只有一个人拜师的,每一百个拜师人中只有一个人拜到了真正的高师,每拜高师的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坚持练功到底的,所以千百人中出一位高人就很难得了。

  作为武林之师者,应具备“三真”,即功真、德真、情真。

  首先,“功真”。即为人师者,潜心研练本派武功,博学文武,师承一门,百家学艺,以身作则,求真务实,不骛虚声,不弄虚作假,不拉大旗做虎皮。要想给弟子一桶水,做师的应积蓄水一缸。厚积薄发,研学众家武术技理,博学善识,专精一派之功夫,这样才能功达上乘,传武授人。

  其次,是“德真”。一个习武之人光求艺不求德,那是小人。君子学武以德为本,强家强国,于民有益;小人学武,造孽于世,危害一方。艺师好找,人师难寻,品行不端,无德之人,不配做育人之师,即使有点功夫亦不会太高的,只是比普通人略强些罢了,这就是所谓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道理是一样的。倘若师父有功夫,但思想顽固不化,有真东西不教,或教假艺,白白浪费弟子时间,等于拜了个没德行的黑心师父,这等于在给弟子吃慢性自杀药。这样的师父,还时常拿些花哨的东西调你胃口,无定力、不辨是非能力之人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利用你、诈骗你贪钱牟利,当无“油”可榨,无利用价值后就一脚踹开。凡是这样的师父,皆盛气凌人,刚愎自用,以井底之蛙的眼界来看大千世界,总自诩为“天下第一”,其实纯是武林混子,谁拜入无德师门,在武学上都是很难成功的。现在武林界假大师很多,假拳伪功随处可见,真的东西却难觅踪迹,实是武林之悲哀!真正明师将德放首位,教艺教德,传礼在前,授艺在后。

  最后,“情真”。包括对武艺情、对祖师情和师徒情。一位明师不仅功高德好,而且深知自己肩负着本派传承的责任与义务,时刻牢记祖师遗训。明理晓技,阅历丰富,恪守门规,怀真功绝技而不滥传于世,但甘愿为人梯,将平生所学传给有德之人,注重真情实感,那种不分良莠就传艺,是对祖师的最大不敬。“武术传与君子,利国利民,此为造福;传给小人,危害社会,此乃造孽”。这里面蕴含的学问甚多,必须体悟、践行才成。

   为师者,品德端正,言行一致,惜艺如金,不坑害弟子,不妄语,不冤枉古人,不欺骗今人,不贻误后人,为人坦荡、做事光明,并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中不愧于人。只有枝繁叶茂,才能开出更多的花,真正功成道高的武术明师,择人而授,将武功传给德高的徒弟,不遇其人,宁可失传也不滥传。有人常在背地里埋怨师父保守不传艺,就没扪心自问做的如何?如果一派传人,不将所继承的武功全部传下去,而造成失传,是愧对祖师及历代前贤的,是历史上的罪人。当然,“水至深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明师应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弟子,而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人,爱心育人,师徒情深,才能更好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

   总之,中国传统武学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种文化来继承和发展,既要传给下一代,更应把演武重术的角度提升到“道”的层次上,作为培养和教育弟子人格力量的一种手段,从而在学武、教武、弘武的过程中将武学文化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内外兼修,养生要与技击并进,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我们要用长年累月的汗水来体验传统真功,慢慢把这种尚武精髓熔铸到骨子里,而不是表面。做为育人传武的师父要做明师,而非名师,明师并不一定有名,而名师亦不一定真明武功。师徒感情浓厚,光明磊落,心胸宽阔。

   情义无价,情意真诚,人格美好。“功真、德真、情真”,三者缺一不可。做武术师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真正能成为一名武术良师者,是得道之人,亦是优秀的武术教育家。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若愚

电话:13508671678

        (同微信)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542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武当杂志
挖掘推广传统武术文化,造福社会大众身心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