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作为圆明园最为真实的遗迹体现,尽管它们仅是昔日园内浩瀚收藏中的沧海一粟,且普遍呈现出残破不全的状态,但这些文物不仅与紫禁城内那些辉煌壮丽、华美典雅的清代皇家文物同根同源,更是圆明园历经兴衰沉浮的珍贵历史见证。
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圆明园遗址有哪些重要的出土物件。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座园林。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周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的经营,终成占地5000多亩的大型皇家园林。雍正帝时,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殿等建筑。乾隆帝时,又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侵袭北京,圆明园的建筑与植被被彻底破坏。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频遭掠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圆明园进行保护与整修。可以说,清宫廷收藏古今中外兼容并蓄,圆明园中的收藏也是清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养吉斋丛录》载:“旧制,正月上辛,郊 礼告成,即移衅御园,至冬还宫,宫 眷皆从,俗称之大搬家。”清雍正至咸 丰五帝居京城时,除祭祀、典礼等活 动暂时回宫外,每年大部分时间在此 理政、居住,后妃等皇室成员随行。清乾隆九年唐岱、沈源绘《圆明园四十景图 咏》之"镂月开云”每年江西景德镇御窑 厂进贡的几千件瓷器中除少量器形、 釉彩特殊的瓷器留在宫内外,大部分 瓶、盘、碗、钟、碟等瓷器,清帝均下旨送往圆明园,用以充实园内收 藏、陈设和日用。这与圆明园中宫殿 众多和清帝及皇室成员长期在此居住有关。在《国朝 宫史》卷十七“经费一”中所记载的上至皇太后、皇后,下至常在、答应等级使用的不同釉色的瓷器都有出土,即使是这些盘、碗、杯、碟也皆不是凡品。残片纹饰除龙凤纹等代表皇家的题材外,多是如八仙过海、仕女婴戏、松鹤蝙蝠、灵芝牡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纹饰,还有岁寒三友、自然山水等有文人雅趣的纹饰,八吉祥、梵文等宗教色彩纹饰和一些具西洋韵味的纹饰。
圆明园出土的瓷片总数高达10万片,这10万片瓷片仅釉色就有20多种,纹饰有将近100种...
在出土文物中,青花瓷数量占据首位,其器形多样、纹饰繁复,涵盖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各个朝代的制品。尤其是被誉为“独步清朝”的康熙青花,数量尤为众多。虽然圆明园出土的瓷器均非完整品相,但作为曾经精挑细选、品质卓越的御窑精品,它们的伤残多因后天因素造成。即便已成残片,依然难以掩盖其往昔的璀璨辉煌。而且这些瓷器残片 大部分都能在各博物馆的收藏品中找 到完全相同的器物。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残片,包括耳杯与托碟两部分。耳杯口微撇,双螭耳装饰,腹部绘青花团龙纹,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托碟撇口浅腹,中心有杯槽,沿内饰海水边饰,里心绘龙戏珠,外壁绘行龙。出土残片显示应为多件,均残缺。故宫博物院藏有完整器。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自《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清康熙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托杯残片,由耳杯与托碟构成。耳杯内施白釉,外覆黄釉,腹部饰螭龙纹,两侧有龙形耳。托碟浅壁,中心有固定耳杯的托圈,沿内刻海水边饰,里心及外壁分别暗刻双龙戏珠与行龙纹。
底部均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完整器。
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托 杯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自《清盛世瓷选粹》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
海外淘宝就上——域鉴嗨淘,
一个便捷、高效、安全的全球艺术品交易平台。
保险、运输、清关在内的全程一站式服务,
帮助世界范围内的用户,
足不出户实现跨国、
跨区域的全球艺术品在线交易。
前往“域鉴APP”,
让我们一起探索收藏的魅力,
共享收藏的乐趣吧!
更多精彩
横跨千年 阵容强大!秦峰男珍藏亮相拍场
——古龙会第十六回拍卖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发布!
域鉴创新业务形态,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汉代博山炉、宋代铁佛首,高古佳器齐聚!
——千峰会株式会社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