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拓看东职|今天校团委、科研处上榜!

教育   2024-11-13 06:01   山东  


校团委:激发“二课”驱动力  催化青年成长动能



东营职业学院团委深化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把第二课堂打造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亮点,通过构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搭建“大舞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活力”元素,使育人工作与社会、企业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截止目前东营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承担了全市80%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2000余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全市30多个社区,年均志愿服务时长2万余小时,两名志愿者被评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青春贡献。

01

构建“大平台”

系统设计制度体系,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一体化”抓好第二课堂顶层设计。制定了《东营职业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规范细化工作指引,建立活动申报、数据分析、活动督察、学分预警4项机制,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到梦空间”)建设信息化平台,进行实时网上认证管理,实现学生参与过程可选择、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形成富有学校特色、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制度机制。
“品牌化”抓好第二课堂重点项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行极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东营职业学院团委先后承办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社团节诗歌朗诵大赛,连续3年组织举办东营市高校青年学子“五四”文艺汇演,累计5年组织毕业季音乐会。与校工会、教师教育学院共同组织举办“走进东职 共歌未来”诗歌朗诵大会。我校社团联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联合会”。截止目前,学校依托“到梦空间”系统累计开展活动1万余次,76万余人次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人均参与活动42次,参与率受团省委通报表彰,在全国高校第二课堂交流会上,学校作为全省唯一一所职业院校分享典型经验。


02

建设“大课堂”

立足青年成长需求,抓实青年引领教育



围绕“思想政治素养、实践能力素养、文化体育素养、技术技能素养、健康人格素养”五个模块,创新打造以思想引领为基础,以思政育人、实践育人为核心的精品课程。
强化理想信念,拓宽思政育人路径。以“青马工程”为内环,团课培训和青年大学习为中环,主题团日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外环,积极拓宽思政育人路径,有效运用“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工作体系,做到530个团支部应学尽学、全员覆盖。实施“1234”支部联学共建行动,按照“一条主线、两级平台、三个融合、四项提升”的工作路径,将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工作,与团市委、东城街道办等签署联学共建协议,携手推进青年思政引领,构建适合青年特点的“社会课堂”。校团委先后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参加由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获全国第五名并获评优秀组织奖,荣获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第四名及优秀组织奖等。2023年学校被确立为首批山东省深化推优入党试点学校,作为全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在团中央调研我省推优入党工作座谈会上发言。

发挥“先锋力量”,延伸实践育人广度。推进“六个有力”实践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东职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坚持10年组织志愿者参加黄河口马拉松志愿服务,累计组织11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山东省旅发大会、黄河文化论坛等市级重点活动29次。近五年组织青年学生无偿献血总量达26万余毫升,大大缓解了全市血液供应压力。丰富服务项目体系,发挥“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品牌项目的引领作用和涵养功能,运营中医辅助诊疗、儿童STEAM课程等常态化服务项目,以“专业+”服务方式撬动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推动服务项目与 “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的结合融合,运营“大国边疆”等主题公益实践项目,累计3个项目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项目。着力提升学生急救意识和公共应急服务,与东营市红十字会共同成立应急救护教学基地,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家庭都有一名学生救护员”,被评为山东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先进单位。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努力使实践成果向产教融合转化,推动“‘织’造幸福”等有条件的品牌项目向公益创业转型,努力实现实践育人工作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03

搭建“大舞台”

千方百计“助才”,点燃青年成长内驱力



孵化育人共同体,引导青年跨界联创。校团委与东营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胜利街道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80余份,建设实践基地70余个;遴选学生“职场体验官”运营“一起去企业”暑期实践活动;整合社区党群服务阵地、社工站(室),规划儿童教育、文化营造等5个“集创式”实践场域,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性服务+社区特色为民服务”的社区实践功能形态,2024年上半年,开展社区实践活动近200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000余小时,惠及群众16600余人。
打造朋辈共学圈,引导青年勤学向上。聚焦引导团员青年做一名终身学习者,围绕团员青年在学业就业、人格养成、身心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精心设计项目,大力实施“青年课堂”,通过社团组织招募优秀团员青年担任主讲人,为有学习需求的团员青年高效搭建有兴趣、展特长、能成长的朋辈交流平台;培育的“打造民族‘共同体’ 共绘东职同心圆”项目,被团省委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推荐参加全国学联“我为同学做实事”现场展示活动,获评全国精品项目。
抓住青年特点,打造网络成长空间。将“东职青年”融媒体、“到梦空间”系统深度融合,举办主题绘画、摄影、短视频征集等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评价激励作用,提升活动参与率和教育成效,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东职青年”公众号开设“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我为同学做实事”“就业领航”“活力社团”等专栏,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发布教育内容。“东职青年”抖音号现有粉丝38.5万人,累计发布作品1800余条,“草坪音乐节”“百团大战”等作品累计浏览量达28.6万人次,抖音短视频话题接力“影润东职青年”累计播放量72万。“东职青年”融媒体中心荣获“全国百强高校媒体”“中青校媒(山东)品质校媒”“中青校媒(山东)2023年度影响力校园媒体”“全国卓越影响力职院可视化融媒团队”等。
展望未来,校团委将基于网络平台信息化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实现高校精准对接社会、企业资源,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无缝衔接,赋予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团员青年提供社会认同、企业认可的通行证,努力培养更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科研处:实施“242”科研管理模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



科研处立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面向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主动走出去,落脚于1到10的创新研究。近五年,立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600余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完成横向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项目190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130项;获国家专利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实现专利转化到款额680余万元;为中小微企业为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到款额6000余万元。


01

实施“242”模式,深化科研管理改革



科研处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服务社会”的宗旨,锚定服务端好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实施有组织的科研。紧密聚焦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汇聚科学技术创新动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积极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多层面、广角度的协同创新,共建“科教研创”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链条;构建了“242”科研管理模式,即以纵、横向项目为主线,以科研评价体系为保障、以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以科研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实现服务成果转移转化为目的,将科研项目写在田间和车间。


02

确立科研规范,构建科学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积极构建全面细致的科研管理体系,制定并完善了《东营职业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东营职业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东营职业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试行)》《东营职业学院专利发明管理暂行办法》《东营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与质量,搭建了“东营职业学院科技成果(专利等)大数据平台”,集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信息,为科研人员与企业需求方搭建了便捷的对接桥梁。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室和知识产权学院,不仅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专业教育与培训,还提供了法律咨询、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构建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通过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科研生态,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与技术支撑。 


03

共引共育,促进高层次科研人才成长



学校制订联合引进培养使用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协议书,与各县区开发区及相关主管部门、大中型企业、人才集团等第三方社会力量签订联合引进培养使用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协议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学校支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结合个人专业特长,在合作方科研机构挂职锻炼,从事科技研发项目。同时组织科研能力强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牵头成立科研团队,设立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科研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争取高端项目,申请各类高端课题,实现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合作方在科研攻关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合作方增加对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投入。支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参加各类智库,支持博士攻读博士后,提升其科研水平,促使其成长为科研专家,增强学校科研创新活力


04

汇聚高端人才,打造科研服务团队



对准一线,打造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发挥学校创新资源优势,围绕东营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立足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储能等优势型未来产业和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潜力型未来产业,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学与研发结合,实训与生产对接,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区域重点产业链上企业创新发展,“把脉开方”赋能产业振兴,助力产业升级。东营职业学院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与青岛农业大学深度合作,组建了一支由顶尖专家与学者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深入东营市多家企业,开展了一场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的“把脉开方”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05

优化组织形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聚、转、培、孵”等组织形式,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运营、孵化加速等提供一站式、生态化服务。实施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组建核心技术团队,联合高科技企业,依托科教研创平台,重点在高端化工、盐碱地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中,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试生产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共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在东营企业转移转化,为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科技的力量。积极建设新质生产力工场,通过线上AI模型数据平台串联“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主体,围绕服务成果供需双方,引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营造创新服务生态,逐步构建立足东营、辐射山东的国内一流产教科创台,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闻宣传,大家一起来!

新闻宣传建议意见和新闻线索征集:

电子邮箱:271985003@qq.com

精彩荐读

我校上榜!平台有3200多万粉丝

打卡东职!央视热播剧《迎风的青春》取景地

今天,深情告白!我的祖国!

     

    供      稿 | 校团委  科研处

助理主编 | 王鑫宏      

执行主编 | 吴丽曼      

   选题策划 | 李相晋         

 主      审 | 周瑞良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点赞+在看

东营职业学院
看学校有形象 看教师有尊严 看学生有前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