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关注丨社区嵌入“蓉易托”

政务   2024-11-07 18:12   四川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2024年第45期刊发文章《社区嵌入“蓉易托”》,关注报道成都将社区嵌入式托育作为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重点环节,依托社区综合体和闲置国有资产,试点建设“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

◇发展社区托育,在解决托位可及性的同时,可借助社区资源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进而实现更低收费,让更多家庭“托得起”,成为提高托育服务普惠度和可及性的重要抓手

◇按照成都的制度设计,到2025年,全市所有镇(街道)建成“蓉易托”社区托育中心不少于1家;成都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托育服务设施配置率将达80%,其他区(市)县中心镇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配置率达50%

◇社区场地大多涉及产权归属。主要牵头托育工作的卫健部门,只能尽量协调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在社区落地,难以规模化、体系化推动

△ 在成都一家托育机构内,工作人员正带领家长和宝宝们做互动游戏

“离家近,上班前把孩子送过来,下班后顺路接回家,很方便。”10月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洗面桥东一街3号院内,一位年轻妈妈把两岁多的女儿送到黉门社区托育中心后,匆匆赶去上班。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保障民生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优先设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和社区助餐等功能,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常住人口超2100万人的成都市,将社区嵌入式托育作为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重点环节,依托社区综合体和闲置国有资产,试点建设“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

目前,成都市共有托育机构1953家,总托位9.8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58个。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367家,提供普惠托位2.4万个;“蓉易托”50余家,提供普惠托位3000余个。



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空间

黉门社区托育中心,“镶嵌”在一片老旧小区里。2023年3月,该中心投入运营。在此之前,包括黉门街社区在内的周边三个社区,都没有0~3岁托育机构。

对标成都市制定的“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4.74个”的目标要求,目前尚存近2万个托位缺口;而全市入托婴幼儿仅为4万余人,9.8万个托位中有约一半闲置。托位短缺与托位空缺并存,凸显出托位供需结构性矛盾。

据统计,成都仅有12.95%的托育机构实现盈利,7.67%的机构收支平衡,处于亏损状态的占比达79.38%。业内人士坦言,机构运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房屋租金和运营成本高企。

“目前,我市普惠托位仅占托位总量的25%,90%以上的托育机构为营利性机构,需破解‘群众托不起、机构招不满’问题。”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处长宋建华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发展社区托育,在解决托位可及性的同时,可借助社区资源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进而实现更低收费,让更多家庭“托得起”,成为提高托育服务普惠度和可及性的重要抓手。

2022年,原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文,提出整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和社区闲置空间,推进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与改造,重点依托社区综合体和闲置低效国有资产,建设“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

“由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发起支持社区托育相关工作,有助于行业主管部门与社区有效联动,为托育服务下沉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成都市托育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李楹芝说。

以“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建设试点为契机,黉门街社区党委探索在烟火气十足的老旧小区里,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嵌入托育服务功能。

场地由社区提供。黉门社区托育中心占地460平方米,是一栋2层独栋小楼,原为玉林街道闲置国有资产。街道出具场地划拨证明,并与社区签订场地运维协议。

黉门街的社区企业——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引入专业托育机构成都华希智慧托育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托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社区提供了全方位帮扶,最直接的体现是房租月均只需5000元。”黉门社区托育中心园长王巧介绍。

为支持社区托育服务发展,成都市拿出“真金白银”——对经认定的备案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3600元/年的补贴;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或允许社区激励资金依规支持“蓉易托”社区托育中心装修;由市级社区激励资金给予优秀“蓉易托”社区托育中心一次性奖补30万元。

“我们共设有65个托位,目前入托率为60%,2~3岁孩子月均收费为2560元,比成都市场同类托育机构约低20%。”王巧说,托育中心运营一年多以来,居民认可度越来越高,加上政策支持,“我们已经能在社区扎下根来。”

降成本、促普惠,嵌入社区的托育机构也在反哺社区:运营良好的黉门社区托育中心每月向社区发展基金投入3500元,作为社区托育志愿服务项目支持。



高效集约发展综合体

每到离园时段,3岁的小男孩林林就会到楼上找奶奶玩。

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的锦城社区综合体内,三楼是“咿薇婴幼儿之家”托育园,有0~3岁婴幼儿60余名。

林林的奶奶住在四楼,那里设有60余张养老床位,是一家可以让附近居民实现养老“不离社区不离家”的养老中心。

代际互动、老幼共融,林林的父母认可综合体养老育幼的专业能力,将老人与孩子都交托于此。

近年来,成都探索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建设,由以往养老和托育分开解决,变为“朝阳”与“夕阳”双龄共养,打造全龄互动社区,加快完善养老托育“一体化”服务体系。

以2021年投入使用的锦城社区综合体为例,这里集养老托育、社区诊疗、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居民文娱等功能于一体。成都高新区社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包括锦城社区综合体在内的十余处综合体项目。“我们希望探索代际融合、空间整合、服务组合、人员复合的高效集约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包括托育在内的居民‘家门口’服务功能配置。”该公司养老运营部总监韩静说。

“朝阳”与“夕阳”双龄共养,这样的社区综合体在成都不止一家。

爷爷奶奶们唱歌跳舞,老有所乐;孩子们在跑跑跳跳,欢快玩耍……6000余平方米的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综合体内,集成了“一老一小”服务功能。

优宝社区托育中心设置在这家综合体中。该中心行政园长李垠初告诉记者,中心占地近1000平方米,有55个托位,不仅服务周边居民,也向其他城区居民开放,目前基本满员。



多重挑战待突破

按照成都的制度设计,到2025年,全市所有镇(街道)建成“蓉易托”社区托育中心不少于1家;成都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托育服务设施配置率将达80%,其他区(市)县中心镇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配置率达50%。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照这样的发展目标,还需突破多个关键点。

——进一步解决托育用地。业内人士坦言,社区场地大多涉及产权归属。主要牵头托育工作的卫健部门,只能尽量协调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在社区落地,难以规模化、体系化推动,可以进一步明确社区用房开办托育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形成社区场地使用长效机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包括成都在内的56个城市纳入建设范围。

据了解,成都将按照“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原则,推动各地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场地空间拓展攻坚行动。例如,通过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改建等方式,补建改建一批居民急需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鼓励各区(市)县在保持所有权不变前提下,按规定履行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后,将国有房产提供给社区发展嵌入式服务。

——进一步优化双龄共养机制。目前,养老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养老服务设施是“应配”,而托育目前还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空间难有保障,且全国范围内“一老一小”代际融合实践规模尚小。

“综合体内业态多元,养老和托育服务设施有着不同的建设标准,空间改造是个难题。”韩静说,“比如按照规定,托育服务设施楼上的下水管不能经过宝宝们的教室。类似改水改电的具体细节,需在施工中寻找解决办法。”

她建议,尽快针对存量社区改建、扩建为养老托育的情况,制定一体化设施建设指引。同时,以养老和托育服务设施现有建设标准为基础,对“一老一小”代际融合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弹性。例如,可考虑允许养老和托育设施中的部分生活用房、服务管理用房、物资供应用房等兼容设置,避免资源浪费。

——补足师资队伍缺口。社区托位增加,呼唤更多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目前,托育机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成都全市托育机构共有保育人员8000余人,按每5.5个托位配备1名保育人员,应配14181名保育人员,缺口达5000余人。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供给充足的培训实践机会、搭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晋升机制等,持续提升托育从业者综合素养,为社区托育增量提质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

——进一步推动有效监管。构建综合监管体系,是保障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目前,托育机构实行备案制度,开办无须事前许可。国务院2024年9月10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托育机构备案率仅为42%。由于缺乏对不备案托育机构的约束性措施,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和质量安全存在隐忧。

同时,托育机构综合监管未纳入相关部门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缺乏具体实施细则,跨部门监管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健全。

“托育是一份科学看娃的工作,在社区嵌入托育,可以满足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对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的有效需求。”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期待更多支持和规范,促进更多优质托育服务资源直达家门口、楼底下。(董小红)



END



来源:《瞭望》2024年第45期

成都社会工作
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信息发布、宣传交流、互动参与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