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时光匆匆,童年生活虽然清苦些,但依旧闪耀着温暖的光芒。对我而言,“炸棒花”便是这样一段珍贵而美好的记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童年无忧无虑时光的缩影。
我的家乡坐落在苏北里下河平原上,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各家各户会在自家的宅基地周围以及实边地上栽种一些玉米。在我们这里,玉米有个亲切的名字——“棒头”。每当秋风起,金黄的棒头挂满枝头,不仅预示着丰收的喜悦,也悄然为冬季炸“棒花”的提供了食材。
我们这里所炸的“棒花”并非现代快餐店里的那种精致甜点,它是纯手工、原生态的小吃,制作过程简单却充满乐趣。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季,家家为了取暖都会有一个火盆,这个火盆大小相当于今天的洗脸盆一般大,是用泥土模制而成,底部则是放置些木柴,饭做好后,会从炉膛里铲一些带有余火的灰烬放置在上面,这当然是主要用来暖和手脚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地抓一些玉米粒,把它们覆盖在灰烬之中,然后是瞪着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火盆里的动静,随着“嘭”的一声响,可爱的玉米就由粒子变成了花啦,只见外壳裂开,像一层金黄色的外衣,内边是白色的笑脸,混合着淡淡的草木气和玉米特有的香味。这时,我们会迫不及待地用一根细长的竹签,小心翼翼地从火盆中挑起这些“棒花”,它们还带着些许温热的草木灰,轻轻一吹,灰烬随风飘散,留下的就是金黄泛白而诱人的美味。有时候由于操之过急,草木灰没有吹干净就吃了,所以总会在脸上留下一些痕迹,父母在外劳动回来,一看我们的脸上“灰印”,就知道我们在家干什么了,只是会问,“作业做好了么?”当我们自信满满地说,“早做起来了!”父母也就不吱声了。就是今天会想起来,这种亲手制作、即刻享用的快乐,也是现在任何现成的零食都无法比拟的。那时的我们,没有太多的物质追求,简单的事物就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老物件:泥火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精致的零食琳琅满目,但在我心中,自己炸的“棒花”,味道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记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从中找到那份纯真与美好,感受到家的温暖。
岁月悠悠,那些关于“炸棒花”的记忆,如同老照片一般泛黄,却愈发珍贵。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童年的深深怀念。今天虽然早已衣食无忧,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恐怕只能永远镌刻在心底,成为永恒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