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轮回

文摘   2024-07-04 22:56   中国香港  

全文4742字,阅读时间10分钟

最近有关历史的垃圾时间的讨论特别多。昨天又有中金员工自杀的噩耗。金融行业不景气,马路上多了许多行色匆匆找工作的人。跟好几位正在找工作的朋友聊过,她们说,不工作的日子里塞满了慌张,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虽然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年代,但是努力勤恳的边际效应比我们父辈的时代要低很多。在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的社会转型当口,正当壮年的中年人青年人们的出路在哪里?我复活节假期去了一趟西班牙。也许西班牙这个国家的故事能提供一些破题的新思路。

01
作为欧猪四国之一,西班牙民众的慵懒出了名。工作日的下午三四点,咖啡店就已经座无虚席了。我之前以为这民风是二战后的欧洲左派执政党的福利政策塑造的国民性格。但翻看更早的记录,其实西班牙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率先躺平。法国驻西班牙大使在1759年是这么评价西班牙的:
“…根本没办法把西班牙和法国相提并论.....这个所谓的头号君主国人口稀少,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纯良的信仰;没有治安,鲜有公正;人民懒惰,难得勤劳;国内没有舟楫道路运河,也少有车辆;总之,该国可以说比其它国家落后两个世纪…”
确实,几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德国、美国纷纷走上历史的舞台,但是西班牙似乎是一个隐身的国家。欧洲几百年来的工业升级和政治体制变革的便车西班牙都没有搭上。西班牙的工业乏善可陈,而且结构很不平衡。汽车等工业集中在加泰罗尼亚地区。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巴伦西亚地区除了旅游业和服务业,就没有别的产业。北方的巴斯克和卡斯蒂利亚就更别提了,自古以来都是贫苦山区。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今看来一点都不努力不上进的国家,却对人类历史上有过极其重要的贡献。
西班牙的出厂设置不好,自然资源匮乏,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土地贫瘠,农业欠佳,长久以来一直徘徊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而且西班牙是西欧唯一一块被穆斯林征服统治过的土地。 
不过,现在悠闲懒散的伊比利亚人曾经斗志满满为了信仰和异族统治者进行了几百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492年,经过700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伊比利亚半岛的天主教徒们终于将穆斯林统治者赶走。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其实是一起经典的落后文明击败先进文明的案例。 是的,在中世纪,相比起沉闷封闭的天主教,伊斯兰文明更加繁荣发达。这次西班牙之旅,我重点游览了之前穆斯林统治的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这两座城市先后经过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洗礼,集中展现了两种文化的碰撞和对比。即使过了几百年,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城市建设,作为游客的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伊斯兰文化相比天主教文化更加先进、包容。 

收复失地运动的主力军是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卡斯蒂利亚王国。这个小王国原本身处山区,人们靠放牧维生,根本就没有城市的概念。而这种一穷二白,反而成了反抗政府军的优势。在和穆斯林几百年的拉锯战里,卡斯蒂利亚奉行“败了就跑,胜了就抢”的政策,败了一把火烧光粮仓撤退,胜了冲进穆斯林的城市烧杀抢掠。
靠着舍得一身剐的贫穷和宗教热情,以“卡斯蒂利亚”为首的伊比利亚土著最终赶走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政权-格拉纳达的纳赛尔王朝。而卡斯蒂利亚和东部更繁荣的阿拉贡的联姻形成了现代西班牙的雏形。 
你正为着降薪、失业而自我怀疑,自认为是个失败者么?你努力而没有看到变好的迹象,所以对“历史的垃圾时间”产生共鸣了么?但其实历史本身就给了无数的启示。落后文明击败先进文明的事情,在人类居住的各个地区都在反复上演。安逸繁荣久了的先进民族束手束脚,战斗力下降;而没什么财富积累的落后一方,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也更容易统一思想放开了打。这也许是强与弱在哲学意义上的辩证统一。
我有一个人到中年的同事,非常丧,他有一句座右铭:Every Dog Has Its Day(每只癞皮狗都有春天)。这句话送给正在迷茫的,甚至自我否定的人们。

02
收复失地之后,西班牙面临国家发展的问题。西班牙农业不发达,本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商品,所以急需要拓展贸易。往东向地中海发展无望,当时的欧洲贸易被威尼斯等意大利城邦垄断,西班牙根本分不到一杯羹。而往北,山的另一面又是虎视眈眈的传统大陆强国法国,西班牙要发展只能向西边未知的大西洋求出路。恰在此时,西欧人正急于找到一条前往东方的新航路。对中世纪的欧洲来说,神秘的东方物产丰饶,遍地是财宝。
机会很快就来了,没有耽误片刻。
在西班牙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同一年,壮志未酬的热那亚人哥伦布游说葡萄牙王室失败。相比起西班牙,葡萄牙的农业更加落后,也一样急于找到新的航路来获得东方的香料和丝绸。葡萄牙王室重视远洋航海,开办了航海学校,成批地培养海员。而且彼时葡萄牙在远洋探险中已经取得重要成果,葡萄牙船员迪亚士1487年发现了好望角,绕过好望角就能进入印度洋。
哥伦布此时找到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希望葡萄牙王室资助他的远洋探险,寻找前往印度的新航线。但是不知道是数学没学好还是地理没学好,哥伦布把西欧到印度的距离算错了。具备丰富航海知识的葡萄牙王室看出了哥伦布的航海计划漏洞百出,拒绝了哥伦布的请求。
吃了瘪的哥伦布这才辗转找到当时的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一世游说。西班牙王室也意识到西班牙只能向海洋要生存空间。但是彼时的西班牙刚刚赶走穆斯林征服者,百废待兴,没有航海的人员储备和知识储备。王室的智囊们甚至都没看出来哥伦布航海计划的错误。被忽悠上头的伊莎贝拉一世答应了哥伦布的资助请求。结果我们都知道,哥伦布在错误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无意间发现了美洲大陆,拉开了欧洲的新纪元。

这片新大陆的发现给西班牙带来了六十倍于本国面积的海外殖民地。发现新大陆的第二年,教庭宣布教皇子午线,全世界的新发现土地以教皇子午线为分割线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
当你以为这是西班牙这个边缘弱国能够达到的巅峰时,这才只是西班牙国运的开始。
过了几十年,南美殖民地发现大量金矿和银矿,开始为西班牙输送天量贵金属。16世纪-17世纪西班牙的金银开采量占到全球80%以上,仅波托西银矿一个矿区的产量就占到全球白银产量的60%。在西班牙最鼎盛的时候,这个国家控制了全世界80%以上的贵金属。美洲殖民地累计为西班牙输送白银上亿公斤,黄金225万公斤。
有了金银还不够,西班牙本土王室通过和哈布斯堡王室联姻,在伊莎贝拉一世的孙辈实现了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共主。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卡洛斯一世同时继承了西班牙王位和奥地利王位,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让西班牙帝国巅峰时期版图包括了如今的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捷克、波西米亚和意大利南部,还有3150万平方公里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源源不断输入的黄金武装了西班牙的军队。老牌强国法国在意大利战争中被卡洛斯一世打到30多年不敢出比利牛斯山。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重重外挂加持之下,西班牙从一个被异族统治、尚未形成国家的破碎地区成长为欧洲的巨无霸帝国,客观上推动欧洲走出蒙昧中世纪,进入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快车道。
作为曾经的老少边穷,西班牙的成功充满了偶然。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Armesto)在《西班牙史》一书里形容这个曾经的巨无霸帝国是一个“不可能的帝国”。他是这么说的,
“西班牙的悖论让人回想起约翰逊博士的狗,你根本就不期望它能做到,它却能用后腿走路,而且走得还不错。”  
西班牙对于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的成功是欧洲民族意识觉醒的开端。而西班牙成功的远洋探险为西欧带来的贵金属和大批种植园刺激了欧洲的商品经济和行业分工,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基础,敲响了中世纪的丧钟。欧洲长达千年的中世纪缓慢而沉闷。而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集中在新大陆被发现后的300年里发生的。而引发这一系列大事件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正是西班牙推倒的。可以说没有西班牙这极致的幸运和巧合,欧洲乃至人类不会那么快进入发展快车道。
人类的历史是由偶然推动的, 世界的本质就是概率。
03
在这段西班牙奇迹崛起的历程中,最让我觉得奇妙的细节在于,哥伦布对于前往印度的航海计划是有重大计算失误的。但在一个“机遇饱和度”高的时代,容错率极高。这样的时代里好像没有白花的力气。就如在一个遍地是财宝的地方,只要打个洞下去,就能从地里挖出财宝。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历史的黄金时间。
“996福报”在这些年的舆情里已经成了一种不可辩护的“政治不正确”,演变成了劳资对立的典型。996有分别,有的996只是无意义内卷,看着越来越低的“能效比”欲哭无泪,但也有的996带来个人的极速成长。这几年在苦苦求索,想要在努力、内卷、焦虑、失业的循环中破局的人,是否会想念那个机会浓度高的时代;想念那个努力就有回报,打下一口井就能有泉水冒出来的时代?
04
世上无数百年之国运。16、17世纪是属于西班牙的,但时移世易,更有后来者居上。西班牙帝国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抛物线的路径。
表面上来看,西班牙的快速衰弱源于失败的对外政策。西班牙的外交是失败的,或者说是根本没有外交,只有拳头,一味用强,没有妥协和退让,长年累月将自己陷于多面作战的被动局面。美洲源源不断输血的金银也赶不上被四面八方敌人放血的速度。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班牙没能抓住欧洲地缘政治从地中海体系向大西洋体系转移的关键窗口期。也没能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产业升级。所以西班牙崛起得突然,潦倒得迅速。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总结经验教训。因为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你总结不了别人失败的教训,因为失败的原因一般都是失败那一方跳不出时代的局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局限。拿破仑总结不了凯撒的教训,溥仪也总结不了崇祯的教训。在花无百日红的宇宙定律之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都不可能一直顶着自己的上限可劲儿风光。既然如此,提升自己的下限就尤其重要。
网上总有声音,特别喜欢拿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来说事儿,要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拿自己的上限跟人家的下限比,不知道的还以为日本已经亡国了。估计在有些人眼里,这三十年是日本历史的垃圾时间。其实日本的现状已经是一种软着陆。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老龄化,但是社会稳定,在工业制造的多个领域也依然维持了竞争力。看看现在的阿根廷、南非,日本的情况本来可以比现在要差得多。
同样,有人说现在英国是二流国家。历史上大部分帝国因为武德充沛有余而灵活性不足,最后都出现脆断的结局,比如马其顿、比如波斯、比如奥斯曼。英国算是非常务实和灵活的国家。今天的英国也已经是日不落帝国的温和版结局,一个不算低的下限。那些真正下限低的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一个国家被打散了,碎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也不再是曾经的主体民族了,它的历史意义都被消解掉了。
作为个体,自然想要向阳生长,探索自己的上限。当然,这需要努力和行动,也需要运气。但是在机会饱和度没那么高,努力未必有回报的时代,也许提升下限更加重要。
05
海洋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民族个性上存在巨大差异。海洋民族和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更恶劣,所以民族性格上更具冒险性,能够走出舒适区,上限更高,下限也更低。而农耕文明更加强调中庸,下限不太低,上限也不是很高。这种民族性的差异也导致中世纪后东西方走上不同的道路。
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不但是中国产能和欧美市场的结合,更是勤勤恳恳的农耕文明和冒进的海洋文明的配合。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和谐相处的时代。繁华落尽,各地冒起来去全球化的苗头,脱钩的不仅仅是产业链,还有千年来少有的的不同群体间搁置分歧、共谋发展的合作模式。
06
我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更不是想提供廉价鸡汤。但是确实要承认,无论任何时候,国家和个人都会面临历史的局限。这种局限似乎是很难跳出来。没有长盛不衰的国运,个体也不会一直处于所谓的历史黄金时间。如果这篇文章可以让阅读的人有那么一小会儿时间思路跳出当下,跳出焦虑,更加平和地看待自身所处的时代,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白写。

END

观众席上的哈士奇
主业外汇、利率;副业自动驾驶、新能源车产业链,欢迎同道中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