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把师生关系当成《甄嬛传》处理后,大人和孩子都精神多了

企业   2024-11-02 20:31   上海  


橘子:最近,我们在网上寻找和教育成长相关的各行各业专家,希望能请这些专家来解答花友们的一些问题。心理专家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专家人群。


过程中,在知乎上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问到了我们的心里:



现实情况,的确是这样,为什么呢?


这么多回答中,一位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回答得到最多“赞”(7000+)、最多评论(500+)、最多收藏(10000+);最多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准确、透彻。


我仔细通读下来,发现这位叫“文子“的咨询师,分析问题的逻辑的确挺强。她的思路是:


  • 现在孩子比以前孩子学习压力大多了

  • 这造成了现在孩子普遍的心理问题、抑郁问题,甚至自杀问题

  • 在减轻压力的同时,让孩子热爱而不是被迫学习,是家庭教育之重

  • 而增强学习动力,家长要特别引导孩子处理好三个关系亲子/师生/朋友)


这“三个关系”是什么?为什么重要?如何处理?她的回答非常清晰,提供的解决方法也极有现实感。

并且,非常好玩的是,她把孩子在学校里所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比喻为《甄嬛传》般的“宫斗剧”,很多孩子其实身处“宫斗”现场:

从小学开始,每个班都在上演甄嬛传,剧情真实且荒诞。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来看看这位咨询师的分析,希望对你有用。


本文转载授权自知乎网友 @文子


我一直强调,孩子有天然的自律和对学习的欲望,只是有人总不愿意相信。


那么我再从学习动力这个角度分析:


我经常跟咨询我的家长提到,孩子学习动力来源于三大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


一个学生,如果三个关系都处理得很好,没有一个不热爱学习的,自立自律能力都很强。


如果有一个关系处理不到位,会损失一部分学习热情,开始惫懒、拖延、偶尔丧失自信,但还能继续维持学习状态。


如果有两个关系处理不到位,会极大地损失学习热情,出现厌学状态,喜欢请假、逃课、不去学校,并且进入青春期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高发阶段。


如果三个关系都处理不到位,基本个个带点精神科确诊的症状,相当一部分出现自杀念头,少数出现自杀行为,也有极少数自杀成功。


图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剧照


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三个关系的核心。


1.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核心是良好情绪的传达。


很多家长喜欢讲道理,却不注意安抚孩子的情绪。要知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情绪对立下都是讲不通事情的。


而且家长不懂得照顾孩子的情绪,也就代表不懂照顾家里其他人的情绪,这属于亲密关系能力缺失-意思就是,夫妻也肯定经常吵架。


换句话说,管不好孩子的人,也管不好丈夫或妻子,不单单代表教育能力不足,而是家庭和感情的经营能力不足。


真正的情商,是能稳定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的人,才能学会搞定别人的办法,无论是丈夫、妻子还是孩子。


而不能呵护孩子情绪,只懂得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和他沟通,这里就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为孩子在学校会碰到很多事。


你想想,一个普通人,找个二、三十人的小公司上班,都有一堆乌七八糟的职场麻烦,有谁每年不被自己某某领导同事下属恶心几次,然后找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喝酒吃饭吐槽?


但是总有家长简单地把学校当成工厂流水线,好像孩子是在学技术,而不是在生活,从不想孩子会遇到什么困惑。


你的任务是学习,其他事情不要放在心上,自然就好了。


无数家长和孩子说过这句话,说话的用词和语气都一模一样...


如果你有朋友是老师,也许他们会给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从小学开始,每个班都在上演甄嬛传,剧情真实且荒诞。家长们错过了和孩子的沟通,也错过了很多吃瓜的机会。



学校这个地方(至少有些学校),这么去看,也许会比较容易理解:


班主任是皇帝,科目老师是皇亲国

班长是皇后,班干部是嫔妃。

学生是宫女...

那家长呢?

找好自己的定位,你是外戚。


你要把孩子学校生活当成宫斗剧来品味,才能摸到一点道道。


老师掌握规则制定权,而且可能会偏心——皇帝和他的亲戚。


班干部没点本事,容易被攻击,特别是班长,我已经见过不止一个被全班孤立的班长了——皇后和嫔妃。


学生会抱团,会竟争,会打小报告,会集体冷暴力,也会校园硬暴力——宫女大乱斗。


宫斗会死人,学校生活也没啥区别,心态特别炸的离自杀不远。


你说这不是宫斗剧是什么?


而孩子的处事能力往往是稚嫩的、不成熟的,这也就导致了,在“宫里”,孩子遇到事情,却不能获得应有的理解、关心。


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也就无法获得有效指导,在学校独自前行,心里无法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连倾诉都没有地方,慢慢积压成情绪问题、心理问题。


至于无法管控自己情绪的家长,他们代表着上一段不良的亲子关系。他们没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到足够的处事能力,所以大部分也没有足够的情商指导自己的孩子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和矛盾。代代相传,这就更糟糕了。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剧照


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认同。


学生认为某个老师喜欢自己,那么在这一门学科中,往往就会表现出感兴趣的状态,这其实代表着学生对老师的认同。


反过来,如果学生认为某个老师很自我、假大空、架子大,那么这门学科就全凭学生自己的喜好。如果学生喜欢还好,能坚持学习。如果本身就不喜欢,那么就更加粗心大意,不愿意花心思,老师本身在教学中完全无法起到作用。


最严重的,是和某个老师闹过什么矛盾,那么就一定对这门学科丧失兴趣,哪怕之前明明很喜欢也会开始烦躁和讨厌。


回到上面的统计,教师行为失当在样本自杀原因中,排名第一。



中国青少年自杀统计样本图,来自2013年《中国儿童自杀报告》。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大致的数据,还有一些参考价值。自杀原因的样本中,师生关系和成绩压力占到样本总数的45.6%。


老师自我、假大空、架子大,这是很常见的,不是每个老师都能降下身段和孩子聊到一起,和学生同频,这样的老师其实是少数。但是只要做的不明显,不让学生感觉到(学生其实挺好骗),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是闹了矛盾,这就是大事了。学生和老师闹矛盾,无非是几个原因:


被当众点名批评 (破坏孩子的社交形象)。


推荐方法:和老师沟通,找个合适的理由进行当众表扬孩子。


被怀疑作弊或作业抄袭 (被否认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推荐方法和老师沟通,向老师阐述孩子以前的学习态度和在家的学习方法,让老师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并由老师亲自向学生说明。


被无理冤枉、拉偏架 (班级财产损失、事务分配、名分配、同学矛盾处事不公等)


推荐方法: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要了解老师这么做的原因,是不了解情况还是有私心。如果是不了解情况那就解释情况,但是家长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如果是有私心,我那就要据理服人,让老师以后即使还有私心,也不要再把你家孩子当靶子(其他孩子你管不了,更管不了老师)。


所有师生矛盾问题,都可以归为以上三大类,但是实际发生的时候,情况各有不同,需要家长信任孩子,耐心沟通,分析情况。当然最重要的是情商和沟通能力,毕竟搞定老师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搞不定老师,那只能不停鼓励孩子,但是孩子是很敏感的,没那么容易放下,所以要家长有长久的耐心。


郑重提示:和老师沟通过程中,无论老师有什么错,除非打算转学,永远不要指责老师!你要不露声色,所有的问题阐述、说明,都以“这里其实是我的责任,作为家长我应该...”作为结尾。


得罪老师的后果,最后大概率会回报到孩子身上。哪怕老师什么都不做,只需要足够的忽视,就可以不断干扰孩子的学习状态。


这叫,打入冷宫。


《深海》剧照


3. 朋友关系


朋友关系的核心是竟争。


有句话。朋友比我过的差,我为他难过。朋友比我过的好,我为自己难过。


人是群居动物,而只要脑子里开始有了社交的概念,人就无时不刻不为成就感和竞争欲驱使。


成绩下滑或不理想在样本自杀原因中,排名第二。


作为家长,你要时时告诉孩子,你朋友很优秀,但是你也很优秀,特别是某某地方,你有与众不同的天赋(要说到具体的点)。


但是中国人都知道,家长往往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


要知道,一个人身处某个圈子中,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不能是最差的,至少他自己不能这么认为。一旦他认为自己是不如别人的,那么就会逃避和远离这个圈子。


任何孩子,都在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在朋友中的“地位”,为了稳定“地位”,他会做非常非常多的努力。而如果他确认“地位”无法维持,那么就会脱离。


所有的孩子,无论有什么兴趣、爱好、朋友,都必然被同一个圈子覆盖——学习圈。


几乎所有孩子小学都和同学讨论过各科成绩,但是三年级以后,就有一些逐渐不讨论了,初、高中自我封闭厌学的更加严重。


每个孩子都曾有自己的学习圈,也曾为保持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付出过很多努力,但是在各种否认中,他逐渐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圈子,所以放弃了,仅此而已。


没有任何孩子不注重自己的学习,并且远远比家长注重得多,这和很多家长的认知是矛盾的。


因为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态度的问题时,往往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的学习必须要自己盯着,但是孩子其实已经给自己极大的压力。家长总以为自己好像也没特别过分,但是很多时候,压倒孩子只需要一棵稻草。


这一棵“别人多认真,别人多努力,别人成绩多好”的稻草,直接让孩子清晰了自己在“学习”这个圈子的走位:我就是不行。


这里有一个要点,圈子来源于经常接触的,并且交流比较多的人。


一群排名中游的朋友,他们互相偷瞄成绩,但不会去和上游的学生比,只要他们认可自己在中游学生中的学习竞争力,就会为此付出努力。


而上游学生,一旦被经常得不到认可,他们也不会去中游学生那里找存在感,而是逐渐退出学习圈子的竞争,甚至掉入下游。


下游学生么,那基本都在“我就是不行”的状态了。


用成年人的视角举个例子,会更方便大家理解。


你年薪100万,你老婆说你不如别人老公年薪110万,不懂人情世故,你炸了。


你孩子标准学霸,次次年级第二,你说你为什么比别人年级第一数学少了2分,就是粗心,你说孩子炸不炸。


成绩越好,就越只会和好成绩的孩子比,其实不妨承认别人家孩子固然优秀,但是自己孩子也有不一样的优秀,而且要经常说给孩子听,这就叫鼓励。


永远不要低估人的竞争欲,也永远不要低估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在于他以后过得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而孩子想不到那么远,他只想现在在朋友中就有竞争力、成就感、学习地位。


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去理解孩子当下的诉求。


推荐方法:引导他去和喜欢学习的学生认识,给他要花钱,让他约别人出去玩,先建立社交普通关系,不提学习,不给压力。


等孩子和朋友熟悉后,认可他朋友的优秀,再换个角度夸孩子自身其他学习的能力,鼓励他,满足他的好胜心。


孩子会因为家长认可他的朋友而开心,又会因为家长认为他比朋友有更优秀的地方而高兴。


双倍的惊喜,双倍的快乐,给予孩子最大的学习动力。


重要提示:不要为了让孩子结识的圈子更优秀,而贬低他某些不爱学习的朋友。


贬低孩子的朋友,就是贬低孩子自己。孩子受哪些朋友的影响,不取决于朋友,而取决于家长。家长认可和鼓励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孩子自然会关注自己这方面的竞争力。如果缺乏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孩子就会逐渐沉迷于其他地方的成就感,比如游戏。


更不要认为孩子的朋友不重要,没有朋友的孩子,就没有学习上的竞争欲望,这跟买车不要发动机没区别。


人就是天然喜欢集体,又喜欢在集体中抱团,然后在团体外斗争,团里内竞争,无论成人还是孩子。


热爱生活,自然热爱社交,也会自然身处宫斗...


缺乏社交,没有朋友,脱离集体的,基本都是被过度要求和打击自信,自我放弃了的。只有极少数才能从孤独中脱颖而出,艰难走出更好的路。


但是他们成年也依然存在某种障碍,存在某些心理隐患。



4. 在三个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处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帮助孩子在处事、情商和人格上进行成长,所以三个关系中,最先出问题的,必然是亲子关系,然后另外两个关系才会逐渐出问题。


学生连续两次测验单科成绩下降,大概率是师生关系出现问题。


学生连续两次测验多科成绩下降,或者是朋友关系出现问题,或者是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同时出现问题。


但无论如何,亲子关系肯定早就出了问题。


努力稳定自我情绪,和孩子达成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让孩子愿意主动把遇到的烦恼和事情告诉你然后你要给出真切的共情和有效的指导,帮助他稳固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如此,怎么会有抑郁自杀的孩子呢?怎么会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呢?


我也必须承认,带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非常复杂的事情。


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学习心态更是麻烦又麻烦,复杂又复杂。我也不指望有人能看完这一篇文章就懂得怎么带孩子。


碎片知识毕竟是碎片知识,看懂了和做到了之间的差距总比想象大。


如果短短三千多字就能学到整个教育体系,那我4年教育,2年咨询经验和这几年上的几百节课也不值钱了。


而我,也依旧在学习的路上。


你我共勉。


电视剧《春夜》截图


最后,给大家一个跟孩子的万能沟通话术。


跟孩子说:某某老师(他不太好或不太自信的学科老师)跟我讲,你某某地方(耐心、理解力、记忆力、人缘、责任心都可以,具体到点)比某某(他十分关注的,喜欢比较的那个学生)要强,是老师在某某事情上(真实事件举例,需要对孩子的校园生活有足够了解)发现的。


这一句话包含家长的鼓励,老师的认可,同学的竞争成就,三连决胜。


因为太过有效,所以慎用,讲多了也会不灵。


PS:已经有家长对此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还是那句话,教育不是几千字能阐述的,也不是一句话能搞定的,家长的自我学习和成长远比孩子的独自努力有效。


家庭教育素养是可以传承的,甚至无需乱七八糟的理论学习,这就是从原生家庭带出来的“情商”和“灵性”。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


不好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如果自己的家庭缺乏这样的素养,也不必去羡慕,只要从我们这一代开始,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然后教给孩子,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成年即拥有如此优秀的本能,以后会自然在家族中不断延续,不断传承。


-The End-
喜欢这篇,一定点赞、在看、转发
更多带娃高效学习干货,
我们也在小花生学习群里放好了
扫码👇进,在群公告里领!


相关阅读:

小花生网
分享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探索高效家庭教育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