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选:揭秘风水秘术与古代陵墓选址之谜

百科   2024-06-17 11:31   湖北  
  风水一词最早出自《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就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为中心,把天地万物都当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
  在古代,有个专门的职业,叫做相地师。相地是门古老的艺术,它要求风水先生们得有双慧眼,还得有颗慧心。就像宋谢和卿在《神宝经》里说的:“学者当精于格物,审于致知”,这可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深入观察自然,理解其内在的规律。
  在风水术中,看龙脉是一门复杂学问。怎样看龙脉呢?首先是看来龙之祖山。因为祖山奠定了凶吉的根源。由远而近祖山分别是太祖、太宗、少祖、少宗、父母之山,祖山好,才有好穴,也才有好运。从太祖、太宗到少祖、少宗,再到父母之山,这一系列的祖山,就像是龙的血脉,贯穿始终。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我国的龙脉都源于西北的昆仑山,从昆仑向东南又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经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应顺应龙脉的走向。
  以土为龙之肉,以石为龙之骨,以草为龙之毛。龙有须有逆,逆为贵。龙欲其聚,不欲其散。龙欲其止,不欲其行。龙有十几种,如游蛇龙、平冈龙、嵯峨龙、兴射龙、孤秀龙等。龙脉有好有坏。
  凡是主山起伏透迤、星峰秀丽、枝脚随身、山势巍峨,就是有福气的山。凡是懒散怯弱、死硬肿、粗恶直长、散乱尖利的龙脉都不好。还要看支山,支山要如仓如库,如旗如鼓,如天马贵人、笏印文笔、金箱宝剑,就属贵格。支山的作用是迎送、朝拱主山,使主山更加威形浩荡。
  风水先生又用八卦解释龙脉,并且与人生祸福附会在一起。说乾山主贵人高寿;坎山主忠寿贤良;民生主人丁兴旺;震山主生男生女;巽山主出贤婿;坤山主妇女高寿;兑山主科甲高中;离目主督目之灾。 
  风水先生还会用“气”解释山:气不和山不植,气未止山走趋,气未会山而孤,气不来脉断续,气不行山垒石。
  又有所谓的五不葬山:一是石山不可葬,因气以土行。二是断山不可葬,因气以脉来。三是童山不可葬,因气以生和。四是导山不可葬,因气以势止。五是独山不可葬,因气以龙会。这五山又可变通如石山有土穴、童山干燥,皆是可葬之山。看罢了山,又要看地形,即所谓看入首。
  风水先生认为,龙之入首有五格(直横回飞潜),直龙是撞背来,顶对来脉结穴,气势很大,发福极快。横龙是从侧落。回龙是曲翻身。飞龙是结上聚。潜龙是落平洋。另有所谓的闪龙入首格,即龙脉躲闪,这是要考考风水先生是否善于识别。如果入首不佳,一切都是徒劳。
  中国古代的《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这其实就是古人在选择居所时对于系统论的朴素应用。
  照古人的观念,阴宅选址的地形地势、方位和安全,将长久地影响后代子孙的命运。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特别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唐代的陵墓建设是继秦汉以后的又一次高潮。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唐21帝,除武氏与高宗合葬,末代的两位皇帝葬在河南、山东外,其余都在陕西渭水北岸,号称“关中十八陵”。
  各陵以层峦起伏的北山为背景,南面横亘广阔的关中平原,与终南、太白诸山遥遥相对。渭水远横于前,泾水萦绕其间,近则浅沟深壑,前望一带平川,黍苗离离,广原寂寂,更衬出陵山主峰的高显。唐陵继承了汉陵四向开门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象征帝王居所的宏伟构图: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围墙,称为内城,四面正中为门,设门楼,四角设角楼;南门朱雀门内建献殿,举行大祭典礼;朱雀门外是长达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对土阙开始,阙后为门,由此向北离朱雀门约数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对土阙及第二道门,再由此门通向朱雀门前的第三对土阙。在第一、二重门之间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陪葬墓,其中尤以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达167座。整个陵区范围十分宏大。
 
  此外还以许多气势雄壮的石人石马来陪衬渲染帝陵的尊严和崇高的气氛,使得无论什么人来到此地都不由自主地产生敬仰尊崇之意。
  明代帝陵就是在阴宅风水术的指导下卜选的。明永乐年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后来他在这一地区找到一片“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在此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山间泉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千米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从十三陵的选址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万水千山总是情,求个打赏行不行~

推背图世界观
《推背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预言奇书,一起来了解推背图里的神奇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