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尺牍精选

文化   2024-11-27 18:01   天津  


点击图片
进入月雅书城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众多,之前我们欣赏过苏轼的墨迹,今天一起来欣赏黄庭坚的手札。






苦笋赋


黄庭坚《苦笋赋》

 纸本行书 31.7×5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余酷嗜苦笋。諫者至十人。戲作苦笋賦。其詞曰。僰道苦笋。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蓋苦而有昧。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鍾江山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風煙。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玫之與夢汞。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動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嘗與之下。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鐫。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糟姜银杏帖》


黄庭坚《糟姜银杏帖》(又称《承惠帖》) 

纸本行书 28.9×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轻渎不罪,庭坚顿首。


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蔡襄尺牍名品》、《苏轼尺牍名品》、《黄庭坚尺牍名品》

《米芾尺牍名品》、《赵孟頫尺牍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

原价248、优惠价150





《致雲夫七弟书》


黄庭坚《致雲夫七弟尺牍》

纸本行书 32.6×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雲夫七弟:得书,知侍奉廿五叔母县君万福,开慰无量。诸兄弟中有肯为众竭力治田园者乎?鳏居亦何能久堪,复议昏对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固,几为完书矣c但欲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传,尚未就耳。庞老《伤寒论》无日不在油案间,亦时时择默识者传本与之。此奇书也,颇校正其差误矣,但末下笔作序。序成,先迭成都开大字板也,谈信可寄矣。蕲州州藏记亦不忘,但老来极懒,故稽缓如此耳。寿安姑、东卿一月中俱不起,闻之悲塞。二子虽有水皑为生资,子顾弟乔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计子顾必能尽力矣。叔母不甚觉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调护令不爽邪?无期相见,千万为亲自爱。十月十日,兄庭坚报雲夫七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

 






《致立之承奉书》


黄庭坚《致立之承奉帖》(教审帖

纸本行书 27.1×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 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

 





《致天民知命大主簿书》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纸本行书 25.5×4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天民、知命、大主簿:霜寒,想八嫂安裕、九妳、四妳、大新婦、普姐、師哥、四娘、五娘、六郎、四十、明兒、九娘、十娘、張九(咩兒)、韓十、小韓、曾兒、湖兒、井兒,各安樂。過江來,甚思汝等,寂寞且耐煩,不須憂路上,路上甚安穩。但所經州郡多故舊,須爲酒食留連爾。家中上下,凡事切且和順。三人輪管家事,勿廢規矩。三學生不要令推病在家,依時節送飯及取歸。書院常整齪、文字勿借出也。知命且掉下潑藥草,讀書看經,求清靜之樂爲上,大主簿讀《漢書》必有功矣。十月十四日,立報。諸嬭子以下,各小心照管孩兒們,莫作炒,切切。


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




《蔡襄尺牍名品》、《苏轼尺牍名品》、《黄庭坚尺牍名品》

《米芾尺牍名品》、《赵孟頫尺牍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

原价248、优惠价150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纸本行书 27.8×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與公壽景珍游。時景道方為兒童嬉戲。今頎然在朝班。思公壽景珍不得見。每見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諸公。多學余。道。書。景道尤喜余筆墨。故書此三幅遺之。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於今為天下第一。余書不足學。學者輒筆愞無勁氣。今乃舍子瞻而學余。未為能擇術也。適在慧林。為人書一文字。試筆墨。故遣此。不別作記。庭堅頓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







《致明叔少府书》


黄庭坚《致明叔同年书》(雪寒帖

纸本行书 28.8×1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致无咎通判学士书》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南康帖)

纸本行书 30.8×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惠寄鲍诗、杨(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旨月‘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主人相与。平生倾倒。徐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为亲自重。搏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 无咎通判学士老弟。
五月五日。





《山预帖》

黄庭坚《山预帖》

纸本行书 31.2×2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当阳张中叔去年腊月寄山预(即山芋)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同芽)小豆同法。物理不可尽,如此。今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致公蕴知县书》


黄庭坚《致公蕴知县书》(荆州帖

纸本行书 31.2×4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庭坚再拜,道涂疲曳,不得附承动静。遂六十许日,处处阻雨雪,今乃至荆州尔。春气暄暖 即日不审体力何如?王事不至劳勤,颇得与僚友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道上殊得力。荆州上峡,乘舟不大费而差安便。遂不须人,故遣回。明日登舟即行,方此阻远,临书增情,千万为道自重。谨勒手状,三月四日,庭坚再拜上。公蕴知县宣德执事。


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是中国书法碑帖融合风范之萌芽。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纸本,29.1x213.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唐代隐士寒山劝戒诗与居士庞蕴诗偈,庞蕴是唐代著名禅者。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黄庭坚晚年杰作,落笔奇伟,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荡漾而來,充满飞动之势。结体舒展大度,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纵观《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用笔凝练有力、遒劲郁拔,而神闲意株,尤得秦篆中实、汉隶俊俏笔意。行笔曲折顿挫,如同逆水撑舟,力能扛鼎。正如清初诗人冯班《钝吟杂录》所评:“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结体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边发散的结字风格。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通篇大气磅礴,笔墨淋漓。清康有力曾评曰:“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称,入门自媚。若其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隶。”

《蔡襄尺牍名品》、《苏轼尺牍名品》、《黄庭坚尺牍名品》

《米芾尺牍名品》、《赵孟頫尺牍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

原价248、优惠价150



| 黄庭坚 行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1】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2】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
【3】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

【4】阬(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旡(盲)明。
【5】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
【6】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
【7】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
【8】渡(奈)河,谁是喽罗汉。
【9】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
【10】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
【11】任运堂试张通笔为
【12】法耸上座书寒山子庞
【13】居士诗两卷。涪翁题。
黄庭坚的书学思想的核心是倡“韵”,认为“书画以韵为主”、“凡书画当观韵”,极力反对俗书,有“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之语。观赏《寒山子庞居上诗帖》,可谓韵味无穷。
整幅作品,是试笔之作,随意生发而成,反映出黄庭坚书法水平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在笔法上,藏锋起笔,中锋运笔,线条遒劲雄健,用笔擒纵有度,收放自如;在字法上,中宫紧缩,字形开张,体现了长枪大㦸的特点;章法上,字与字之间穿插欹侧,聚散自得,上下之间笔断意连,气息连贯,气韵生动;墨法上,以浓墨为主,偶有枯笔,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
黄庭坚曾有诗句云:“深闺净几试笔墨,白头腕中百斛力。荣荣枯枯皆本色,悬之高堂风动壁。小竹扶疏大竹枯,笔端真有造化炉。人间俗气一点无,健妇果胜大丈夫。”(《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将其诗句用之此幅试笔之作,又何常不是“荣荣枯枯皆本色,悬之高堂风动壁”、“笔端真有造化炉,人间俗气一点无”呢?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帖》纸本,行楷书,纵35.2厘米,横130.3厘米,凡13行,每行4字,其中3行为两字,共46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原为《宋元宝翰》册之一,后改装成卷。
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大方可尽其笔势。撇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跌宕起伏,变化出新,极具挺拔之态。
铃有“白石山房”、“蔡子木歌颂斋”、“宋荤审定”、“宣统御览之宝”等。此帖见于《石渠宝笈初编》着录,是宋元时代受人珍视的上品。清代,入《三希堂法帖》第十三册。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帖》




释文

诗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见,何堪举别觞。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以文惹祸

黄庭坚,字鲁直,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时考中了“进士”。由墨迹揣摸黄诗人,一定满肚子的俏皮话,因为鄙视俗事,大概也有不少的不中听的言辞,大概也是因此,二次因文字被贬,最终死在异乡的土地。

冶别人的长处于一炉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不仅诗文出色,与古代的文人相像,甚精书法,而且行草书皆有造诣。因为古代是以毛笔写字的,诗人好写诗赠人,书赠时,字要是不好,恐怕太不雅观,因此古代文人,大多以精通书法为美。黄庭坚学习书法的早期以周越为师,后来学习颜真卿 怀素等,因人的才气 智慧而不独学习,最终融别人的长处为己用自成一体,成为“宋四家”之一。

与生俱来的忧伤

这幅帖实际是黄庭坚笔录自己的诗,书赠自已的亲姪。初见不能长聚又要分别是一种很令人感伤的事。因此我想,内心伤别离的诗人,以诗文墨宝相赠,彷佛与所别之人长相伴以冲淡别离带来的不快。此帖的笔法中,可见一气呵成,可见诗人的黯然的感伤,也可见诗人曾经世事的洒脱,收放有致的修养境界,以及潜心研习所最终在书体中体现出的深厚文人味道的修养。有如相府花园中的花木,品质高贵,但却娇嫩、脆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动人的忧郁。 


皇帝喜爱

此帖见于《石渠宝笈初编》着录,是宋元时代受人珍视的上品。清代,被刻入了君王的珍览精品中——《三希堂法帖》第十三册。


《蔡襄尺牍名品》、《苏轼尺牍名品》、《黄庭坚尺牍名品》

《米芾尺牍名品》、《赵孟頫尺牍名品》

上海书画出版社

原价248、优惠价150



—— 月雅好推荐 ——




关联公众号


月雅书画
关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讨论、研究及学术资讯的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