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的庐江

旅行   旅游   2024-11-06 00:02   安徽  

庐江文旅真很拼。


近些年,庐江是合肥县区里搞文旅最活跃分子,全员文旅招商,政府主导干项目,民宿四处开花,大小活动一年四季不断,各类推介会多地高频次举办,各种考察与被考察,媒体报道和各级别嘉奖也是连篇累赘,感觉庐江上下就死磕文旅一件事。


庐江文旅有野心。


大干快上,急于求成,文旅承载了庐江很大的野心。在工业立县之外,能否将文旅作为新的突破点?在多年来不温不火的温泉旅游之外,能否有其他的捷径可走?


庐江文旅敢豪赌。


标的选定,梭哈。捷径就是乡村旅游。适逢乡村振兴时代大趋势,乡村旅游又是个逐渐火爆的题材,更有江浙的先行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再加上庐江与合肥主城区的距离、庐江的自然禀赋等,庐江走上以乡村旅游作为文旅中心、重心的发展之路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庐江压上了全部。




对标与平替

是拼搏之举亦是无奈之举



庐江孤注一掷搞乡村旅游,既是对标之后的拼搏之举,也是内省之后的无奈之举。


对标很好理解。国内有不少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的文旅资源,走传统的文旅发展之路是绝不没有出头之日的。但是靠发展乡村旅游,都很快走上了文旅强县(区)之路,不光收获了巨大的流量,还有更为直接和现实意义的鼓励和奖励。


以浙江安吉为例,在传统文旅的评价体系里,安吉没有5A旅游景区,9家4A景区里也没有特别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以这样的资源禀赋,安吉能发展成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名,靠的更多是“乡村”——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乡野”(乡村+荒野)。这几年,去安吉考察的政府和企业及个人,大概也是安吉旅游综合收入重要一部分吧。有多少领导带队考察安吉,就有多少县域想学习安吉。而考察和学习之外,真刀真枪干的,庐江算是很决绝的一个。这是庐江文旅的拼搏之举。


什么又是庐江文旅的无奈呢?十年前,说起庐江旅游,大家只知道汤池温泉,只知道一个金孔雀。且不说温泉只是加分项不是必选项,而且周边就有更成熟的巢湖半汤、南京汤山,汤池几乎毫无竞争力。客观地说,庐江的山水人文等资源禀赋有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放在全省没什么特色,放在全市甚至也没什么优势。如此十多年,庐江文旅一直不温不火,抛去温泉,庐江一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项目,在全省的文旅版图中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还要发展文旅,只能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不是空中楼阁,是既要有对标有参考有路径依赖,又要着力于自身条件踮起脚抓骑上车跑——自己努力但更要借助外力。


外力之一——政策红利。在国家层面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之下,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和相关配套衔接资金涌入乡村,这是一次大水漫灌的“泼天富贵”,但政策和资金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各地是需要抢(运作申报)的。这里,庐江动手早,准备充足,早早策划包装了各类乡村题材项目,及时承接了上级的相关目标和任务,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域内平台公司也更方便以相关项目融资,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和落地运营。


外力之二——市场红利。这几年正处于文旅消费市场的变革之际,文旅正从朝圣性旅游转向体验性旅游,从众而游转向从心而游,向往人间大美转向享受人间烟火气。诗和远方是口号也是目标,在城市和乡野之间游牧,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工作与生活之外,乡野成了精神目的地。


这时候,已经火起来的莫干山的民宿、安吉的运营乡村、泾县的皖南川藏线、黟县的全域乡村度假……成为庐江的对标,可以走的成功之路。修建民宿、运营乡村、发展旅游风景道、推进全域旅游,一场轰轰烈烈的庐江乡村文旅大建设行动正式开启,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庐江模式”。为推广之便,庐江也有了一系列平替景点,庐南川藏线、虎洞青藏线、皖中小桂林、江北小九华、小布达拉宫、小阿勒泰……


事实上,庐江不仅是对标江浙和皖南(莫干山、安吉、泾县和黟县以及类似这样的地方),更要平替它们——至少是合肥人的平替。安吉、黟县等是人们对田园诗、对桃花源的平替,庐江是对安吉、黟县等相对远方的平替。


于是,平替成为庐江文旅的一个选择,同时也成为庐江文旅的一个特质。

尚书楼©ZUN




肯定与反思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平替,本质上就是性价比,一是距离上的性价比,二是成本上的性价比,三是情绪上的性价比。一个好的平替目的地,不外乎这三点。


庐江做的如何呢?


距离上,合肥市区到庐江核心景观区域大多一小时车程即达,相比黄山、安吉等那边的的三、四个小时车程,这个距离有很大的优势,对合肥人来说非常有性价比——特别是周末或短假期,以及临时动议的短途出行。庐江这个不近不远的距离,兼具有休闲度假的“逃离感”和随时返回的“同城感”。在这点上,合肥下辖只有巢湖市可比。


成本上,主要是消费层面。在吃住的大头上,经过比较,庐江与其他地方的差别不是特别大,比如民宿层面,庐江的价格也基本对标了皖南和江浙等地,低不了多少。而庐江的餐饮,本地人一直有个说法,吃的比合肥还贵。当然,吃属于丰俭由人,不好比较。门票这块应该能节省一些,因为比较少收费景区。成本上最大的性价比大概就是交通费了,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大巴高铁。所以总体上,成本上的性价比虽然不是非常大,但还是有一些的。


最后情绪上的性价比。这一点上,庐江做的最差。硬件已经与其他对齐了,但情绪等软性层面还处在简单粗暴上。一叶知秋,一句“平替”的口号:这么近,那么美,乡村旅游到庐江。可以看出,庐江文旅完全不明白城里人为什么需要乡村,也不明白合肥人凭什么需要庐江,更不明白现代人是什么一种情绪化的物种。更可气的是,这还是抄袭的河北旅游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抄袭就算了,还不押韵、这么拗口,到底是闹哪样啊?还有句口号:花园小城,诗意庐江。真是一点诗意都没有,全国3000多个县域单位都可以说是“花园小城”。


我们一面要肯定平替,一面也要反思和超越平替。


平替是一场双向奔赴。目的地找到对标发展的巨大机会,游客得到高性价比的情绪满足,缺少任何一方参与都不能成立。至少对一些合肥人来说,与庐江就是一次愉悦的双向奔赴。


平替是一条发展捷径。哪怕是一种短期发展,至少有前人证明了成功是大概率。相对清晰的方向和路径,也节省了巨大的决策上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最大的节省就是流量,是“客从何处来”的问题,目标客群很清晰,发力也就更容易了。


平替也是一次地方再造,想找到平替,想成为平替,想做好平替,无一不是需要对现有资源和状态进行再改造,涉及到物理地域和空间,也涉及到一个个具体的人。改变物理格局容易,改变思想观念何其难。


可以说,平替,让庐江文旅的定位更清晰、发展方向更明确。但最大的风险也在于,始于平替、终于平替。


平替是给了快速进入市场的机会和时间窗口,短平快收获了一波流量,也有业绩可以汇报,再被各级专家、媒体记者表扬几句,就开始飘飘然,忙不迭开始总结经验、定义模式、指导后学。已然忘记,平替只是个开始,“做自己”才是最终的目的。


民宿好建,道路易修,一些游乐设施,一些咖啡馆、茶室和网红打卡点……这些也都很方便找个参考,很快上马开放。事实上,在这些方面,庐江也都是学习先行者的,大多也都是照搬,“像他们”。既然是平替,学习,模仿,照搬,都不是问题,都是草莽发展阶段的必然过程。但这是过程,而非结果和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未来暴露的问题,将是致命的。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始于平替,不止步,要超越平替。要从平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属于自己的原创的、一开始可能有点难的路,但必须起步,未来才有可能。


万山电影公园©安豪




浅评与建议

回归乡野和永续经营



最后想针对看的一些项目,浅评几句,以及顺带提点建议。


1、旅游风景道重点是旅游


看似废话的一句话,实际的潜台词就是庐江的旅游风景道没什么吸引价值。


有名有姓的风景道,庐江有三条,庐南川藏线、虎洞青藏线、庐江17英里风景道。17英里,现在官方似乎不怎么提了,这个名称对标的是加州一号公路一段,但在国内名气相对较小,不具有可识别性、可传播性。虎洞青藏线是很短的一段,也不具备大范围传播推广的条件。庐南川藏线,对标的是泾县和宁国的皖南川藏线,从长度、沿途的风光和景观、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度等,无疑都是庐江文旅最重要的标杆项目,兼具着龙头引擎的作用。


但是,只要全程走过一遍,就能清醒地认识到,庐南川藏线与皖南川藏线的差距是很大的,并不具备单独成为核心吸引物。沿途的风景还行,也就是还行,没有惊艳和震憾;而道路也没什么崎岖和惊险,对追求刺激的自驾客群没什么吸引力。


所以我才说,庐江的旅游风景道重点是旅游。很奇怪对吧,正因为“风景”和“道”没有特别明显的竞争优势,所以需要发挥更大的“旅游”——以乡村、山野为最大卖点,将庐江的山水自然的美学价值发挥最大,重点围绕具有“乡野”气息的单点打造场景。比如相思巴滩,是完全具备与西溪南相比的“绿野仙踪”,也如同泾县月亮湾一样可以亲水、嬉水,稍加修整一下,就是一处出圈的网红景点。


2、民宿是靠不住的


发展乡村旅游不能没有民宿,但全靠民宿是万万不能的。


不是发展乡村旅游就只有民宿一条路。乡村旅游怎么干不知道,但先盖个民宿,倒是成为了一个共识。大概是因为盖个民宿是所有工作里最简单,也能最快速出成效的吧。而这也反映出,乡村旅游不是那么好干的,道路千万条,业态百十种,投资难以决策,收益模型没法做,还是搞民宿吧。


不是所有乡镇都要盖民宿的。庐江文旅这几年干的最多的就是建民宿,而且多是政府投资,基本是全面开花,每个乡镇都发展乡村旅游,每个乡镇都投资建设民宿项目。这些民宿项目,基本上是一千万起步的投资,多的也会突破一亿元,采取EPC(或+O)模式,建成后有的平台公司自持,有的由社会企业运营。但每个乡镇的条件不一样,有的乡镇完全没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客观条件,硬搞个民宿,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示范,是不尊重市场、不尊总客观规律的。


不是所有的民宿都叫民宿。最早出圈的民宿是云里安凹,其投资、规模和总体品质,至今也算合肥标杆。当然,如果严格对照国家民宿标准,还算不算民宿是有待商榷的。云里安凹基本就是一个精品度假酒店,冠之民宿,实际有点名不副实。现在很多政府投资建设的所谓民宿,要我说就是新时期的“楼堂馆所”,是对真正的民宿最大的反噬。


庐江那么多民宿(姑且还是这么称呼吧),能独立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有几家?自己经营良好还给周边带来溢出消费的又有几家?不靠奖补完全市场投资建运的又有几家?


应当承认,民宿在推动庐江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但那是草莽的大基建初期,一穷二白的庐江,通过民宿的建设完善了相关的旅游配套,刚开始,四两拨千斤,一个小小的民宿,就能撬动市场,带来巨大的综合收益。只是如今市场有了新的变化,乡村旅游也发展到更为重视精神和体验的新阶段,这个时候,政府还在大力投资兴建民宿,投入和产出比就没有之前那么大了,更可能成为未来的烂尾项目,或者是运营的老大难项目。


再说一句,2025年将是众多民宿进退两难、转让、关停的开始之年。


3、要有龙头收费景区


关于开放与收费,一直是文旅行业的焦点议题之一。说免费开放,就举例西湖,一个景区免费放开了,给整个杭州带来多大的流量和收益;说收费,就举例上海迪士尼,不光收费,还看日子涨价,年年涨价。


我的观点是,开放与收费是经营者的路径选择,都应该尊重,但这个选择不关乎价值评判。


现在有人戴高帽、上价值,批判景区收门票,以道德绑架鼓吹免费开放,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是应该坚决反对的恶劣行径。


我的观点一直是:景区应该收费(但鼓励一年有一些时间降低门票,不定时举办免费惠民活动)。


文旅行业起步就是景区收费,发展也离不开景区收费。收费没有错,有错的是你景区产品和服务很烂还收高价门票,有错的是货不对板、名不副实,有错的是那些“刺客”以及欺诈和深坑……


逍遥谷高空乐园©ZUN


现在庐江,就是缺了这样的景区——一个敢收费、能收费的龙头景区。


一个龙头收费景区,可以激活区域的文旅氛围和业态,带动整个片区的良性发展,钱流是最大的流量,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时也希望庐江能涌现出来各种新业态——能站着挣钱的新业态。如安吉的深蓝计划一样,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区,也不收门票,但照样收费(咖啡兑换券)才可进入。这就是创新,也只有允许收费、敢收费、能收费,市场主体才会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带来新的业态和新的变化。


文旅不是嘻嘻哈哈的热闹,最终,都要回到真刀真枪地经营和挣钱——没有持续不断的正向现金流,文旅项目怎能永续经营和发展?一个县域发展文旅,也不能一直指望政策资金放水和发债融资来补。不能成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至少也不要成为前人挖坑后人填埋吧。



羡慕平替,成为平替,超越平替。


“平替”的庐江,何时可以摘帽?

(完)


作者丨张遵宝

题图丨相思巴滩©ZUN


往期阅读

三瓜公社(濒临死亡)启示录

合肥马拉松,配不上合肥

安徽三个明星村的不同命运

“大黄山”能走多远?

文旅局,请说人话

为什么乌镇能办好戏剧节

骆岗公园:时间之外的留白

大蜀山:合肥人爱之,合肥市弃之?



欢迎点赞、在读和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城乡更新局
关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 关注这个时代的宏大与渺小。 关注我们自己,关注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