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作《满江红·中秋夜潮》

文化   2024-09-17 05:00   江苏  

中秋





海上升明月



《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史达祖

朗诵:清雅

配乐、视频:清雅

编辑:存在

出品:清雅语言艺术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天涯共此时



译文: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 ,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宫。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人月两团圆


赏析:

     开头两句,便点明了主题,交代潮与月两个“主角”,“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大意是说,水属“阴”,月是“太阴之精”,因此潮水的涨落和月亮的盈缺有很大的关系。古人虽然不知万有引力定律,但却能够将潮涨潮落与月亮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可见观察力之精细。潮水在月亮的引力下,浩浩荡荡向钱塘江扑涌而出,当真无比壮观。

接着写道,“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意思是说,到了每年中秋时节(凉秋半破),圆月在天,明亮如雪,而潮水铺天盖地而来,浩浩荡荡,这两种壮观景象一起组成了大自然的“双绝”,能欣赏到的人,都是幸运的,李白曾写道:“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连李白都只能欣赏到“双绝”中的一种,此处潮水再加上中秋的明月,的确是无比宏壮的。

接着继续描写明月和潮水的壮观和奇特,用了非常浪漫的比喻,“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前句写月,明亮浑圆,仿佛是高手匠人将其打磨出来的金镜一般;后句写潮,将潮水浩浩荡荡铺天盖地而来的气势比喻为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在词人的这两个比喻中,我们越发感到钱塘江大潮与中秋明月交相辉映的奇观了。


辛弃疾说,“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史达祖接着辛弃疾的想象,但写出了另一种心境,“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辛弃疾写伍子胥的魂魄乘着素车白马而来,充满了恨,但是史达祖却说,月光是白色的,晶莹剔透,浪花也是白色的,奔涌而出,这正象征着伍子胥的冤已经昭雪。其实结合前面的背景,我们就能猜测出,史达祖这里是有岳飞能够沉冤昭雪的喜悦,这也说明了他虽然身为幕僚,实则有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看法。



下片仍然以潮和月为主题,“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前六字突出月,后六字突出潮,月光倾泻下来,直照到海底的蛟龙巢穴,潮声轰隆,直震撼到蟾蜍藏身的月宫,词人用了两个“直”字来突出气势和力度,将中秋月与钱塘潮这两大壮观景象再一次结合起来。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是说天与潮连成一片,月光皎皎、白浪喷雪,上下一派晶莹澄澈的世界,看上去如粉刷成的一样,词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禁再一次激动起来,“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词人一腔激情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美人,这股激情又令他举杯饮酒,那豪情似乎能一下子将吴越两国全都吞并!词人在中秋之夜,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胸中的豪气被激起来了,于是写下了这样气吞吴越的句子。

末尾两句,余韵不减,“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等到明天我把今夜这壮观的景象与胸中的豪情说与你辈儿郎,必然让其心为之折!词到此处,也戛然而止,激荡的胸怀,犹如潮水般在人耳畔,久久不歇。


史达祖的这首词,记录词人在中秋之夜观潮的盛况,并由此引发的豪情壮志,读来豪气冲天,激情无限,让人感到十分震撼,本来,钱塘江大潮就已经是一大壮观了,现在正逢中秋佳节,就着皎皎明月,其澎湃壮观之处,比白日更甚,于是词人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佳作!



出品

清雅语言艺术

总策划:徐伟

监制:清雅

编辑:存在



投稿邮箱

767131625@qq.com  

客服/ 微信:x6x7x8zz

设置星标

点右上角/ 查看官方账号→设置星标🌟

















清雅语言艺术
欢迎走进《清雅语言艺术》,用清雅的声音,传递语言艺术的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