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人文医学学院

教育   2024-10-11 17:49   安徽  




一、学院简介

人文素养的培养一直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2000年6月,学校整合成立公共课程部,负责全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和通识教育,并协助开展全校教职医护员工和学生各类竞技及群体性体育活动、比赛的任务。2010年12月23日公共课程部更名为公共基础学院,下设外语系、计算机系、体育教学部、大学语文教学部等4个系部,2016年3月成立美育教学部。2017年3月,为适应专业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学院再度更名为人文医学学院,并新成立人文医学系。2018年8月,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研室划转至人文医学学院;2022年3月将劳动教育教研室挂靠至人文医学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学院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学院在医学创新教育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2023年6月,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聚焦大健康产业需求,充分运用体育教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等优势资源,开设运动康复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服务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需求,立足安徽省、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人文医学学院教学部门设置变更





二、德育固本,践行全过程立德树人

(一)党建引领,铸师魂育良师

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外语系荣获多项省级、校级荣誉,包括“学雷锋在行动”先进集体、短视频征集优胜奖、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并编制课程思政方案,强化思政育人。计算机系亦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指导学生赢得80余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位教师获“新华教学贡献奖”。近年来,两系在党委领导下,党员教师积极发挥模范作用,通过党建推动发展,屡获殊荣,如“校三星党支部”“校廉洁教育视频类三等奖”等。

(二)思政导航,提质量优环境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定期开展课程抽查、教学研讨等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情况、立德树人核心使命执行成效以及教学风气与学习环境质量进行系统性审视与评估。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全面的课程思政框架并完善其评价体系,以此为引擎,带动外语系、计算机系等通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涵。

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外语系三名教师参编课程思政专著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门课程成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多位教师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计算机系提出“质量为重,价值引领,能力导向,项目驱动,探索创新,有效评价”的教学理念,将在实践中总结的课程思政成果编入“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设计与案例”省级专著。2024年,依托该专著,学院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三)责任赋能,强意识勇担当

学院始终坚持将教育创新与文化传承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在教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各系部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外语系不仅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还成功举办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如“英语话中国”系列赛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同时,外语系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承担英文网页翻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提升班等任务,展现了教育者的担当。

体育教学部则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促进团队凝聚力,体现了学院对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关怀。

美育教学部则通过与地方共建美育实践基地等方式,助力地方教育和养老事业发展,展现了学院美育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智育提质,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一)师资培优,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始终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全体教职工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院包括119名教职员工,其中专职教师103人,教授4人,副教授27人,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87人。此外,学院还拥有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总值超千万元。

在学院引领下,各系部发展成果斐然。外语系凭借医学语言与文化中心孵化课题,深耕“外语+医学”的医文融合研究,近年来获批多项省级教科研项目。人文医学系教师刘梅洁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课程思政组教学竞赛二等奖,2024年中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研讨会暨医学人文教学与演讲竞赛院校组讲课比赛一等奖,学院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素养。

体育教学部、运动康复系、美育教学部及创新创业教研室同样表现出色,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上具备扎实基础,更在科研活动中屡获佳绩,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教研论文,并成功主持多项省级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二)课程革新,体系建设多元融合

学院积极适应通识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推动通识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选择和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在通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院设立了专项教学改革项目,以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聚焦社会与学生需求,积极组织教师深入探讨微专业、微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持续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学院教师们积极响应,纷纷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之中并取得丰硕成果。

人文医学学院2024年微课程群建设孵化项目

人文医学学院202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

在通识课程改革的经验学习上,2023年,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孙靖受邀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改革之道,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大学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大学语文新型教材建设与研究、大学语文与通识教育等内容展开讨论。孙靖参与讨论,并向教研室全体教师分享本次论坛的心得。

(三)医文交叉,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医学,作为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学科典范,其内在深刻体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交融共生。医学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而医学人文的发展亦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正是医学学科不断迈向成熟的重要特征。

本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将人文底蕴融入医学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学院通过举办“东南人文医学讲堂”,邀请人工智能信息素养、医学语言文化、美学等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医文交叉融合”主题开展讲座,激发师生对医学人文属性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与高雅的审美趣味。

 “东南人文医学讲堂” 开讲

(四)以赛促学,创新模式引领成长

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育模式,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助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2019年,学院体育教学部参与协助我校承办的安徽省大、中学生啦啦操比赛。组织、参与此类比赛,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是我院积极推进学生体魄强健工程的重要举措。

计算机系依托学校三全育人项目,成功组建两大学科竞赛团队,近年来共获得省级奖58项,国家级奖32项。在计算机设计与创新创业大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大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团队实力。坚持数字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与医学融合,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医学生计算思维与应用能力。同时,重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等,充分发挥团队专业优势,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外语系获批省级“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创新“医学+外语”实践教学,组织医学科普英语微视频、科研英语演讲比赛,助力高质量学术型人才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部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省校级实践活动,如诵读大赛、读书创作以及原创文学作品征集等,并有多名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省级奖项,充分展现了在学院领导下以赛促学培养策略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创新创业教研室则充分利用授课优势,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企业管理技能大赛等多项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运动康复系学生王亚楠在2024年学校举办的“我的中国梦——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演讲活动获得三等奖,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演讲比赛,精心组织筹备,为选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学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努力培养出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四、体育强基,促进体教深度融合

强壮的体魄是正常开展生活与工作的基础,人文医学学院十分关注学生体魄的锻炼,对体育教学部以及新开设的运动康复系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五育”并举的推进过程中,体育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技能的基本任务,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平台。2021年我校学生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项1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0余项。2022年我校学生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项2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9余项。2023年我校学生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项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0余项。2024年截止目前为止,我校学生获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余项。

学院体育党支部充分利用其特色优势,积极助力党建品牌的培育。运动康复专业的开设,是学院及体育党支部创新性地将体医结合融入教学的成功案例。

在文化传承上,学院体育教学部获得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资格,将体育与医学紧密结合,以“太极拳文化”作为特色项目,在全校广泛进行推广。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还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美育润心,强化美育课程建设

在“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中,美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于2016年设立美育教学部,重视对大学生美育的培养,美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探索医学与美育的跨界融合之路,成功开设了《皮肤美容——皮肤科专家如实说》《医学插画入门》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成为了学校美育课程的亮点。学院美育教学部同样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美育教学走向社会,2024年3月25日,我校美育教育实践基地在合肥市墨缘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

安徽医科大学美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成立

同时,美育部还着力打造“非遗+美育”特色品牌项目,引领学生深入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等地开展非遗美育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徽州民俗仪式、传统工艺等非遗文化的魅力。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赴祁门县文体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专题讲座,将非遗内容融入美育课程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非遗鱼灯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





六、劳育励志,深化劳动教育改革

学院自2023年开设运动康复系,并进行首届招生,不仅关注首届人文医学学院学生在校园内、课堂中的学习动态,对课堂外的表现也十分重视。为了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学院积极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确保劳动教育贯穿课堂内外。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平台。2024年,学院与合肥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共同举行的“安徽医科大学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暨安宁疗护工作坊”正式挂牌成立。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锻炼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更加坚定了他们奉献社会,志愿服务的决心。





七、运动康复,助力医教融合发展

2023年,我院运动康复专业成功完成首批本科生招生。为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专题讨论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3月10日,学校举办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省内外10余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

人文医学学院成功举办全国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研讨会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学院尤其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开拓医疗机构、运动科学研究机构等实践基地。2024年5月与省体科所共建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双方将围绕“体卫融合”,在体质监测、健康评估、运动干预、健身指导等运动促进健康服务领域,共同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助力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运动医学项目研究。

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教学基地揭牌

人文医学学院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熟练应用语言+技能实现跨文化交流,能熟练应用计算思维,拥有健康体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服务学校中心任务,努力培养医学生健康体魄、过硬技术、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为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育专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添砖加瓦。



往期回顾

优秀的她,保研同济!

“强国有我 筑梦未来”高校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展

安徽医科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安徽医科大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药学院

🤩我与安医,奔现啦!

最小的15岁!2024级本科新生大数据来啦!

来源:人文医学学院 教务处

版式:朱文娟

责编:李若菲

审稿:单永强 程焱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师生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 请关注安徽医科大学唯一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