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全国劳模赵春娥后人现状:儿子保安,女儿临时工

民生   2024-11-07 22:01   广东  

赵春娥

今天为大家介绍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位获得“年度授奖”殊荣的全国劳模赵春娥的事迹。


为什么介绍她呢?

这是因为她是自1960年以后,第一位获得“年度授奖”殊荣的全国劳模。

新中国一直有隆重表彰全国劳模的传统,这种表彰非常隆重以及盛大,意义非凡。

截止2020年,新中国在71年的时间里只进行了15次全国劳模表彰。

1950年9月25日——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隆重召开,共有464位模范人物荣获新中国首批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隆重表彰全国劳模。

之后又在1956年、1959年以及1960年先后3次召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共有10656位先进个人、6510个先进集体获得表彰。

然后这项充满荣誉感和仪式感的表彰活动就暂停了,一直到1983年才重新启动。

虽然自1983年开始,不再进行规模盛大的表彰大会,但是依然进行了隆重庄严的年度授奖活动。

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共只有21位全国劳模获得了“年度授奖”的殊荣。

而赵春娥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获得“年度授奖”殊荣的全国劳模,关于她的授奖活动是1983年2月28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紧接着就是3月4日,罗健夫和蒋筑英分别在河南郑州以及吉林长春进行了“年度授奖”。

赵春娥连环画

因此,说赵春娥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位获得“年度授奖”殊荣的全国劳模,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1983年的“年度授奖”颁奖仪式,赵春娥并没有出席。因为她于1982年4月21日已经因公殉职,年仅47岁。

接下来,就为大家简单介绍赵春娥的事迹以及她后人情况。

赵春娥

01、

赵春娥,1935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偃师。

1958年,23岁的赵春娥正式参加工作,在洛阳造纸厂当锅炉工;1966年年初,31岁的赵春娥离开造纸厂到洛阳老集煤场当了一名临时工。

为什么赵春娥会从正式工变成临时工呢?

这是因为当时国家正经历了一次全国规模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损失,也给工矿企业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全国各地都出台了许多旨在减少企业人力成本的办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凡是在1958年之后进入企业的员工,尤其是双职工家庭,让一个人暂时下岗待业。

赵春娥就这样从洛阳造纸厂离职了,在家待了好几年才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到了洛阳老集煤场当了一名临时工。

因为赵春娥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所以她不但特别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也很感谢组织上能把这次工作机会给她。

因此,她从进场的那一天,就下定决心要努力工作来报答组织上对她的照顾。

煤场需要拉土填坑,赵春娥拉的车总是比别人装得多、跑得快。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她却不休息,一直干。

赵春娥纪念室,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建安门街道办事处。

因为她工作实在太认真太努力,所以她在1971年从临时工转为了正式工。

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不得了,因为20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所以对临时工转正式工卡的很严,许多20世纪60年代中叶进厂的临时工都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转为正式工。

赵春娥能只用5年时间就转成正式工,还是在煤场这样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这真的足以说明赵春娥工作有多么忘我和努力。

1971年至1972年,赵春娥负责看护长期放在车站货场的煤。她早出晚归,清理煤底和现场,对散落在道轨石渣里的煤,用手一点点抠出来,手指经常磨破受伤。

1977年,赵春娥当上煤场现场管理工。她只要一上班,就不停地工作。

经她管理的煤场,煤堆堆放整齐,道路整洁,煤从来不超耗。

煤场一年购进18000多吨煤,绝大部分由赵春娥验收;每年销售3000多吨碎煤,煤场现场全靠她整理打扫。她起早贪黑地干,节假日很少休息。

正因为赵春娥忘我的努力工作,使得她身患多种慢性病,医生给她开了病假条,她却从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赵春娥虽然自家因为要赡养多位老人而经济困难,但是她总是忍不住帮助其他比她更困难的人。

经过煤场领导批准,赵春娥经常给煤场周边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送煤,哪怕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也坚持自己送。

赵春娥党员志愿服务队

而每次看到当她看到孤寡老人家里屋顶漏了、被褥脏了薄了,她都主动帮孤寡老人补好漏洞,把老人的被褥拿到家里,她自己给被褥洗干净,还贴心的烤干,絮上自家的棉花,缝好送回去。

因为身患肝炎,所以每逢节假日,工会都会给她一些补助,但是她却把这笔补助买成煤、鸡蛋、肉,给周边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过去。

即使她的肝病恶化,她也很少休息,她常说“我宁肯倒在煤堆上,决不躺在病床上。”

1982年4月20日,赵春娥依然一大早就拖着病体来到煤场,开始打扫卫生,等同事们上班时,她都已经擦了7扇窗户的玻璃。

结果没想到她突然开始吐血,单位卫生员陪她到地区医院门诊部看病,没想到赵春娥看卫生员走了,自己就离开医院去到洛阳市社会福利院,为福利院解决过冬的冬储煤。

中午她赶回单位,还没有喘口气,就又再次吐血,这一次,她再也站不起来,是同事们把她抬着送到了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对赵春娥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这才发现她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赵春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对身边守护她的亲人表示:“我死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把我的骨灰撒在煤堆上,让我看煤。”

1982年4月21日5时15分,赵春娥与世长辞,年仅47岁。

赵春娥与子女的合影

02、

赵春娥的事迹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1982年8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时代需要赵春娥这样的人!时代呼唤赵春娥这样的人!”

1983年,国1务1院追授赵春娥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在陕西西安举行了隆重的“年度授奖”仪式。

1990年,赵春娥纪念室在她生前工作的洛阳市老城区老集煤场落成。

1996年春,在由文化部、全国总工会等12家单位组织的第二届“中国雷锋”评选活动中,赵春娥同孔繁森、蒋筑英、安珂、邓稼先、林巧稚、张志新、吕玉兰等人一同入选,他们的精神同雷锋精神一道,永照人间。

2004年11月,赵春娥纪念室同洛阳市烈士陵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一同被命名为河南省红色教育示范基地。

2005年3月,赵春娥纪念室被确定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那么,赵春娥的后人如今生活的怎么样呢?

赵春娥的一双儿女在2013年给母亲的雕像献花

赵春娥有一儿一女,因为长期忙于工作,赵春娥并没有很好的照顾一双儿女。

赵春娥的女儿牛灵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母亲一年到头不是忙于工作就是忙于照顾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几乎很少在家。

妈妈的奖状贴满了一堵墙,但是她这个女儿却很少看到妈妈。

赵春娥去世后,被誉为“活着的赵春娥”的四川绵阳全国劳模蒋启珍专程到洛阳,主动提出要认赵春娥的儿女当干儿子、干女儿。

蒋启珍也真是说到做到,在随后的30多年时间里,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到洛阳看望赵春娥的儿女,还会给他们带四川的腊肉、香肠、豆瓣酱。

顺便说一句,蒋启珍女士真不愧是“活着的赵春娥”,她2003年离开居委会后,揣着退休金和儿女给的养老费,在四川绵阳吴家镇广福村租下一处闲置楼房,办起了木龙河养老院。

2021年生病住院的蒋启珍,照顾她的是她收留的智障孤儿

养老院收留了36位老人孤寡老人以及22名孤儿,经费主要来自她每月3000元的退休工资和政府的一些津贴。

不过由于赵春娥忙于工作,对一双儿女疏于照顾,使得他们都没能考上大学,也早早的成了自由职业者。

2013年河南《大河报》去采访他们时,赵春娥的儿子牛建民在洛阳老城实验小学当保安,月薪1300元;牛灵芝在一家公司做消防器材保管员,月收入800元。

记录和传播
行走人间,观触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