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从学生身份转变为工程师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那么在行业内已经发展很好的企业高层、前辈是如何从当初的小白成长到今天,在当下的集成电路行业环境应届生应该如何发展自己呢?研分网有幸请到了伏达半导体的两位高管,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经验之谈~
输入标题
在当下的集成电路行业校招中,绝大多数的同学会选择做IC设计方向,在研分网最新的统计中,校招投递IC设计的同学占到了投递总量的70%左右。
在准备进入IC设计方向的同学,哪些同学适合做IC设计,做IC设计又该如何发展呢,或许从陈总的个人成长和个人经验中可以学到一二。
陈总作为在模拟IC设计耕耘多年的技术专家,我们能看到他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过起伏,但其对于技术“100分”的追求,以及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研发方向,帮助伏达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管理他人”到现在的技术副总裁,也是陈总“不断学习和拓展”最好的体现。
输入标题
很多同学在职业初期考虑的更多的是岗位的发展前景,但职业前景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那么如何在白月光与六便士之间抉择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一起来学习潘总对个人发展的经验分享。
Q:潘总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工作背景吗?
潘总:大家好, 我简要介绍下之前的经历, 我是03年进入武汉大学读书,03到09年都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申请去美国读博士。在大学读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去美国读的是微波和天线专业。13年就从美国学校毕业了。
毕业之后就去硅谷工作,从13到20年在硅谷上班。我是18年加入伏达半导体的,当时在硅谷那边主要负责拓展美国的市场。2020年的时候,因为肩负了更大的责任,就回来了国内,现在常驻上海,负责整个销售团队。
Q:那其实您是在电子这个领域一直读到了博士,那您是由于什么样的契机和什么考虑转到了市场的岗位?
潘总:非常好的问题, 很多人都比较好奇为什么要转。
我当时博士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西部数据的硅谷总部做研发。我们当时做HDD硬盘里面磁头仿真和设计工作,做了大概有四年。因为你知道移动硬盘领域,它的技术是比较先进且比较成熟的,每年对于技术的迭代基本上都做到巅峰极致,里面我们追求的一个迭代或者更新的话,就是存储密度往上面涨大概1-2%。另外在HDD存储领域基本上就两家大公司,就是西部数据和希捷, 两家公司规模都很大, 两分天下。
当时做了有四年,感觉在美国大公司工作是比较平衡的一种状态,从工作两年,你就基本上能看到长期发展的一个状态,公司的晋升制度、成长阶梯基本上都可以看得到,职业发展的预测度比较清晰, 当然另一方面就是在公司的天花板也看得到。那我工作了4年后就在想,想寻求一些更兴奋更可塑的一些机会,然后我就去了另一家公司。
我们当时就是给苹果做无线充电的线圈产品, 这家公司属于大公司在硅谷投资设立的一个子公司, 专门服务苹果的无线充电项目. 我加入这家公司就是硅谷的第一个员工,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硅谷团队,从零到一去服务苹果,带领当地团队把这个业务做起来。我觉得当时确实是,令我比较兴奋的事情,从那份工作开始就逐渐的从研发职能转成一个混合型的职能,它不仅仅是technical development,然后也包括project management包括account management,主要通过初期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 到项目的批量生产和交付,最后再到营收管理和盈利优化。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更有趣更丰富吧,所以工作逐渐的转向销售职能. 现在在伏达半导体带领整个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我们去跑客户, 推产品, 谈项目, 拿订单, 做服务,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回顾过去, 当时我在一个技术趋于成熟的领域,做了一段时间后, 果断希望来换一换岗位和拓宽视野, 一步步完成了从研发岗到销售岗的一个转变。
潘总: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去做研发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一个选择。我们虽然是销售团队,其实我们所有的销售人员或者所有的FAE全都是由研发工程师转过来的。销售团队的同事们都是电子工程或者微电子的背景,然后第一份工作基本上都是工程师,有的是SE, AE, 有的是FAE. 大家在研发岗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类似于我当时的一个处境,大家开始想和思考, 或许想去尝试更宽广或更多元的一个职能,所以就开始转销售或FAE或市场。
Q:这种转变销售都是很多是由技术转过来的,是我们芯片行业常见的一个现象吗?说是咱们公司内部比较倾向于用这些人来做销售的职能?
潘总:我的观察不一定准确,就有限的数据点来看, 周围做电源类的半导体还是做射频类的半导体,销售职能还有marketing职能基本上都是工程师转过来,或者招的人也都是EE专业的。其实我们销售的产品的专业性是比较强的,我们在销售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传递一个价格,我们更多的是做技术的推广,还是通过技术亮点和差异化去说服客户。
当然,学理工科的同学有一部分是立志于去做研发,有一部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职业道路选择的变化,或者是有新的认知,那在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分叉的思考与对比,你是想立志于去做研发,做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专利这样子,或者是你想去通过技术去说服客户,通过技术去拓展市场这么另一条路径。
Q:您觉得就是哪些同学他更适合做技术,哪些同学适合去将来的过程中慢慢的可以往市场上靠一靠?
潘总:这个没有一个定论。有的人会简单的说,E人可以去做做销售,i人去做研发。简单的这么一刀切不合适, 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在咱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一个场景,也是每个人在去发展自己,去丰富自己的过程中,做各种思考和尝试。比如说你突然有一天觉得做研发觉得做的比较累,做的比较辛苦或者比较无聊,你想去尝试一下销售也是ok的, 不过你或许会发现销售的工作更累。也有销售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研发还是更单纯一点,也有回去的。都有这种情况。
Q:但其实这个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很多同学去选择芯片设计可能单纯的是因为芯片设计的薪资更高一些,那么您觉得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并且干起来舒服的,还是选择待遇发展更好的呢?
潘总:您说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现实。当然,我的回答肯定也是不专业,最好的情况两者可以结合,选择非常适合个人的工作,你又能拿到不错的待遇。
我看到了一个情况,我们当时出国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选择理科的专业,相对比较好出国。比如说生物化学物理,是比较容易申请到奖学金申请到出国。但是出去以后你在实验室干了几年,要毕业的时候也不好找工作。因为非常偏理科的,他的岗位是比较少的。这个时候大家会面临一个选择,我要在理科这个岗位上继续去做研究,要做博士后,或者做研究科学家,还是说我要去尝试去转一些方向去找一份好的工作,很多人会转码转成码工,就去做coding、去互联网公司. 一部分同学留在自己的专业里面去深耕,另一部分同学可能为了生活为了身份等等,会转到互联网行业去。回到你的问题,半导体因为现在就比较热,在国内所以比如说咱们说要去报考学校,那你选半导体肯定是没问题的,我们在报考专业以前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咱喜不喜欢这个专业。因为你不跳进去,你是很难了解它、理解他,没有很直观的感受你到底喜不喜欢,可能就是一个逐渐的微调的过程,或者在做一些当地的优化。我觉得只要在理工科这个范围范畴之内就还可以。
Q:现在同学们觉得我短期内的选择可能就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从您个人经历来看,随着自己的发展和自己的想法的变化,包括自己选择的职业和方向,都会有一些稍微的差别,那么在这个不断的调整的过程中,您觉得在半导体这个行业,哪怕随着工作的变动来说,您觉得这个成长性最核心的东西是哪一部分?
潘总: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如果我们是NCG,就是刚刚毕业的同学来看,我想他们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逐渐的想去了解一下,未来想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什么样子?他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样子?但是未必完全看得很清楚。大家有的人会说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会取决于可能会决定你未来的一个发展。我觉得的话第一份工作也很重要,那这个重要性更多的表现是它一个学习的过程,或者是让你认识自己,让你认识你跟工作的契合度的。你通过第一份工作,比如说你去了一个研发岗,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也会去自己坐下来思考你到底未来十年20年30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你想走哪条路?
你进了这个公司之后,你大概能接触到师兄, 同事, 接触到manager接触到更多的一些专家,你能看得到他们目前的所在的状态是不是你想要的一个状态?你如果走技术这条路,你就会从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再往上是fellow,科学家这样的一个路线。那这条路线你见了,跟这些人都大概都谈了见了聊了,然后你会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这条路是不是你想要的,或者这条路在这个公司的路径发展是不是你想要的?说你想去更多其他的公司去看一看?当然在公司里面, 你也会遇到其他的岗位,比如说有运营的,有测试的,有项目管理的,有销售的,都可以接触得到。就给你一个机会,这边是不是你会有兴趣去拓展一下?第一份工作我觉得还是给你很多尝试的,或者是见识的一些机会。但是也不是说是一成不变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一个想法,你自己最终想成为一个什么人,你想在这个社会上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个东西可能会驱动你不断的去思考,或者是不断的去变化,或者不断的去打破边界。
Q:说到不断地变化,那么从您当年在美国硅谷工作的时候加入伏达,然后又回到国内,当时是伏达的哪方面吸引了您,然后去加入到这样一个当时看来比较初期的一个团队?
潘总:哈哈。你这个问题是直击灵魂。我从18年夏天加入伏达,当时我之前的一份工作是一个类似于创业项目,由大公司出资建团队做苹果的项目,那个项目我们大概做了两年多,基本上从零到一开始从设计到制样到小批量再到通过验证后量产,非常amazing的一段经历. 我们的产品用在了苹果先后两代的手机上面。后来,我们这个项目被一家上市公司看上, 出面收购了我们。那时, 我就又开始在准备再去尝试更有趣的创业机会。我们当时是做无线充电相关的产品,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认识了伏达半导体,并且与伏达也有合作一起开发无线充电预研产品. 那当时在寻找新的创业公司时, 觉得进入半导体这个领域,对自己的能力和眼界是一个提升和拓展。
当时我们做无线充电这个领域,伏达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公司, 当时看到伏达在这个创业公司里面是很有机会去颠覆那些大公司,去替代那些大公司的,所以就非常不犹豫的加入了伏达。从18年到20年是在伏达的硅谷办公室工作, 负责拓展美国市场,也看到了无线充电产品大家的接受度是越来越高,我们的客户项目也是越来越多。
Q:现在很多说国内的芯片各个领域都是红海,我们也听到过一些外边的大家有人聊,其实芯片做的好不好和卖的好不好是两回事,那么在您看来,这个公司的产品销售和产品力之间是不是就是非常强相关的,还是说两个有一个差不多,另一个做的很好也可以。
潘总:这两种情况都有。你比如说你这个产品力很强,你面对的客户需求或者市场需求不是那么大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阻碍。比如说AR领域, 某些针对AR应用的芯片,可能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产品力可能非常强,但目前对于AR的市场需求可能还没起来,这中间会有一个不匹配, 市场和用户都需要孵化和接受。
另一种可能性你的产品力可能不一定是最强,但是你面对的就是一个蓬勃爆发的市场,比如说我们有看到苹果周边的一些配件,这个市场被苹果新手机的某些新功能会带起来, 有机会出现爆款的产品. 在这时候, 即使产品力稍微弱一点点,但你在那边可以非常好的去销售。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整个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有多大, 然后在这市场规模里面咱们的产品能拿到多少份额。如果市场的饼足够大,我们的产品也有足够有竞争力,那你在这个饼上面拿一块大饼那就是最好的。如果这个饼足够大,但是产品力稍微弱一点,那你这个份额可能就会不是那么有优势,那你就需要去提升你们的比例。
Q:那您觉得我们伏达在市场层面和产品力层面是怎么平衡的?或者说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设计?
潘总:先说咱们现在所处的无线充电的市场吧。无线充电主要是用在手机这个领域里面,手机,手表,耳机基本上这三大应用,现在多了一块就是汽车。现在我们看到。手机它的它存量市场是足够大的。那手机里面无线充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用的越来越多,目前是高端手机应用,但是目前我们看到中端手机逐渐也开始上无线充电了,整个市场规模就是在逐渐变大,这个”饼”是越来越大了,再加上我们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的提升,那我们的出货量也是越来越多了.
我们今年相比去年的话,是翻了一倍。这里面就是很大一部分就是手机的无线充电的使用量变大了。
汽车上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汽车上面现在的无线充电的适配率已经达到了35%,就基本上每三台汽车你你都看到一辆里面是有无线充电的。这是纯的一个增量市场,他给我们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机遇。在汽车这边我必须要提的一个数据,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我们的份额将近了95%,基本上是独占了市场现在。
Q:这个95%非常高了,占到95%是和我们公司的哪些决策和哪些优势是关联性比较大的?
潘总:我们在手机客户无线充电项目的进入非常早,这些年我们逐渐进入各家手机厂的供应链.。现在小米、OPPO、华为,联想, 三星都在使用我们的无线充电接收芯片, 这也为我们进入车用无线充电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现在的很多应届生在选公司的时候是非常聪明的,上市公司的话会直接看年报财报,非上市公司的话会看一些市场的研报,关注公司的出货量、市占率、利润。那您觉得这些数据是否能直接反映这家公司的一个研发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前景?
潘总:这些硬指标肯定是有意义的, 这些数据就像咱们的体检报告一样, 是公司整个运营的效率,研发的效率, 产品力的一个表现。所以我觉得毕业生去拿这些指标去选一个更好的平台或者他更看重某一个指标,可以提供一个挺好的参考。
Q:有些学生更多的还是想把我的技术实力往上走,想去一些这个技术研发实力做的东西很高端的企业,比如说像有一些做AR做VR,甚至做GPU的这些企业。其他的一些可能做中低端的,但市占率非常高,利润率也非常高,有些学生看不上这些企业,那您觉得您怎么去看待这种现状呢?
潘总:对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如果是第一份工作,有的学生是想去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去认识一些行业里的大牛专家,倾向于去加入”黑科技”公司就技术实力非常强,即便是他暂时没有什么市场,但也没关系,先做技术再找应用也可行得通.
在第一份工作可能工作个几年之后,你可能到了技术专家的水平,这时候如果在考虑换工作的时候,你可能要仔细分析和思考,目标公司的产品或者技术有没有更大的一个市场。这个时候可能要综合去考虑,它的市场效应,它的市场前景,这一部分可能要考量进去,不一定要去一个非常小的黑科技的公司,你可能去一个技术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公司,可能你个人能提供的综合价值也会更大一点。
Q:您认为伏达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公司?
潘总:因为半导体这个领域非常宽泛,它里面有射频信号,甚至说有GPU有计算,我们其实是属于子领域叫电源,电源领域里面。又有不同的细分。那无线充电是属于里面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因为它里面又有模拟,又有数字,然后又有算法,甚至还有天线的设计.。它是一个系统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