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苑文风
与您共同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冉觐祖嵩阳讲学
作者: 娄继周
冉觐祖(1637—1718),字永光,号蟫庵,河南中牟人。生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其父冉佐,乃明末中牟名士,饱学问。觐祖幼承家学,聪明早慧,康熙二年中河南乡试第一,三十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三十三年授翰林院检讨。是岁,康熙皇帝遍试翰林,御西暖阁,询家世籍贯独详,有“气度老成”之褒。次日,辞宴瀛台,上独识之,曰:“尔是河南解元耶?”盖以示优异也。寻告归。(见《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
冉觐祖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代表作《五经四书玩注详说》《孝经详说》《天理主敬图》等名列《四库全书》,在清代影响巨大,被誉为一代名儒,有“程朱后身”之称。另有《寄愿堂文集》十卷未刊行。在其家乡中牟,冉翰林的传说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族人后裔则敬称“翰林爷”,成为中牟士林、百姓代代传颂的先贤楷模。中牟有一首民间歌谣:“张尚书,刘尚书,冉翰林北京著御书……”。其中的冉翰林说的就是冉觐祖。而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在嵩阳书院讲学、泽被士林那段辉煌历史。
冉觐祖自康熙二年考上解元到康熙三十年成进士,蹭蹬坎坷二十八年,先后九次进京会试,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但他在此期间,除了应试,即“杜门潜居”,汲取先贤《四书集注》,研究谭思二十年,章求其句,句求其解,字求其训。身体心验,订正群言,归于一是,著成五经四书《玩注详说》,已经成为中州著名的学者,并声传海内。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开博学鸿儒科,招天下遗贤,河南巡抚欲荐之,但他拒绝而不往。这使冉觐祖声望日隆,引起了致仕在家正欲中兴嵩阳书院的登封贤达耿介(字逸庵)的注意和重视。耿先生致书冉觐祖,先后聘请冉觐祖与柘城窦克勤、襄城李来章(字礼山)等名儒到嵩山讲学,终于使嵩阳书院中兴。“时孙奇逢讲学百泉,来章与冉觐祖讲学嵩阳,两河相望,一时称极盛焉”(《清史稿.李来章传》)。由此冉觐祖与耿介、李来章被誉为“中州三先生”,极一时之望。
康熙二十八年秋,冉觐祖来到嵩阳书院,主持院事,深得耿逸庵先生器重与信任。他给学生讲课时,耿先生也端坐恭听。有一次,冉觐祖讲授《孟子.口之于味》章,剖析天理人欲,妙语如珠,如口吐莲花,众解悚听。冉觐祖讲授声名远扬,四方学子闻风而至,书院容纳不了。耿逸庵只得用考试文艺的办法来定去取,以致那些不被录取而不能听冉觐祖课的学生,怨声沸腾。由此可见冉觐祖授课水平影响之大。
在书院期间,冉觐祖与诸名人得以相互切磋学问,研习诗文。闲暇之余,相约畅游嵩山名胜古迹,流连山水,饮酒赋诗,唱和评点,极尽风流之概。叠石溪、川上亭、云影亭、君子亭、观澜亭、藤花坞、三公石、五一园、逍遥谷、万岁峰、小铁梁峡乃至嵩顶峻极峰等嵩山景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冉觐祖诗集《嵩吟》、李来章诗集《游嵩草》及耿逸庵的诗文集对此都有生动的记录。冉觐祖还为朋友的诗集点评作序。除了留下诗集,这一时期也是冉觐祖文章创作的高峰期,《礼山园文集序》《礼山园诗集序》《李礼山嵩少游草序》《嵩吟序》《嵩游草序》《观澜亭诗序》《游五一园记》《嵩阳书院记》《游嵩顶记》《焦处士传》《嵩阳处士焦樗林先生墓志铭》《重修大法王寺碑记》等一大批文章,都是在嵩山讲学期间写成的。这些诗文,不仅记载了中州名士巨儒之间的友谊交往,而且记录了他们诗文和学术思想的成熟过程,是研究冉觐祖本人及其他中州先贤的珍贵文献。
冉觐祖《从逸庵先生叠石溪灌竹》诗,既是记录友情之作,又具优美的田园风味:
“识得乾坤总好生,闲居尽可荷裁成。
汉阴早见机心留,川上徐看活水行。
乱舞箨龙风上下,同参玉版石纵横。
高岭忽忆瞻淇句,不觉临流系我情。”
耿介的《嵩阳书院赠冉永光》长诗,对二人多年来志同道合的神交之宜念念不忘,对冉觐祖道德学问及讲学效果赞赏有加,寄托遥深:
“与君神相契,犹忆在庚申。
衷情托鱼素,中路竟浮沉。
倏忽经十载,始得嗣好音。
君不我遐弃,移家颍水滨。
图书陈左右,餍饫味道真。
绝学继往世,匪独善其身。
嵩阳开坛坫,负笈从如云。”
李来章《永光有居嵩喜予之作次韵奉酬》,也描绘了二人在嵩阳的生活与友情:
“移家嵩岳下,招我渡清溪。
绝学思垂续,名山好共棲。
御寒吟白雪,代烛燃青藜。
深夜童仆卧,酒樽还自携。”
李来章的另一首书院唱和觐祖诗,更见风致:
读书宜静会,未可滞言诠。
逐物呈始终,随时见性天。
嵩云多断续,春色自缠绵。
同坐观元化,生机满目前。
读着这些动人的诗篇,三先生的深厚友谊、志同道合的业心跃然纸上。
嵩阳讲学期间,冉觐祖还应河南巡抚阎兴邦之聘编纂《河南通志》,因为赴京会试,他于康熙二十九年离开书院,中断了编志工作。次年考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在朝为官。但他一直关注书院发展,不断与耿介书信往来,相约等他休假或致仕后再赴书院。可惜不久后耿逸庵去世,书院主持无人。为了不负耿先生之托,冉觐祖致书登封县令张公,向其举荐耿逸庵高足登封人梁家蕙(字树柏)暂主院事,嘱张县令“爱护而保全之”。同时致书梁家蕙,殷殷寄语:“耿先生已作古人,而书院不即废,尚有士子读书其中。此时正是绝续之关,后起者不得辞其责也”。鼓励、劝说梁氏担起重任。梁家蕙果然不负期望,继任书院山长,一时“多士云集,不减昔日”。同时冉觐祖还给赴任登封教谕的中牟老友孟嶠写信,嘱其到了任上,“书院事可为照料”。由此可见,冉觐祖为了嵩阳书院的中兴,可谓以心相许,不遗余力。
康熙三十七年,冉觐祖请假回乡,为父母迁葬,事毕后即履前约,又到嵩阳书院讲学。同时还应仪封张伯行之请到仪封书院讲学,东西两顾,往返奔波。至到康熙四十年,回京补复原官,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嵩阳书院。
冉觐祖两赴嵩阳书院讲学,时间虽然不算太长,到他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才华得以传授、发挥,他的儒家学术与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示,泽被士林,为中原培育了无数人才,成就了他教育名家的地位。这不仅使他在嵩山、在中原留下百年佳话,还传列《清史稿.儒林传》,名垂青史。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作者简介
《豫苑文风》签约作者:
娄继周,作家、诗人,藏书家。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兼官渡创作基地主任。词牌“箜篌引”的创立者。先后出版散文随笔集《无花果》《文心雕虫》《慕东堂随笔》《官渡客》《箜篌引》,诗集《慕东堂诗钞》,人物传记《翰林冉觐祖传》及学术著作《张民表集校注》《中牟仓氏名人研究》《字圣遗韵》《中牟历史文化丛书.名人卷》《中牟历史文化丛书.诗词卷》等十余部。主编《官渡 官渡》等。三次获得郑州市“五个一工程”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获得首届潘安文学艺术奖。作品曾入选多种多部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