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行散记:双桥石棺距今900余年,在唐山双桥镇出土,契丹神秘丧葬!

文摘   电视剧   2024-10-09 19:22   河北  

单看这具石棺的出土位置,它是出土于现今唐山市开平区双桥镇的孙家庄。出土时,双桥石棺上刻有埋葬的时间是辽代大安九年(1093年)。辽代大安九年,指的是辽道宗耶律洪基时代,这个年号用了10年时间。


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人以后,唐山这部分地区就归契丹人管理。由于部分契丹人南迁,这一地区就成了契丹人和汉人的混居之地。前一阵儿,热播的《燕云台》就讲述了这一部分历史。电视剧《燕云台》中,男主人公韩德让正是唐山玉田人。

但是在这篇文章里不讲他,而是说一说他的爷爷韩知古和父亲韩匡嗣。随着韩知古进入契丹族,帮助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汉人的一些文化和丧葬模式与契丹原来的丧葬产生了融合。

契丹人的丧葬古俗

辽国初期,契丹人遵从草原上的古俗。契丹人死后,并不是立即埋葬而是放在山坡的树林中三年。三年之后,家属聚集在死者的尸体处,将所剩尸体焚烧。面对这样的场景,死者的子女是不会哭泣的,因为契丹崇尚坚强,而哭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汉人对于死去的父母,确实以哭泣来表达思念,入土为安表明孝顺。这样便显示出了契丹人与汉人巨大的差异。

当然这是契丹平民的丧葬方式;契丹贵族则不同,会有两种方式。据记载1055年以后,把尸体吊起来用麦秆穿刺全身的皮肤,使体液尽快排出来,让尸体脱水干燥;然后用明矾对尸体进行处理,使尸体萎缩到只剩骨头。


而契丹贵族另一种尸体处理模式,则更加血腥。他们先用刀切开尸体腹部,摘除肠子,清洗干净体腔,填入香料植物、盐和明矾,其后用五色丝线缝合尸体。

等死者尸体处理好了以后,按照死者生前的地位和官阶,制作面具,材质为金、银、铜质。同时也制作相匹配的衣服。

双桥石棺的出土

199411月,在双桥镇孙家庄出土了一套雕刻比较细致的石棺。由整块淡酱色粗砂岩雕琢而成:长80厘米,宽70厘米,高50厘米;石棺上方有20厘米的长方形槽,槽底为平面;石棺四壁均刻有人物和鸟兽图形。雕刻手法为剔底浅浮巧雕,线条朴拙。


石棺正面图形以人物为主,图案是一房舍,对开双门,但只开一门,门内站一女子,门外一男一女分立左右。石棺四面刻有代表方位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正面门楣上雕刻着指南神鸟朱雀;左侧面雕刻着指东一条青龙;右侧面雕刻着指西一只白虎;后面雕刻指北水神玄武。


石棺盖是一细砂岩石板,这套石棺为盛装骨灰的火葬葬具。所刻文字记载是辽代大安九年(1903年),距今900余年,现保存在唐山文物管理所。

综合考虑契丹人古俗,可以发现这具石棺是南迁的契丹平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采用了火葬,而没有采用繁复的尸体处理方式,并且火葬后入土为安的。这明显是契丹人与汉人丧葬文化融合后的结果。

但对于石棺上雕刻的一男两女的图案甚是不解,这又代表了什么意思?看来只有当时雕刻的石匠知道了?

双桥的来历以及地理位置

现在来看,唐山开平区的双桥镇依然是依山傍水。双桥镇紧邻陡河水库,附近有凤山、巍山、高山、老山、尖山。现在建有唐山最大最为豪华的陵园,每一平米2万多元,远超唐山房价。


双桥的得名于明朝永乐二年,山东章丘县枣林庄移民迁移至此。人们见原来村子西边,有两条陡河支流,支流小河上建有两座桥,供百姓出入。故此地得名双桥

自古以来,就是极为注重视死如生的古人所选的风水吉地。在此处出土神秘的双桥石棺不足为奇。

原来205国道修路时,去往古冶的车辆均需绕行巍山。当时,在穿梭的车辆两侧就是巍山陵园。每年的清明节时,这里堵车非常厉害,祭奠的人非常多,往往早晨四五点钟,这里就有好多人已经开车过来。

双桥石棺出土带来的考古意义

这具辽代火葬石棺的出土,虽然没有带来金银器物,但是对于研究辽代多民族融合的民间丧葬制度提供了直接证据。

对比当时的汉人土葬,平民陪葬陶制生活用具等一系类措施,就可以看到,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契丹平民和汉人平民,具有着相似的地方,也有着不同。

民族融合也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缓慢地向前!


END

喜欢这篇文章的点下关注!






冰蓝月吟
作家文苑报社特约记者,电影发烧友,娱评人。相逢即是缘,春风十里,不如遇见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