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坡头区南三镇人民政府的一间办公室,一张巨幅南三镇遥感影像图映入眼帘,从地图上看,大大小小的虾塘遍布整个南三镇。南三镇发展海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镇委书记唐海迪介绍道:“南三岛由10个小岛联围而成,岛与岛之间是浅海,60多年前,南三岛发起联岛造田行动,联围后地势依然较低,涨潮时海水灌入形成池塘,经过开发后,成为现在贯穿岛内的养殖塘。”
咸淡水交融又让这里成为鱼虾孵化的“天然温床”。南三岛东面海域是鉴江出海口,咸淡水在此交汇带来了丰富的微生物,也沉积了广阔的泥质滩涂,水土肥沃。
近年来,南三镇力争把海岛资源优势转化成镇域经济提质升级的发展优势,海水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只蟹两个虾三条鱼”(南三青蟹、南美白对虾、花虾、金鲳鱼、泥猛鱼、腊鱼)持续扩产提质。2024年前三季度海水养殖业产值约7.38亿元,年产值预计能突破12亿元,占全镇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超八成,其中特色海产品“一只蟹两个虾三条鱼”去年总产值9.6亿元。
技术革新
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
11月初,正值首批花虾成熟季,南三镇的夜晚一片繁忙,来自浙江和上海的生鲜物流车川流不息。“花虾一般白天潜伏在沙底,晚上出来觅食,所以只能在夜间捕捞,一捞上来就立马‘坐专车’送往长三角。”海大中宝养殖厂负责人施日华介绍道:“花虾的虾尾呈鲜艳的黄蓝色斑块很漂亮,可以做冰冻刺身生吃,肉质有弹性,味道鲜甜,深受大城市日料店食客欢迎。”
花虾的单价约120元/斤,近几年市场需求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供给端也因新型水产养殖技术的引入也大幅提升。在过去,虾塘一年因冬季温度太低只能收获三批,南三镇引进养殖公司,打造了5000亩南三温棚白对虾产业园试验场。
丰收的花虾。受访者供图
温棚模式具有相对独立的环境,水体小且易于控制,这有助于保持水质和水温的稳定。温棚养殖模式在养殖30—40天后,池塘水质会自然浑浊,形成泥浆水状态,这种半絮团状态的水质有利于有益细菌的附着与生长,使水质保持稳定,减少疾病的发生。
采用温棚反季节半絮团模式养殖小棚白对虾,亩产4000—5000斤/季,一年生产四季,让冬天也可以养虾,有效促进水产经营管理模式升级。这种养殖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还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施日华指着虾塘说:“近期这里300亩的虾塘都会装上温室大棚,等过完春节天气回暖再拆除。”
收获的花虾连夜送往浙江。受访者供图
无独有偶,南三镇探索成功的“红树林—贻贝—青蟹”种养耦合模式,同样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红树林里养贻贝,捞起贻贝喂青蟹,青蟹拉撒排入海,滋养红树益贻贝……”这首打油诗是对南三青蟹养殖基地的真实写照。
秋季正是青蟹投苗期,蟹农小心翼翼地将指甲盖大小的青蟹移入蟹塘“新居”,红树林的枝丫生机勃勃挺立在水面,塘底放养或吊养的贻贝清晰可见。
指甲盖大小的蟹苗。周梦雅 摄
蟹塘里的红树林与贻贝吊桩。周梦雅 摄
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红树林种养耦合技术,用贻贝、海螺等天然饵料替换传统饲料,一方面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贻贝可以过滤、净化海水,不会造成饲料物沉底带来的污染,更为绿色环保。
“基地有一半的虾塘养的是贻贝,我希望把这种养殖模式推广开,带动培养更多蟹老板,打响南三青蟹区域品牌。”基地负责人陈伟畅谈未来。
政企推动
海水养殖业扩产提质
今年2月初,南三镇高寮村将村里的84亩虾塘通过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流转出让,朱炳才以每年29万元的价格承包下这片虾塘。
朱炳才是南三镇人,从事了二十多年虾塘养殖工作,凭借在水产养殖行业积累的经验,在省交易平台“云端”竞价拍下虾塘,在老家开展对虾和金鲳鱼养殖。
朱炳才承包的虾塘。杨证民 摄
过去,农村土地等产权资源交易流转信息传播不广、流转交易价格低、流程繁琐等问题制约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3年7月,坡头区在全区上线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和“粤农交”微信小程序,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机制,推动农村资产资源跨城乡、跨区域流动,促进农村产权和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南三镇全面排查统计村集体的土地、林地、虾塘等各类资源,做好清产核资,盘点了全镇存有827宗虾塘资源,为上线省交易平台流转出让做准备,建立村集体资产“明白账”。
依托该平台,南三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实现了由当初的“田间塘头谈价格”到“全流程线上流转交易”的转变,打破了地域、人员和时间的限制。2024年以来,南三镇各村在镇产权交易平台成交养殖塘发包项目22个,面积552亩,成交总金额664万元。像朱炳才一样追逐家乡创业梦的人越来越多。
唐海迪表示:“农村产权上三资平台云端交易,不仅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每年还能为村集体收入增加不少收益。近5年养殖塘成交均价翻了6倍,村子富了,也让更多人有渠道以公正的价格进入海产养殖行业。”
抽水泵将海水抽至虾塘,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实现水体循环。陆浩鹏 摄
而养殖虾塘标准化的普及,让进入海产养殖业的新人实操起来更得心应手。
南三镇核心养殖区已完成联农带农标准化虾塘改造,实施集中取水排水工程、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工程,开展养殖区道路建设,提高了用水效率、降低了用水成本,显著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质量。
在北海虾塘,抽水泵翻腾起层层碧浪,将海水源源不断地抽至塘中,增加虾塘水体溶氧的同时实现水体循环。养殖户张其强管理着300亩标准化虾塘,南美白对虾、泥猛鱼、腊鱼等海产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鱼虾混样的标准化虾塘。陆浩鹏 摄
过去,在单一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虾苗抗病能力降低。一个偶然的机会,养殖户发现在虾塘投入鱼类,能降低对虾发病概率,并且获得了南美白对虾丰产,鱼的产量也不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益。此后,鱼虾混养也成为南三对虾养殖标准化手段。“虾吃鱼的粪便,鱼吃沉底的死虾,节省饲料同时水质得到净化,更为绿色环保。”张其强解释其中原理。
征稿
《水产环球视野》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均有稿酬!
投稿微信:ly991018q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