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11 / 王鑫
如何及早发现脑瘫的症状
及早期干预的意义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王鑫
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种影响婴幼儿运动和姿势发育的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的发生多源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多种原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由于大脑的可塑性在婴幼儿期非常高,因此及早发现脑瘫的症状并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
HEALTH SCIENCE
如何及早发现脑瘫的症状
及早期干预的意义
HEALTH SCIENCE
一、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瘫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尤其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家长需要格外留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早期症状:
1.运动障碍:脑瘫患儿常常表现出运动发育迟缓。例如,新生儿期仰卧位时双下肢过度伸直,双上肢屈曲,手握得很紧,活动减少,尤其双手活动减少。3-4个月时,患儿可能无法将双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7-8个月时,宝宝仍然不会坐;8个月后,宝宝不会爬;1岁时,宝宝用手不分左、右。此外,患儿可能会出现身体发软、自发运动减少,或是身体发硬、肌张力亢进等症状。
2.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在俯卧位时,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有时肩部着床,臀部高耸;在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甚至呈角弓反张等症状。固定姿势,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也是脑瘫患儿常见的症状。
3.反射异常:脑瘫患儿的原始反射可能消失或延迟,保护性反射减弱或迟缓出现。例如,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拥抱反射、颈肢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出现异常。
4.智力障碍:部分脑瘫患儿可能伴有智力低下。早期表现为反应迟钝,如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此外,患儿可能表现出持续的哭闹或嗜睡,对声音、体位变化异常敏感和激动,入睡困难或反应迟钝。
5.视觉和听觉障碍:脑瘫患儿可能出现斜视、弱视、视野缺损等视觉障碍,以及听力障碍。这些障碍会随年龄增长有所改善,但仍需早期干预以促进恢复。
6.癫痫发作:部分脑瘫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能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7.头围异常:头围是脑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瘫患儿的头围可能异常,过大或过小,这通常与脑损伤有关。
二、早期干预的意义
早期干预是指对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高危儿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康复治疗活动。早期干预的目标主要是抓住脑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利用感觉和运动刺激的方法减轻或修复脑组织病变,阻断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或防止神经后遗症。
1.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形成: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神经细胞数目增加不多,主要是体积增大,树突增多,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早期干预可以促进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提高脑细胞的存活率和功能。
2.发展正常姿势反射和抗重力肌的肌张力:早期干预通过运动发育疗法,如Bobath法、Vojta诱导疗法等,可以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形成和发育,防止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肌张力的发展。
3.预防继发性损害:由于姿势及运动异常,脑瘫患儿可能出现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等继发性损害。早期干预可以预防这些损害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4.提高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早期干预还包括早期教育干预,通过感知觉训练、语言发育训练等,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5.促进社会融入:通过早期干预,许多脑瘫儿童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融入社会,享受充实的生活。
三、早期干预的方法
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干预、早期教育干预、运动发育干预、物理治疗干预、中医推拿干预、音乐早期干预、中药浴式水疗等。具体方法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药物治疗干预主要用于改善脑微循环、营养脑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与修复等。早期教育干预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发育规律,分阶段进行个别化针对性教育训练。运动发育干预以粗大运动及运动功能训练为主,利用机械的、物理的刺激针对脑瘫遗留的各种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进行一系列的训练。
总之,脑瘫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